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从西北归家,先是一头扎进《丝绸之路》这本书里,在庞大恢弘的历史脉络中,在迢迢万里的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通行,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从山西、陕西至甘肃,这一段的河西走廊只是丝绸之路上短短的一程,但却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远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丝绸之路竟然曾是世界的中心,而丝绸,竟然曾作为一种货币在流通……<br> 《丝绸之路》这部史诗巨著,提升了这趟西北大环线旅行鸟瞰的高度,我们像一个历史的旁观者,站在今人的土地上去俯视着这条路上频繁来往的驼队,琳琅满目的货品,惊奇于世的艺术和久久响于历史上空悠悠的驼铃。<br> 我们以车辙为印,寥寥数日,经山西吕梁过陕西榆林至宁夏武威到甘肃敦煌折内蒙古阿拉善达宁夏银川进陕西靖边再回家乡长治。八天行程近5000公里,在辽远的中国疆土上,我们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中的万千景象。<br> </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致变化</h5> 路走的太急,来不及看一眼丝绸之路上先人们留下的印记,只跟随着人流的方向,上车下车。草草的拍了些图片,这些图片像是在历史的长廊当中随便捡拾的一些碎片,这些碎片上带有沙砾也有泥土,他们是如何的存在,又是如何与历史拼接的呢,现在终有时间,将他们一一审视、分拣,将他们和记忆以及远去的列列历史风尘相对应。<br> 在宁夏沙坡头,我们亲身领会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塞外奇特风光;在甘肃玉门关下,我们领略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边地广漠场景;在敦煌,我们体验了“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的壮丽景象;在陕西靖边,我们感受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程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慷慨激昂(注:昔日龙城即今天靖边丹霞峡谷所在地龙洲镇)。这一字词一字句,都在这条路上找到了历史的回音。<br> 渺小到像一粒碳水化合物那样的渺小,只站在一边,欣喜、赞叹、遥想和鼓掌。这一路的风尘仆仆,带着对历史最耀眼的审慎、带着对文化最广泛的尊崇、带着对未来最真诚的热情,向前走,往回看,依依不舍,又壮志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