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运动性鼻炎

【寿元丰】· 德一{中医•佛医}

<h3>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是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本病病理机制错综复杂,许多环节仍不甚清楚,故给临床确切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很少有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生。</h3><h3></h3> <h3>典型症状:</h3><h3>息肉&nbsp;头昏&nbsp;粘膜充血&nbsp;过强反向性鼻炎&nbsp;单侧鼻腔阻塞&nbsp;变应性鼻炎&nbsp;鼻塞</h3><h3>症状内容:</h3><h3>【临床表现】</h3><h3>根据发病因素,Goldman(1987)将血管运动性鼻炎分成三种临床类型,这种分型对于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h3><h3>(一)物理性反应型</h3><h3>一些患者常针对某些理性刺激产生特异性鼻部反应,如每于接触冷空气,突然的气温变化,潮湿等,即产生发作性喷嚏,并伴有较多水样鼻涕,患者常可明确陈述发病诱因,该型也可能属反向过强性鼻炎。</h3><h3>(二)精神性反应型</h3><h3>精神紧张 ,恐惧 或怨恨,沮丧 等反复刺激,引起患者鼻部反应,现代神经生活内容的变化和节奏的加快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使此类患者人数增加。</h3><h3>(三)特发性反应型</h3><h3>此型患者往往找不到任何可疑的诱发因素,占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例的大多数,患者常有水样鼻涕,鼻粘膜水肿,时有粘膜息肉或鼻息肉,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是其诱因之一。</h3> <h3>分型:</h3><h3>1.鼻塞 型</h3><h3>该型症状以鼻塞为主,多为间歇性,一些患者晨起时的鼻塞严重,白天减轻或消失,也有的患者每晚加重,常伴有随体位变化的交替性鼻塞,如鼻粘膜发生息肉样变或鼻息肉,可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鼻塞,时有喷嚏,但程度较轻,喷嚏过后鼻可获短暂缓解,患者往往对气候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异常敏感。</h3><h3>2.鼻溢型</h3><h3>水样鼻涕增多为其主要症状,多伴有发作性喷嚏,发病常为连续数天,每天换洗数条手帕或耗用大量手纸,鼻内发痒,但很少有结膜受累,眼痒等症状,症状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减轻或消失,经过一定间歇期后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又可发病,本型以20~40岁女性多见,且精神类型多不稳定。</h3><h3>其他症状尚有因粘膜持续肿胀充血 ,水肿引起的嗅觉减退,头昏等症状。</h3><h3>鼻镜检查 鼻粘膜色泽无恒定改变,有由充血产生的暗红色,或由容量血管扩张产生的浅蓝色,或由粘膜水肿产生的苍白色,有的一侧鼻粘膜充血暗红,另一侧却苍白水肿,鼻甲肿大者一般对麻黄素收缩反应尚好,但病程长者或反复使用“滴鼻净”者,则收缩反应差,病程长者可表现出粘膜水肿和息肉样变,后鼻镜可见到增大,水肿的下鼻甲后端。</h3> <h3>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病原因</h3><h3>鼻粘膜含有大量腺体,丰富的血管床和来源诸多的神经支配,构成一精细,敏感和活跃的终末器官,行使其呼吸道门户的各种生理功能,它依靠神经—血管,神经—内分泌等活动,维持着鼻腔与内外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表面依赖于来自下丘脑的两条径路:一是通过脑下垂体借助于内分泌链对鼻粘膜功能实施体液调节,一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直接实施于神经调节,上述径路之一若发生功能改变,即可引起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失调,反应性增强,这就是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h3><h3>(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h3><h3>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通过在血管壁上的相应受体以维持鼻粘膜血管张力,刺激副交感神经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通过在血管壁和腺体上的M受体以引起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晚近研究又发现,在鼻粘膜副交感神经中存有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刺激翼管神经(主含副交感神经)时,该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释放VIP,后者可引起血管扩张,而且这种血管扩张不能被阿托品阻断,Uddman(1987)认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腺体分泌是乙酰胆碱所致,而血管扩张则源于非胆碱样血管扩张因子——VIP。</h3><h3>反复的交感性刺激(过劳,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等),可消耗过多的神经递质合成酶和已合成并贮备在神经末梢的递质,使α1和β受体的数目相应减少,可引起交感性张力减低,某些抗高血压 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抗抑郁药均为交感性阻滞剂,反复应用也可造成交感性张力降低,在交感性张力降低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血管扩张,腺体分泌旺盛,而产生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早在1943年Fowler就发现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可使患者发生血管运动性鼻炎,摘除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可导致动物鼻粘膜血管扩张,粘膜下水肿,腺体增生,并发现腺体周围有活性增高的胆碱酯酶,这些改变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粘膜组织病理所见完全相同。</h3><h3>(二)内分泌失调</h3><h3>内分泌失调也可引起鼻粘膜反应性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自主神经交感性张力降低,此类患者常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雌激素水平变化也可引起鼻部症状,许多临床资料证明一些女患者在经前期或妊娠期有明显鼻部症状,例如鼻塞,多发性喷嚏,清涕,动物实验证实,提高体内雌二醇水平可使动物鼻粘膜反应性明显增强,可见鼻粘膜上皮增厚,组织水肿,小血管扩张,腺体增生等,雌二醇的这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不过已发现体内雌二醇水平增高时,可使鼻粘膜组织中胆碱能M-受体增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雌二醇还能增强肥大细胞非免疫性组织胺释放作用。</h3><h3>(三)组织胺等炎性介</h3><h3>质的非免疫性释放引起组织胺等介质非免疫性释放的因素有多种,如化学性(麻醉药,水杨酸制剂),物理性(骤变的温度,湿度,气候,尘埃),神经性(情绪变化)等,组织胺非免疫性释放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不管准确机制如何,均受细胞内cAMP水平调节,只要能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就可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