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中学音乐林季君名师工作室赴仙游第三华侨中学送教下乡活动

Elf

<h3>  十月的中华大地,北方已是萧瑟的深秋,而在莆田这座南方小城里,暑热却刚刚退散。迎着微凉的秋风,15日这天,莆田市中学音乐林季君名师工作室一行成员在领衔名师林季君的带领下来到仙游第三华侨中学,举办送教下乡教研活动。</h3> <h3>  一段极富民族特色的维族舞蹈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东道主仙游华侨三中的薛彬彬老师舞罢,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新疆维吾尔族!”~孩子们瞬间被拉进了维族的风情之中。</h3> <h3>  在对新疆人文简单介绍之后,薛老师点出了今天的课题《青春舞曲》。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精炼歌曲的常用节奏型,击打节奏游戏,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h3> <h3>  用“la”母音熟悉乐谱,并纠正发声技巧。</h3><h3> 巧用师生接龙的游戏,点出歌曲采用的“鱼咬尾”、“重复、变化重复”等民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h3><h3> 学唱歌曲,师生共同处理歌曲的强弱变化,带感情地轻声演唱歌曲。</h3> <h3>  加入手鼓的切分节奏,感受维族特有的、富有律动感的节奏型,带领孩子们用此来为自己的演唱伴奏。</h3> <h3>  学习维族舞蹈的基本手势和动作。瞧!孩子们一招一式学得多认真!清澈的眼神里满是好奇而兴奋的光彩!</h3> <h3>  连听课老师似乎都跃跃欲试呢!</h3> <h3>  把手鼓节奏、维族舞蹈融进演唱中,师生共同演绎了一曲《青春舞曲》,展现了维族音乐载歌载舞的民族特色。</h3> <h3>  第二节课由工作室成员、莆田七中的郑征老师带来《卡门序曲》。聆听初体验,孩子们敏锐的音乐感知就已点出乐曲的诸多关键词。</h3> <h3>  对比三段主题在节奏、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从而生成各个主题不同的情感色彩。</h3> <h3>  分组,应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各自的主题。在聆听全曲中,记住各自出现的次数和顺序,孩子们对回旋曲的认识便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了。<br></h3><h3><br></h3><h3></h3> <h3>  对比音乐会序曲和歌剧序曲的不同,通过前段热烈、轻快、威武的色彩和后段灰暗、恐惧的色彩对比,揭示了歌剧序曲暗示故事剧情的作用。</h3> <h3>  领衔名师、莆田市进修学院音乐教研员林季君老师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堂的教与学》。一开场,林老师就抛出了诸多关键词:文化自信、育人为本、准确歌唱、激发能力、听觉入手、打造“金课”。</h3> <h3>  原来,这些都是上周林老师参加中国教育大会第二届音乐教育大会之后所总结、凝练而成的。这些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本次大会诸多专家的观点之精髓,更是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h3> <h3>  所谓核心素养,在音乐学科中就体现在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层面。林老师特别强调了“艺术表现”这一点,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要逐渐打破说教的传统模式,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让音乐真正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去。</h3> <h3>  林老师借用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对当今音乐基础教育提出的几点困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h3> <h3>  核心素养下,教学模式也必将改变。林老师鼓励大家从点滴做起,逐渐抛却旧方法,努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有趣”、“有用”、“有意义”!</h3> <h3>  课后,老师们聚在一起,针对今天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出谋划策,为两位开课老师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h3> <h3>  两位来自莆田二中的新教师,也趁此机会,向诸位老师请教一番。</h3> <h3>  大家彼此交流着各自的教学经验,探讨更为精巧、智慧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孩子们打造更加优质的音乐课堂。</h3> <h3>  夕阳的余晖轻轻吹奏起离别的笙箫,工作室的老师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返程。青葱校园的一砖一瓦记录了她们匆匆的脚步,也记录着老师们对三尺讲台的缱绻眷恋。音乐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孩子们带去更好、再好的音乐课堂!</h3>

老师

音乐

维族

歌曲

课堂

林季君

节奏

孩子

教学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