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晚年生活、真令国人泪奔!

爱心飞扬

<h3>吳连登是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管理员, 1942年生于江苏盐城,种过田,务过工,解放后才有机会上学读书。1958年小学没毕业的吴连登考入江苏省盐城地委招待所当服务员。即便是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他也总比别人快。他一趟能拿10个暖水瓶,一手提4个,两个胳膊再各夹一个。招待所离打水的地方一趟500米,他每天5点起床,就这么来回跑,一个人负责整整一栋楼。1959年被江苏省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餐厅做服务员端盘子。</h3> <h3>1961年5月被中南海服务科科长挑中,去中南海做服务员,在公务活动场所为首长们端茶倒水。中南海派了一辆平板三轮车来(人民大会堂)接科长和连登,周围挤满了来看热闹的同事。他俩把行李放在车上,跟在三轮车后面,一步步走进了中南海。1961年,在颐年堂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由于紧张,吴连登端的茶竟洒掉了一半,却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主席问吴连登:‘你是新来的吧,叫什么名字?’吴连登说我叫吴连登。主席问名字是谁起的,吴连登说是一个和尚。主席笑着说:‘一听就不是父母给起的,这个名字好。’主席又问吴连登是哪里人,吴连登说是江苏盐城来的。他说:‘噢,咸城来的。’吴连登说:‘不对,是盐城。’主席笑了:‘唉,那不就是咸城吗?’毛主席这么幽默,吴连登就没那么紧张了。</h3> <h3>1964年国庆节,22岁的吴连登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服务,毛主席身边的护士长找到他,“大登,主席叫你呢!”“主席说,‘你不就是那个咸城人吗?我可记得你呦。我要和你商量点儿事,因为我身边有许多事情,家里也有许多事情,都没有人做,我想请你,能不能给我帮帮忙?’当时吴连登既紧张又感动,主席竟然这么客气请他帮忙。吴连登激动地说‘好!’,就这样吴连登进了毛主席的家成为了管家。<br></h3><h3>前几年的工作是“负责杂务,搞卫生、整理库房、打水送饭”,直到1968年被正式任命为管理员,管理毛泽东的工资、家中的各项财政支出、采购、为毛泽东制定食谱等工作。吴连登把这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尽心尽力地做。毛泽东家里的人,都喜欢这个年龄不大的“小管家”。毛泽东心情好的时候,有时开起玩笑来就没准了。吴连登的家乡是盐城,毛泽东就喊他“咸城人”,因为“盐是咸的嘛”!吴连登的“登”和电灯的“灯”是谐音,毛泽东就说他“是自己身边一盏不灭的灯”。虽然吴连登的年龄比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还小,但按毛主席立下的“家规”,她们还得叫吴连登“叔叔”呢!</h3><h3>这样,吳连登跟随毛主席一直到他老人家逝世共12年。</h3> <h3>毛主席逝世后,吴连登无比的悲痛。站在毛主席遗体边,久久不愿离开。</h3> <h3><h3>1990年10月,碧瓦红墙的中南海内一片忙碌,中共中央警卫局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之间,清理交接毛泽东生前遗物的工作正在进行,就在数千件遗物基本清理完毕,纪念馆方面的接受人员,准备打道回府之际,有人突然想起了什么。<br></h3><h3>在地下室的一个角上,有一大堆纸张摆放在那里。翻开这堆尘封的纸张,所有人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居然是毛主席一家的生活开支账目。</h3></h3> <h3>回到韶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才腾出手开始整理着这批从地下室“抢救”出来的账目,直到这时,他们才真正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被抢救出来的东西,又具有怎样的价值。</h3><h3>账本非常齐全,从生活费的收支报表,到日用费开支,写的非常细。时间跨度也很长,从5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1977年元月。</h3> <h3>主席的生活账本包括几个部分呢?</h3><h3><b>第一、外面购买的日常用品,</b>包括茶叶、牙具、卫生纸、火柴盒、香烟等。</h3><h3><b>第二、毛主席他外出的时候,餐饮到地方交粮票、喝茶。</b></h3><h3><b>第三、毛主席家庭的杂物的记载,</b>比如说修热水瓶,修理家具等。</h3><h3>韶山纪念馆现保存毛泽东生活费收支表11份,日常杂费开支账本4本,粮食账本2本,物品分类账2本。</h3> <h3><b>主席的经济支出还包括每月交给党组织的党费。</b></h3> <h3>换句话说,这堆账本足以体现当年中国第一家庭的几乎整个财务与生活状况,红墙高耸的中南海里,曾经为亿万普通人仰望的开国领袖,在这一笔笔账目中,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一家之主的身份,衣食住行、油盐柴米酱醋茶。</h3> <h3><b>毛泽东究竟是怎么挣钱,花钱的呢?</b></h3><h3>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负责记账的人,这个人叫吴连登。</h3><h3>吴连登说:“前后一共12年时间,从1964年到1976年,毛主席家的帐说好管也好管,说难管也很难,难在什么地方呢?没有钱。”</h3><h3>毛泽东还会钱不够用,难道是他的收入不够高吗?</h3><h3>吴连登说:“毛主席的工资是404块8毛,江青的工资是243块钱,当年来讲,工资应该来说是高工资了,但是毛主席400多块钱要负担一大家子的开支。”</h3> <h3><b>吴连登说:“毛主席的开支还有一项,就是吃饭,</b>这是个大头,吃饭一般都在100块钱左右。包括请他的私人朋友、老师啊、故友吃饭。</h3><h3>只要主席说:‘我今天要请客。’这个费用就是从主席的工资里出。</h3><h3>毛主席每天晚上开会,如果开会开到12点,也要给开会的人做顿夜餐,夜餐费用也得从主席账房里出钱。另外一项开支就是喝茶,毛主席喝茶喝得比较多,一个月两斤左右。</h3> <h3><b>还有一个就是抽烟,</b>毛主席抽烟抽得比较多,一般一天三包左右。”</h3><h3>毛泽东在抽烟方面很大方。那是1961年,他越来越大的烟瘾,让人们也越来越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打听到国外有种烟嘴,可装过滤药物,减少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吸入,工作人员委托外交部,通过我驻日内瓦使馆,一次购买了两打这种烟嘴,所花的165.6法郎,折合人民币94.23元,很快,毛泽东就付清了这笔款项。</h3> <h3><b>账目来看,毛泽东的开支的确很大,这首先因为他长期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b></h3><h3>吴连登说:“毛主席家里除了主席,江青以外,李讷是长期待在这儿,李敏结婚以后才搬出了中南海,还有李云露,江青的一个姐姐,她还有一个孩子,实际上毛远新一直在主席家里长大。主席负担这么些人口,家庭开支确实是比较大的。”</h3><h3>两个女儿、姨姐、侄子,每人每月30元的生活费,资助亲戚、朋友的一笔笔款项,种种负担,账目上历历在目。</h3><h3>甚至,许多时候,连身边工作人员的医药费与出差补助,毛泽东都自掏腰包。</h3><h3>还有一个对身边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得到毛主席的资助。</h3><h3>比如1945年2月24日到6月30日之间,短短四个月里,毛泽东就用自己的钱,支付了身边工作人员医药费72.8元,出差补助280.35元,平均每月将近90元。</h3> <h3><b>毛泽东承担的另一笔固定生活开支更加出乎所有人意料。</b></h3><h3>吴连登说:“固定的开支:房租、水费、电费、租用的家具费。包括桌子、椅子、床铺,挂衣服的架子,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交费,每个月都要交84块左右!冬天,还要交相应的取暖费,一共加起来120多块钱。”</h3><h3><b>美国总统住白宫,不必交房租,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却是要出房租的,</b>甚至水电、煤气、取暖、家具样样要交钱,总额占到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也许出乎一般人的想象。</h3> <h3><b>哪怕在公务活动中喝杯茶,毛泽东也得私人付钱。</b></h3><h3>吴连登说:“喝茶是肯定要交茶钱的,到外地,都是我们自己带茶。而在大会堂,钓鱼台这些地方,我们就忘了带茶,如果用人家的一杯茶,我一般不定期的或者定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我就要到这些地方去结一次账。”</h3><h3>1965年5月22日,离开35年的毛泽东重返井冈山,毛主席是1965年5月22日下午5点左右到的,28日上午9点多离开。前后7天。这位连喝茶都要交钱的领袖,再这短短7天内,一样的公私分明</h3> <h3>收藏在韶山纪念馆的这两张发票,足以证明毛泽东那几近严苛的公私分明,这是1965年他重游井冈山后,由井冈山交际处开具的发票。上面的是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另一张是首长交粮票23斤。<br></h3><h3>吴连登说:<b>“因为毛主席说:‘如果说我随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长也可以,省长也可以,县长、村长都可以,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b></h3><h3>上有所行,下必效之,毛泽东明白这个道理,作为党的主席,为了全党的廉政建设,他必须以身作则,也因此,他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订了个“约法三章”。</h3><h3>凡是首长需要的一切东西,托当地办的必须货款两清,对方不要钱我们就不收东西。</h3><h3>严格认真地执行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中五条指示:<b>不得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公私不分,铺张浪费,不得用任何名义,向地方要东西不付钱。</b></h3><h3>于是,有着高额工资收入的毛泽东,在承担了各种经济负担,甚至付清了自己在公务活动中喝的每一杯茶钱后,经济上也常常不免捉襟见肘。</h3> <h3>1968年1月的这张开支表上,支出部分就有这么一项,送王急范、章士钊4400元,巨大的数目与毛泽东的收入和其他支出相比,顿时显得格外醒目,这又是为什么呢?</h3><h3>洪晁说:“20年代的时候,主席找我外公说,他想筹一笔款,送一批进步学生去欧洲勤工俭学,其实那个钱的话,是我外公自己拿出来一部分然后又筹了一部分朋友的钱,应该有两万块银元吧。”</h3><h3><b>毛泽东通过章士钊筹到的这笔巨款,本是用于革命运动的费用,完全可以“公债公还”。</b></h3><h3>洪晁说:“我妈妈写的自传上说,她教主席英语的时候,有一次主席主动问她,我欠你爸爸钱,这事你爸爸有没有跟你说过?然后呢还说他要还钱,<b>说这两万块钱,他是要分十年还清,两千块钱一年。”</b></h3><h3>因此章含之很不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个人偿还这笔“借款呢?</h3><h3>洪晁说:“毛主席是一个心特别细,特别敏感的人,他能意识到,像我外公这样一个老文人,补助一下的话,在面子上他肯定不会接受的,所以呢,主席就想出一个招来给他钱。”</h3><h3>几天后,毛泽东果真派秘书登门,给章士钊送上了第一个两千元。从此每年的大年初二,章士钊都会收到他派人送来的两千元,一直到1972年累计送满两万元。</h3><h3>此后,毛泽东又以“还利息”的名义继续资助章士钊,直到1973年7月章士钊去世。除了章士钊曾得到毛泽东资助,名单我们还能开列出常常的一串。</h3><h3>毛泽东自己也不过几百元月薪,按我们的计算,开支庞大的他,已经要省吃俭用了,又哪来这么多钱资助他人呢?</h3><h3>吴连登说:<b>“钱肯定不够,不够怎么办呢?就从毛主席的稿费里出。”</b></h3><h3>毛泽东的稿费,这无疑是令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自从毛泽东去世以来,有关他巨额稿费的各种传言,就喧嚣不断,在许多未经核实的书籍,甚至流传甚至的网络小道消息中,常有人言之凿凿,说毛泽东五十年代就拥有百万稿费,说中国取消作家稿费制度期间,全国唯有他一人,还保留版税式的稿费标准,通过他发行量巨大的选集,诗词作品发了大财。</h3><h3>传言中,甚至不乏“亿元稿费”之类的天文数字。把毛泽东传说成了亿万富翁。事实果真是这样吗?</h3> <h3>吴连登说:“社会上有人造谣!说毛主席的稿费有1亿三千1百万。我从好几个杂志上面看到过,我当时看到后心里很不舒服,我就找当年管毛主席稿费的郑长秋,又找汪东兴、又找张耀祠、又找张玉凤、找吴旭君等,找了很多人。<b>我说,人家造谣,我们有必要出来澄清。如果我们这些人再不讲,那白的都让他都说成黑的了!”</b></h3><h3>这一点毛泽东的账目足以证实,他的稿费清单即明确记载,1959年底结存款248689.3元,所谓五十年代即达百万稿费之说,显然不实。</h3><h3>毛泽东的稿费总额究竟有多少?他又是怎么对待这些稿费的呢?</h3><h3>毛主席临终的时候,稿费是124万多一点,用在家庭的也只是几万块钱,有些送民主人士,主席的稿费没有做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把这些钱归党,归人民了。</h3><h3>毛新宇说:<b>“从爷爷去世以后,他老人家的全部遗产,包括生前用过的遗物,一律都由中央办公厅保管,不仅我的父母,李敏、李讷姑姑都没从爷爷那儿分到遗产,但是我们永远继承爷爷的这种伟大的精神遗产。”</b></h3><h3>被传说得沸沸扬扬的毛泽东巨额稿费之谜,至此应该划上句号了,而毛泽东这个本可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在他去世后,<b>所遗留的全部现金财产,只有工作人员找到的这7张建国初期发行的人民币,五张旧版,两张新版,合计不到今天的十块钱。</b></h3><h3>吴连登说:“临终的时候家里只有几百块钱,这是毛主席的全部财产,最后这个钱也交了公,另外毛主席的银行户头里没有一分钱存款。”</h3> <h3></h3><h3>这堆发黄的一分一毫公私分明的账本,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为韶山毛泽东纪念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h3><h3>同时,吳连登陪伴毛泽东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2年,被称之为“毛主席的大管家”。</h3> <h3>在2008年7月1日建党节里,吳连登用书法发出自已的心声,给社会上任意诋诽毛主席的妖魔鬼怪,公知内奸迎头一击!</h3> <h3>毛泽东的晚年究竟有多少秘密还未公开?让我们听毛泽东身边最重要的女性之一——机要秘书张玉凤披露晚年毛泽东的生活真相。</h3><h3>我是黑龙江牡丹市人,1944年1月27日出生。1960年代任牡丹江铁路局的歺车服务员,广播员,1962一1970年在毛泽东乘坐的列车上工作,1970年,我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他老人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从1970年到1976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六年。当然,在这之前,与毛主席也有接触。我曾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多次见过他。后来,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不够,就把我调去了。</h3> <h3>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好,他的腿走路很困难。1971年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我扶他上了汽车。他的腿困难到这种程度,令人惊讶。</h3> <h3>后来,他的两只眼睛程度不同地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医生说,只有等到白内障长成熟的时候,才能动手术。在他双眼看不见外界期间,给他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芦荻来帮忙。芦荻在毛主席身边呆了七八个月,等毛主席眼睛恢复光明后,芦荻就回到人民大学工作了。毛主席要看古典文学作品和其它古文书籍时,由芦荻念给他听。现代文和一些文件,由我为主席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主席就是这样来读书和办公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964年毛泽东与张玉凤合影</font></h3> <h3>1975年7月的一天,给毛主席做了白内障手术。那天天气很好,毛主席也难得睡了个好觉,一共睡了六个小时。下午四点钟他醒来时,我问主席,“你今天休息得怎么样?”主席说,“我休息得很好,睡了一大觉。”我接着说,“主席,既然您休息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把那件大事办了吧。”主席问,“什么事呀?”我说,“不是动白内障手术的事吗?你不是已经答应过的吗?”那段时间,只说要做个手术,但没确定哪一天做。我想,这天是个很好的时机,就动员主席做。参加值班的唐由之大夫也说,根据主席近几天的身体状况,可以实施手术。主席点头表示同意,并说“做!”于是,医生为主席量了血压,听了心脏,又测了脉搏,一切正常。就在游泳池的一间休息厅里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做好了动手术的准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文革前张玉凤陪伴在毛泽东接见群众</font></h3> <h3><b>眼睛复明激动得流了泪</b></h3><h3>当时,有一个为毛主席治疗的医疗小组,负责人有周恩来、邓小平、汪东兴和王洪文。手术由广安门中医研究院和同仁医院的医生参加,由唐由之大夫主刀。当时大家都担心手术有没有把握。事后,我也问过唐医生有多大把握,他说他有百分之九十五点多的把握。白内障手术实际上也不算什么大手术,赤脚医生就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做过多少次。但现在是为毛主席做,就感到特别紧张和担心。</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晚年会见外宾</font></h3> <h3><b>前听昆曲缓解紧张</b></h3><h3>我看到过有的护士在给毛主席打针时,手都直发抖,一连几次就是打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主席总是跟护士谈点别的事情,以消除她们的紧张情绪。等到手术准备工作做好后,毛主席也没有马上做。毛主席对做手术心里也很不安。他一生从未做过手术,一旦这次手术不成功,那还不如不做的好,虽然眼睛看不见东西,但别人看不出他的眼睛有什么毛病。他还想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丢下这个世界他放心不下。因此,他让我放了一段昆曲演员蔡瑶诜唱的岳飞《满江红》的录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陈词慷慨激昂,曲调催人奋进。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踩着昆曲的节拍走上手术台的。医生首先在他眼睛周围打了一针麻醉药。这个部位很敏感,也非常的疼。但第一针扎过后麻醉药不管用,主席说他眼睛还有感觉。于是又打了第二针麻醉药,他的眼睛才失去了感觉。这时,我就关掉了录放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晚年毛泽东</font></h3> <h3>手术时间不长,前后十五分钟,实际动手术时间只有八分钟。手术过后,周总理、邓小平、汪东兴、王洪文他们怕影响刚做完手术的主席,没有跟主席打招呼就走了。临走时,周总理对我说,毛主席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让我转告毛主席。我这样做了,并特意告诉毛主席说总理也是刚从医院里来的。主席听后就说:“谢谢他。”手术后,毛主席的情绪很稳定。一个星期后,医生给毛主席眼睛上的绷带拆了。毛主席的左眼终于能重新看到了他所熟悉的房间,看到了他所熟悉的身边工作人员的面孔,并一一叫出了我们的名字。这时,毛主席激动得流了泪,因为他一年多没有看到这个世界了。<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张玉凤陪伴在毛泽东身边</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和陪护的“家人”</font></h3> <h3>医生做手术时,只做了白内障长成熟的左眼,也没有切除白内障,而只是把白内障压到白眼球下面去了。我问为什么不切除?唐医生说,切除的手术比较复杂,尤其对高龄老人不适宜,而把它压到白眼球下面也可以保证七八年的视力。毛主席左眼的视力刚恢复时,医生说每天只能看十五分钟的书。一开始,毛主席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很快他就不干了。看书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因此,他又开始夜以继日地读书、看报、批阅文件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张玉凤与晚年毛泽东</font></h3> <h3><b>全身是病 睡眠不好</b></h3><h3>毛主席以前很注意锻炼身体,但晚年全身都是病时,他就没法锻炼了。只在累了的时候,把头来回扭一扭,活动一下脖颈。两臂舒展一下,练习“左右开弓”。他有心脏病、支气管炎、腿浮肿,等等。支气管炎主要与吸烟有关,后来在晚年大家动员他把烟戒了。他看书不再是伏案工作,而是散漫地躺在床上,靠在一个很高的枕头上。毛主席从来不喜欢戴眼镜,他看书总是用一个放大镜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会见老挝访华代表团</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晚年喜欢在床上用放大镜看书</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图为毛泽东做了眼手术复明后,特别高兴,他与医生唐由之、孟锦云、吴旭君、张玉凤、唐闻生、张耀祠等合影。  </font></h3> <h3><b>手术后我们为他准备了三副眼镜</b></h3><h3>长时间手里拿着放大镜是很累人的,后来我们给他换了一个轻一点的放大镜。但手术后我们为他准备了三副眼镜。考虑到他在床上看书的习惯,一会儿左躺,一会儿右侧,手术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就给他做了特殊的眼镜,一副是没有左腿的眼镜,一副是没有右腿的眼镜,还有一副是供他坐在椅子上和沙发上看书时用的平常的眼镜。我们就不停地给主席换眼镜。当他左躺时,就给他戴没有左腿的眼镜,右侧时就给他戴没有右腿的眼镜。老年人本来睡得就少,而像毛主席这样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睡眠就更少,他经常在服过安眠药后仍长时间地不能入睡。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有体会,对于他老人家来说,睡眠的确是一个大问题。</h3><h3><font color="#ed2308">晚年毛泽东仍无法拒绝来自世界各地的友好之手</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毛主席的晚年令人心酸!过着与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生活,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为干部榜样。在两眼白内障手术后,还忙看处理国家大事,接见外国朋友,读书看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全国人民也把吳连登和张玉凤两人扶持主席的事迹记在心中。</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晚年中的毛主席让我们看得心痛,他的形象,他的精神如泰山永固,似东海永存!</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 国 情 怀</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紫鹊景区水车中河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