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朋友你听说过中条山“虞坂古盐道”吗?距今己有4000多年历史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工道路。今天相约骑友老王、姚老师骑行前去平陆张店卸牛坪一探究竟。中午張店永生羊肉馆吃了张店名吃羊肉,酒足饭饱,手机开启导航模式便直奔古盐道。昔日的古盐道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已失去往日的辉煌,成为历史遗迹,到处荆棘纵生,大部分路段成为羊肠小道。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过古锁阳关,披荆斩棘艰难地行走着,下午三点多终于到达了磨河村,完成了许久的心愿。</p> <h3><br></h3><h3><br></h3><h3>虞坂古道是古人为了把河东盐运至中原、西北乃至全国而开辟出一条道路。该盐道从张店镇坪头铺下山,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出,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面坎坷不平。现存路面宽2—4米,全长约8公里。</h3> <h3> 一座沧桑、高大的城门巍然屹立在山顶,威风凛凛,气势恢宏,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南大门——古锁阳关。</h3> <h3>,古道旁有儿女窝,传说行人可在此祈祷求子。天子床是一块平整的大青石,相传当年天子巡游时,在此歇息过。刘娘泉,相传一位姓刘的皇后在旱年为当地百姓祈得一股清泉。这些吉祥又充满古人们对幸福生活热爱与向往的传说,也在虞坂古道里源远流长。</h3> <h3>这条古道里,有太多的地名记载了运盐的历史,就像卸牛坪,意为到此后面的路地势平坦,牛已完成运载任务,将盐从牛身上卸下。又如平头铺村,盐车一路颠簸,到平头铺则渐渐进入平地,盐运人员把盐车上的盐重新分装,人和牲口也在此喘息打尖。平头铺北边有一处响铃弯,据说,盐车到此,牲口脖子上的铃铛就可以让平头铺的人听到,各店家闻声出门,准备招揽生意。</h3> <h3>坂古道中,还有一处瓦罐庙,百姓俗称“挖刮庙”,这里原本是政府设立的关卡,盐车经此要纳税,通常是从盐车中挖出一些盐,运盐者因此没有好感地称之为“挖刮庙”。</h3> <h3>这里,也是“伯乐相马”的诞生地。相传,千里马就是在这条古道上服盐车而上太行,被伯乐发现的。</h3> <h3>这条古道,据史书记载,这里是晋国与虞国的交界,关外为虞,关内即晋。春秋之际,晋献公曾买过这条路,卖路的是虞国国君,这就是著名的“假虞伐虢”的故事。后来就是虢、虞两国的灭亡,就有了“唇亡齿寒”的古训。</h3> <h3>这条千年运盐的古道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中国人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如,伯乐相马,按图索 骥,唇亡齿寒、假虞伐虢,马齿徒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