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愿

周玉堂

<h3></h3><h3></h3><h3>登山之念缘于2016年的时候自驾西藏,高山峡谷壮观的景色震撼人心,经青藏公路绕行唐古拉山,由昆仑山离开青藏高原。在近距离感受昆仑山的雄伟,真是一个神话之山,昆仑山主峰玉珠峰6000多米的海拔是我能够接受的一个高度,登山的愿望油然而生。 为了登山之愿做了很多准备,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刻意较长时间的高海拔适应以及技术难度较高的攀岩及攀冰练习,以及成本更高的雪上运动,主要集中在体能、耐力训练方面。平时主要是骑车和跑步,对于从小就体育成绩勉强的我,骑车还好,自己喜欢,跑步一直是勉强而行,近三年的锻炼,居然完成了十几场半程马拉松和三场全程马拉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旅游的名义带着家人来青藏高原边上看看。2018年元旦,在四姑娘山选择了大峰试登,感觉很好,只是登顶的形象太差,让家人对我再次登山的行动有强烈的抵触。 没有办法只有靠行动来证明,坚持跑步,让跑马拉松不是一件难事;祖国的名山大川带着家人去看看,衡山、庐山、峨眉山、梵净山、泰山、梧桐山、华山、长白山、武当山,加上之前的旅行,祖国的大山好像也爬过不少;家门口的小高山,基本每周一次。终于迎得了家人的支持。 今年恰逢建国70周年,对这次登山很是期待。<br></h3><h3></h3><h3></h3> <h3>备好行囊,再一次踏上旅途,虽说每年都有旅行,但做一名背包行者却是第一次。</h3><h3>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自由之巅公众号,李宗利老师作为一个顶尖的攀登者,一名登山运动员,他和他的团队经历博格达、幺妹峰、贡嘎山及众多未登峰的成功,更是优秀的登山教练员及满值的登山讲述者。登山以自由为名,我喜欢。<br></h3> <h3>装备方面的准备就显得简单,技术装备根本没有去想,在这方面本来就是菜鸟,也没有经常去登山的打算,租用自由之巅的装备应该是我最佳选择;其他的就是睡具和保暖衣物了,一切都有标准,大部分都是常用之物,特意准备了一面国旗,有些期待。</h3> <h3>大魏早早在成都东站等着了,一路欢言抵达康定。</h3> <h3>又一次翻越折多山。</h3> <h3>新都桥总是那么美,再过几天,树叶🍂五彩斑斓,不知道要废掉多少手机内存。</h3> <h3>高原的行车是不一样的享受,空旷、广阔、宁静的美,高山、白雪的视觉感受。<br></h3> <h3>终于到达目的地甘孜。</h3> <h3>清早,正是10.1,国庆70周年,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心情过国庆。<br></h3> <h3>没来过,不知道爬雪山,过草地有多难。</h3> <h3>甘孜到雀儿山景区有80多公里,李宗利老师和小海亲自开车接送。</h3> <h3>进山了。</h3><h3><br></h3> <h3>宗利老师和我。</h3> <h3>小海和我。</h3><h3>都是登山界大神一般的人物。</h3> <h3></h3><h3>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甘孜州著名高山,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山峰高度逾5500米,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3座,故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对高差约1000~2000米。山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经流水、冰川等作用后,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有大小冰川30余条,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仅次于贡嘎山。现代雪线分布于海拔5100~5200米,是中国雪害严重地区之一。 雀儿山(藏语称卓拉山)主峰海拔6168米,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术难度大。从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 攀登难度说明 雀儿山平均坡度在35度左右,C1到C2有一段20米50度雪坡,C2到向上五百米大概到第一个80米50度雪坡,到顶峰下面有80米50度雪坡。C1到C2有裂缝,没雪时较明显,需结组攀爬。 C1到顶峰的路程中明、暗冰裂缝纵横,冰塔、雪桥密布于攀登路线上,攀登路线成熟、安全,技术难度、体能要求低于阿尼玛卿,是6000米级冰雪技术进阶培训、训练的入门级山峰。<br></h3><h3></h3> <h3>进驻大本营。</h3><h3>正如我想,八名队员,就我一个新手,其他不是多年登山的老手就是雪上运动的佼佼者,更有8000米级目标的准登山运动员。教练员也不含糊,除了李宗利老师外,其他五个教练员虽显年轻,可经历也不简单。<br></h3> <h3>第二天上午4000海报适应。</h3> <h3>其实没穿多少,这体形还是努力多年的结果😭</h3> <h3>下午的技术指导,主要是结绳组攀爬及绳降,还好吧。</h3> <h3>上山前,丰盛的晚餐。</h3> <h3>晚上技术交流会上李宗利老师讲述登山故事好像是固定项目,按照老师的调侃,每次这种活动,大家都是来听故事的,顺带爬爬山。但在讲述中,不论民族、不伦学历、不论宗教、不论经历,登山就是他们的事业,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不在意,在这里却一点不含糊,看着粗旷、说话粗鲁的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一个细心的完美主义者,并不是每一次登山都是成功的、都是完美的,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登顶,不同的线路,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实际情况,时间才是检验人心的标尺,要去,去那高山之巅是心中的渴望。 我的山峰在哪里,肯定不是这里,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是有需要面对的山峰,不管高低,都有认真面对;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是家庭的山峰,需要坚强。 在登顶之后的行程安排讨论上,我突然后悔没有自己开车来,不一样的工作性质,享受到的自由也是有限定的,国庆长假川西旅游返程拥堵状况历年没变,虽然时间上有所预留,但都不是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中。好吧,上山。<br></h3> <h3>清晨,阳光明媚。</h3> <h3>左起:小海,我,Nina,晴哥,小唐,丹曦,宗利老师,超哥,大魏,jane,华枫,亚果,玉勇。<br></h3><h3>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h3> <h3>登山的路总是那么长。</h3> <h3>从4020终于到了4880的C1营地。雪山就在眼前,冰川就在眼前。</h3> <h3>回望来时的路,好像800米也没有多高呀,但加上高海拔确实让人承受不起。</h3> <h3>还好能吃上热食,小小感动了一下。</h3> <h3>一夜醒来,好想忽然变了天。</h3> <h3>继续出发,换上冰爪都好像用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h3> <h3>真是一个登山的季节。</h3> <h3>5600米的高C2营地,基本不影响日常活动,不是剧烈活动缺氧情况还不明显。没事可干,趁着下午阳光明媚,好好欣赏景色,教练员搭好营帐,食用自带的路餐早早睡觉,明天早起。<br></h3> <h3>远处的冰壁,冰壁上的平台就是C3营地,再上一个冰壁就是顶峰,明天凌晨这就是我们的大餐,想想都觉得激动。</h3> <h3></h3><h3></h3><h3>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但还是确定中间有几段是睡着了。凌晨2点同帐的阿楚提醒该起了,满身的疲惫缓解了不少,虽然不饿,该吃的东西却一点不敢少,最后冲顶时间到了。 穿戴完毕,还好是三人帐篷空间够大,憋气缺氧还不严重,帐外寒风凛冽,飞雪漫天,能见度也就十余米,保险带、头盔,特别是冰爪的装备,磨磨蹭蹭,没有引起高反也是幸运。 又是结绳组前进,大风和飞雪让路面分辨不出来,虽然知道不久前就有其他人走过,教练兼向导阿楚自然熟悉,向雪坡前行,还好没有想象中的冷,走两步滑一步,时不时踩进分解不清的粉雪内,平均三四十步缓一缓,缺氧说没有是不可能的,终于接近那面近60度的冰壁,近80米长,早有李老师提前安装的路绳等候。其间阿楚的对讲机已经传来有三个队员放弃了这次登顶,再次对登顶有了一些动摇。安装好上升器,沿着路绳上升了十余米,头灯没有预兆就灭了,在阿楚的协助下,更换好备用电池,忽然心中一松,放弃了这次登顶。 虽然有很多理由来说说放弃的原因,我只想说我放弃了,我没有多余的时间留在这里,如果条件允许我肯定在登顶之后在从容离去。既然条件不允许,不想让自己弄得满身疲惫,勉强完成,在我的心中还有更高的山。 这里我来过、看到了、经过了,最美的风景在眼里,满身的汗水在内衣里,一路的欢乐在心里,所有该有的经历我一点都没有少,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次登顶,如果只是在能见度不足二十米的峰顶留影,而让自己身心疲惫,我选择放弃。 重新回到营帐,已近6点,重回睡袋平静睡去,8点刚到给家人报了平安。<br></h3><h3></h3><h3></h3> <h3>留一张队友登顶的照片以纪念。</h3> <h3>收拾装备,轻松回大本营,入夜前回到甘孜。<br></h3> <h3>甘孜—成都,650公里路程,只想逃脱自驾的累,却没脱离乘坐的苦,普拉多第三排位子的感觉不想再去尝试。<br></h3><h3>再过折多山,不知道下次登山是什么时候,希望它不会太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