2019.10.03——06,大海道、库木塔格沙漠重装4日游

老班长

<h3>大海道是罗布泊的一部分,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早在几百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后来海水退去,变成为了一片干涸的戈壁。又经过洪水的冲刷和狂风的侵蚀,这里便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琢成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纹理走向清晰一致的雅丹地貌。这里是无人区,极度干旱,长年无降水,几乎没有什么植被。2019年十一小长假,我们一行16人来到大海道,户外扎营2晚上,趁着早、晚光线柔和的最佳拍照时间,爬上大海道两侧的高台,十分有限的拍下了大海道美景中的一小部分。</h3> <h3>进入大海道,赶上了大海道的日落</h3> <h3>大海道的日出</h3> <h3>晨曦中的大海道</h3> <h3>阳光撒满大海道</h3> <h3>太阳升起之后,整个大海道处于无遮无拦的状态,强烈的日照让人感到非常无奈,拍照也显得十分苍白。</h3> <h3>处在荒野之中的无人区大海道,长年无雨,极度干旱,风沙肆虐。但是,没有进过大海道的人,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大海道的腹地,会有一股四季不断、喷涌而出、始终恒温的清泉在流淌。虽然由于受周围地质、地貌的限制,这股清泉无法形成溪流,但却在附近形成了一片湿地,使得在荒漠深处有了一小片由芦苇、红柳、茅草、碱蓬草组成的绿洲,与周围干涸的地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穿越大海道的人们带来了惊喜与欣慰。</h3><h3>大海道当年曾经是寻找彭加木的营地之一。这股清泉的具体位置就在罗布泊洼地的一片相对平坦空地上,距离大海道主景区15公里,是1997年新疆地矿局为罗布泊钾盐开釆提供工业用水而勘探出的第一口水井,属自流井,水流终年不断。也是国家《西北特别找水计划》中的一部分。这口自流井是1997年春节前后,施工人员冒着严寒,顶着狂风,舍去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施工的。当时井的周围也和大海道其他地方一样,也是寸草不生。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已是一片湿地,一块绿洲。</h3> <h3>终年不断的自流井</h3> <h3>水源形成的绿地</h3> <h3>和湿地相比照的是,大海道的地表更多的是炙热的沙丘和干裂的土地。</h3> <h3>闲暇之际,也偶尔抓拍几张远处正在兴致勃勃摆着泡司摄影的同伴们。</h3> <h3>太阳落山了,天色暗了下来,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回到营地,开始我们还算丰富的晚餐,并且绕有情趣的小酌几杯。</h3> <h3>大海道的罗布泊的上空,也是新疆空军第八航校的飞行员训练的主要空间,傍晚的时候,歼击机飞行的轨迹,在湛蓝的天空上刻画出一道道裂痕,让大海道天空的傍晚更加绚丽!</h3> <h3>我们的营地,我们的家。</h3> <h3>皎洁的月亮升上了天空。</h3> <h3>厨艺大比拼。</h3> <h3>宁静的夜晚,帐篷里就是最温馨的地方。</h3> <h3>10月5日,原本是打算早上起来后再拍一次日出,然后不慌不忙的撤离大海道。无奈,头天晚上从凌晨2点多开始,就刮起了7、8级大风,狂风刮得飞沙走石,几乎要把帐篷都给掀翻了。为了安全,我们在坚持到早上六点多钟的时候,就拆掉帐篷,全部钻进车里避风。7点多钟天亮后,看到大海道整个笼罩在沙尘之中,天色一片灰暗。于是决定,连早饭都没吃便提前全部撤离大海道,前往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当天晚上,我们就宿营在库木塔格沙漠。</h3> <h3>沙漠附近的村庄。千百年来,库木塔格沙漠和鄯善毗邻依存,形成了“沙不进,人不退”的奇观。</h3> <h3>到了库木塔格沙漠时,已是下午近黄昏,我们来不及扎营,先急急匆匆的爬上眼前最高的一处沙山,抓紧日落前的最后一点机会,拍下了库木塔格日落。天黑时,我们才回到营地,借着汽车的灯光,开始扎营做饭。</h3> <h3>傍晚斜阳轻抚着库木塔格沙漠</h3> <h3>库木塔格沙漠的日落</h3> <h3>我们在库木塔格沙漠的营地,是自驾车 飙车的重点区域之一,所以我们也顺手拍下了自驾车在沙漠中狂奔疾驰的镜头。由于我们的营地处在一片洼地之中,所以第二天早上我们尽管爬了3座沙山,也还是没能拍上沙漠日出。早饭后,我们拔营前往达坂城东沟湿地公园。</h3> <h3>达坂城东沟湿地公园一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