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的秋天,最美的人

陈燕

<h3>  1979年,全国六所师范院校,首次开设幼师班,江苏省淮安师范是其中一所。淮安师范第一届幼师(2)班的我们毕业37年后,相约在金秋,相聚在我们的母校所在地,美丽的古城--淮安。</h3><h3> 题记</h3> <h3>  深秋的淮安,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叠翠流金,缤纷璀璨,水墨丹青,枫叶浸染。浓浓的秋意里,弥漫着浓烈的秋香。萧湖公园边上的淮安宾馆前,一群身着盛装的幼教人,正缓缓而来,她们的到来给秋天的古城增添了一抹绚丽和灿烂。</h3> <h3>  在这美好的季节,醉人的秋色里,一场师生之情和同学友情的盛宴,渐渐地拉开序幕。</h3> <h3>  美丽的季节最易勾起美好的回忆,还记得,八十年代初,一曲“年青的朋友来相会”让我们心潮澎湃回味无穷:“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我们也在心里,默默地立下盟约:一定要在最灿烂的职业中,做最美丽的幼教人;在最有诗意的岗位上,用青春谱写最精彩的华章;相约在最浪漫的季节里,欢聚一堂畅谈最甜蜜的收获。</h3> <h3>  四十年前的秋天,只有十五、六岁的我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江苏省淮安师范幼师班,开始我们人生的第一次独立。四十年后,我们又一起,在曾经共同学习和生活过三年的淮安师范校园相聚。</h3> <h3>  柔和的秋风像是和我们窃窃私语,轻轻地牵着我们的思绪,缓缓地梳理着我们的记忆。我们寻找着曾经上课的教学楼和教室,寻找着学习舞蹈的礼堂,寻找着弹奏乐曲的练琴房,寻找着上体育课的大操场,寻找着曾经住过的宿舍……我们找到了:教学楼依旧,曾是校医室的木楼还在,教师的办公楼还在,大礼堂还在,还有那林荫小路旁的大树依然枝繁叶茂。</h3> <h3>  我们在已显陈旧的木楼教室前,回想着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回忆着气质高雅的王丽珍老师对我们人生指点和精辟教诲;我们在修整后的大礼堂旁,再一次请教美丽的舞蹈老师陈静,还像当年一样,给我们指点动作,带我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们一起观看着陈德慧老师从深圳发来的祝福……</h3> <h3>  我们来到曾经的宿舍地址处,原来的两层小木楼已不复存在,但记忆却依旧:谁是谁的邻床,谁和谁是舍友。还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因为想家,常常在别人睡熟后,独自蒙上被子悄悄地流泪;还记得,晚自习后,在宿舍里的喜嬉、玩耍、扮怪的场景;还记得,夜半睡醒,有些同学们还在刻苦用功挑灯夜读;还记得,为了把琴弹好,有的同学饭都顾不上吃,就去“抢”琴房、占位置;还记得,中国女排第一次在世界杯夺冠时,全校师生一起在操场上观看 ,为女排呐喊加油的振奋人心的场面;更记得,我们毕业时,同学们依依惜别的难忘情景……</h3> <h3>  秋天不仅仅是收获,也是绽放的季节。曾是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最美地年华里揣着梦想,怀着激情,开始了自己最绚丽的职业旅程。就像一片片小小的树叶默默奉献,用纯净的心编写着自己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汇聚成林,繁衍生长成茂密的幼教绿荫。</h3> <h3>(左面照片是三十七年前,右面是三十七年后的今天)</h3> <h3>  秋天是静美的画卷,37年后,再聚首时,虽青丝变得斑白,岁月爬上了脸庞,但我们却风韵犹存。37年前,我们满怀憧憬青葱烂漫,37年后,我们不失典雅依然浪漫;37年前,我们朝气蓬勃热情似火,37年后,我们依然童心不泯且富有内涵;37年,磨失的只是青涩,流逝的是懵懂,但我们留存的却是成熟后的典雅和桃李满天下。</h3> <h3>  林语堂说过:“我喜欢春天,可它过于稚嫩;我喜欢夏天,可它又过于骄矜。因而我最喜欢秋天,喜欢金黄的树叶、喜欢圆润的格调和斑斓的色彩……”。经过了春的蓬勃,迈过了夏的热情,进入了秋的成熟。我们每一位幼教人,已从绿色的叶子变成金黄,那片片黄叶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岁月留痕却不失优雅;充满激情又淡定沉稳;风姿依旧又依然纯净。</h3> <h3>  秋天还是一首意味深长的叙事诗,我们在“漕运博物馆”一起聆听着历史故事,感受着祖国文化精深和历史的悠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领略了一代伟人风采;我们漫步萧湖边,欣赏着古城的美丽,我们在十月里,感受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和繁荣。</h3> <h3> 相逢是欢乐的:我们叙述往事,追忆快乐;相见是兴奋的,我们握手相拥,尽情欢愉;相聚是疯狂的,我们放歌欢舞,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的繁荣昌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