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g Z’s 美篇/ 你戴眼镜吗?

Luming Zhou

<p class="ql-block">我少时与所有的学龄后孩子一样爱看小说,但父母规定小孩子必须晚上按时熄灯上床就寝。若继续开灯阅读则父母会经由房间门上磨砂玻璃和門上方气窗玻璃透出去的灯光发现我没睡,于是便时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读完那些使我牵肠挂肚不读完就无法入睡的情节段落。久之,终被发现。母亲告诫:眼睛会看坏了的。我狡辩:大不了带眼镜么。</p><p class="ql-block">负面的愿望终被无情地实现了:小学四年级,我开始了这一辈子都伴随着的戴眼镜的人生-玻璃片眼镜-隐性眼镜-塑胶片眼镜。虽然母亲常提起这段达遂心愿的历史对话作笑,我心底嘀咕:爸爸妈妈都是戴眼镜的,我这是来自遗传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你戴眼镜吗?可否知晓,如果没戴眼镜的话,咱自带虚化滤镜效果看世界的感觉如何?如果戴眼镜的话,咱吃热汤面时创造满镜雾气的体会又何如?</p><p class="ql-block"><br></p> <h3>最近,引起了我这个眼镜生好奇的是,网上流传着一篇 [诡异!中国一幅古画 放大10倍竟然发现了...] 说的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生卒约1498-1552)画的一幅《南都繁会图》类似于北宋张择端的汴京《清明上河图》的苏州版,在将画放大10倍后,却在画面的局部发现了一个戴眼镜的男子。问题是:那个时候怎么会有眼镜这种高科技呢?</h3> <p class="ql-block">于是该文章作者做了调查发现南宋的赵希鹄(1170年-1242) 《洞天清录》中记载:“叆叇(Ài dài),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指称西方有关眼镜的记载时间恰好比中国赵希鹄晚了四五十年,那有没有可能眼镜是由中国发明传到西方的呢?文章作者推论:眼镜很有可能就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意大利的。</p> <h3>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年)据传1275-1295 遊中国。在马可•波罗的中国遊记中,也有老年人戴眼镜阅读的记载。虽然史学界对这位意大利人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仍有争议。</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那么那么,使我等解脱了眼前一片雾茫茫看不清世界清晰度的尴尬境地的救命眼镜究竟最早是谁,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得查查资料看看。。。</h3> <h3><br></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查,不料只因好奇心而跌入了一堆资料中去了</span>,符合现代定义的矫正用眼镜的发明者众说纷纭。<br><br>有说法为:中国的“眼镜”最早称为“叆叇”,初译 “矮纳”,为眼镜的阿拉伯文(alunwainat)的音译。我上谷歌翻译查了阿拉伯语眼镜发音alnizarat(Ā ní zhā lā tè)。“叆叇”普通话发音Ài dài,但古代中原发音可能是Ài dei?感觉非常接近两个音译的。 </h3><h3>记得70年代时曾看到过历史老照片图书中西北的回族人白帽子白胡子老头带着传统水晶打磨的圆形平面的眼镜与现代玻璃眼镜很不同,我被告知这眼镜非常贵重。<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对眼镜的记载有:</p><p class="ql-block">远在魏晋古墓中出土过用水晶制的单柄放大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的赵希鹄(1170年-1242) 《洞天清录》所論皆鑑別古器之事。中记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感觉上好像那便是老花镜,但没说制作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罗懋登1596在其《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郑和下西洋)中写道:“永乐八年(1410),满刺加(马六甲王朝)国王朝贡叆叇十枚。” 这是说东南亚地区赠送“ 叆叇”给明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嘉靖(1522年- 1566年),张靖《方州杂录》记载:“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辨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 这也没说制作人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1572-1620年),田艺蘅(1524~?)《留青日扎•叆叇》:“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日:‘此叆叇也。’” 这也没说制作人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末张自烈(1597-1673)《正字通》:“叆叇即眼镜”。 这也没说制作人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赵翼(1727年-1814年)[ 郂余丛考] :“古未有眼镜, 至明始有之, 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 或颁自内府, 或购自贾胡, 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或以水晶制成。”。其后又在[ 瓯北诗抄-初用眼镜] 中说:“相传宣德年,来自番舶”。称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p><p class="ql-block">据说明万历以后,西洋眼镜的传入中国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明清时期商人南洋贸易带回;二是西方传教士朝觐中国皇帝时进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初年(1628),苏州眼镜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孙云球,他看到视力不佳的人用单照镜之类不方便,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可以把镜片磨成凹凸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同时又掌握了对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以验目配镜。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给后人留下科技制作《镜史》一部,影响指导着后人对眼镜的制作。这件事指出了一位制作眼镜的中国人与年代。</p> <h3>再看西方的记载: <br>最早的眼镜是用石英透镜制成的,人们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h3><h3><br></h3><h3>放大透镜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约公元前五世纪,有埃及的象形文字表示:“一片玻璃透镜”。<br></h3> <p>意大利西西里雕刻透明石英岩壶(1150年)。</p><p><br></p><p>最早的文字记载追溯到古罗马,约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皇帝尼禄的导师塞内卡写道“无论多小或模糊的文字,透过球体或注满水的石英壶就会放大”。<br></p><p><br></p> <h3>有一说尼禄皇帝曾以一个祖母绿宝石当做凸透镜来观赏斗士比赛以弥补他的视力。<br></h3><h3><br></h3> <h3>在公元9世纪,柏柏尔-安达卢西亚(现西班牙)的摩斯林发明家阿巴斯•伊本•费纳斯(Abbas Ibn Firnas 809-887 AD)发明了各种玻璃平面球,制造了矫正眼镜(称为“ 阅读石 ”)。据说他是第一个使用矫正镜片的人。</h3> 光学书 <h3>1021年阿拉伯学者组成研究领域,穆斯林学者 Alhazen (965-1040)所编写《光学书》。介绍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内容,认识到半球形透镜的曲面与其放大倍数之间的相关性。该书的拉丁文翻译版本对日后眼镜的研发有着极大的帮助。</h3> <h3>1250年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英国1214-1294)所画的历史上第一张对于放大镜原理的科学图。他进行了许多镜片实验,并在《作品集》(Opus majus(1268))中提出,适当形状的镜片可能会对视力较差的人产生矫正作用。为眼镜的发展铺平了道路。<br>与此同时,将装入框中的放大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出现了。<br></h3> <h3>西方一直传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工匠Salvino D'Armato degli Armati(1258-1312),被认为是在1268-1284年左右发明了第一副带有镜框可佩戴的眼镜,使用石英制成的中间凸出镜片,用于矫正远视。但因缺乏证据,对此说法的真实性考古界存有疑问。</h3> <h3>西方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在意大利圣尼科洛大教堂的壁画中,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br></h3> 1380年欧洲教皇圣保罗像,是西方的戴眼镜画像。 <h3>到1400年代,意大利佛罗伦萨成为高品质眼镜的领导者。眼镜从意大利出口到欧洲其它地区。<br><br>西方通常认为到15世纪,眼镜进入中国。</h3><h3><br>1451年,德国库萨(Cusa)的尼古拉斯(Nicholas)生产的眼镜,使用的是中央较薄的凹面透镜,为近视人群提供帮助。<br></h3> <h3>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05)同时患有近视和老花眼,他厌倦了必须在距离和老花镜之间切换的问题,并于1784年开发了双焦点镜片。</h3> <h3>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1836年-1914年),英国商人,政客和政治家。佩戴单片镜。</h3> <h3>从电影和绘画都可以看到1720年代到19世纪的眼镜有单片镜Monocle,是依个体特制造型在眼窝眉弓间佩戴的。因为扬眉等表情容易使镜片不期弹落掉入酒杯或摔碎在地上造成窘境,故常以一线牵着作保险。</h3><h3>而这昂贵的样式成了显示上流社会人士的标签。</h3> <h3>然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双镜片夹鼻眼镜Pince-nez是捏夹在鼻梁上的。仍然用一线牵引为防摔落。</h3> <h3>以上是清末1895年出生的我的祖父留传给我的老式美制墨镜。</h3><h3><br></h3><h3>眼镜的现代造型开发于1730年,伦敦配镜师爱德华•斯嘉利(Edward Scarlett)设计了侧耳架在耳朵上固定眼镜。这种眼镜样式沿用至今。<br><br>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乔治•比德尔•艾里爵士(Sir George Biddle Airy)于1827年发明了矫正散光的眼镜。<br></h3> <h3>以上资料都附上了年代信息。看了请不必再纠结谁是光学意义上的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发明人了吧。世界文化互相流通古已有之,中东,中原,欧洲,等等等,人类各类科技从自然粗浅的到不断更新完善的、不断互相吸取融合新技术的、不断互相来回交流反馈的进步至今并继续在进步。</h3><h3>我等视力损害之困顿者们直当感谢所有历史上为发明制造出眼镜做出贡献的所有的学者与工匠!</h3> <p>古代文盲多故患近视眼的人少,现代社会人们长时间伏案或面对电脑手机屏幕,眼睛疲劳过度而至戴眼镜的人群越来越众。亲们,请好好保护自己的心灵窗户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