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引言</b></p><p><br></p><p>对美国的建国史有兴趣的读者,不妨通过观看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厅中八幅巨幅壁画,一起来了解美国建国史的一个梗概。这八幅壁画来到美国国会圆厅展出前,都经过史料考证,并在美国各地巡展,听取过多方不同意见。 这些画作本身,生动形象地反映出美国精英层,对先贤们如何在美洲这片新大陆上建立起美利坚和众国的历史观。</p><p><br></p><p>数据显示,先后有两千一百万游客来的美国国会山庄参观。游客目的就是通过实景实物近距离参观,身临其境地了解美国,以及美国的历史。然而,受时间限制,加上内容繁多,人们在参观后又难免有走马观花的遗憾。为弥补这些缺失,本人收集,查阅,整理编辑了有关这八幅壁画的信息,一来作为自己参观后的小结,同时也分享给更多有兴趣的读者。</p><p><br></p><p>值得提醒一下,这八幅高清图画,读者可以放大后看到在现场用肉眼看不清的细节。</p><p><br></p><p>然而,历史从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八幅画中,通过艺术手段再现的历史事件,传递给观众的历史场景,也仅代表着胜利者,征服者的视角与部分史实。</p><p><br></p><p>因本人能力有限,文中若有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p> <p><b>哥伦布登陆新大陆 【Landing of Columbus 】</b></p><p><br></p><p>美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约翰·范德林(John Vanderlyn,1775-1852年)受国会委托,于1836年6月为国会大厦圆形大厅绘制了哥伦布登陆这副画作。该画于1847年1月上旬才被放到圆厅保存并展出。</p><p><br></p><p>这幅画作描绘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率领120船员,历经30天航行,终于登上了北美的圣萨尔瓦多岛的那个历史时刻。哥伦布的探险队原计划向西航行,由欧洲出发,到中国,日本乃至未知土地探险。1492年10月12日,他们到达了这个岛,当地人叫瓜纳哈尼(Guanahani),后改名为哥伦布(Columbus)岛,现命名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岛。</p><p><br></p><p>这幅画的背景是一个狭窄的海滩,位于树木繁茂的海湾入口的边缘。画中哥伦布仰天感恩上帝保佑他一行安全到岸的同时,他的左手举起了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的王室旗帜,右手则将剑对准了大地,表示着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既此次探险的赞助者)占领了这块土地,并称它为西班牙的新世界。他脱帽行礼,羽毛帽子就在他脚下,表现出对西班牙王室谦卑的态度…… <br></p><p><br></p><p>哥伦布左侧两位持西班牙国王与皇后旗帜的人,是探险舰队另两艘船的船长。船员们有的持长矛,有的扛着枪警惕地环视周边。单膝下跪的男孩,正在为自己航途中意志动摇而忏悔。左侧海平线停泊着舰队的另两艘船。忙着上岸的水手们,有的迫不及待地在找沙金,有的欣喜若狂。右边密林处,当地的原住民正困惑地窥视这这些不速之客,殊不知他们的命运从此将彻底改变。</p><p><br></p><p>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被西方史学界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大事件,因而记入史册。从此开启了西方世界向北美大陆大举殖民的时代。<br></p> <p><b>朝圣者登船图</b> 【<b>Embarkation of the Pilgrims】</b></p><p><br></p><p>画面展示的是,1620年7月22日,一群新教徒朝圣者从荷兰代尔夫特黑文(他们的临时落脚点)出发,乘坐Speedwell号,随同著名的“五月花”号帆船一同前往”新世界“朝圣航程中,在甲板上祷告的一个场景。朝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在祈祷上帝保佑他们顺利抵达新世界。画中的妇女和儿童人物形象,更突出表现了新教徒价值观中的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举家迁移,破釜沉舟的决心。画的左侧有一抹彩虹,帆布一角写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和上帝的保佑。右边帆布上画着他们从此告别了的英国故乡。此画的主题与内容表明,到美国大陆的最早一批英国殖民者,受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地驱使,身负着上帝的使命而行动。</p><p><br>画作者,罗伯特·威尔 Robert Weir(1803-1890), 早年在意大利学习艺术,后在西点军校教授艺术。他考证了大量的史料,试图尽量真实地描绘出历史场景。画中的人物服饰装束,武器铠甲等细节都有充分历史依据。</p><p><br></p> <p><b>波卡洪塔斯的洗礼 【Baptism Of Pocahontas】</b></p><p><br>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历史性宗教仪式。画中展示了具影响力的美国原住民,阿尔贡部落首领波哈坦(Powhatan)的女儿(Pocahontas)在圣公会教堂受礼,并取名为丽贝卡(Rebecca,一个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女性名)的场景。事件发生在1613或1614年期间,一个地名叫詹姆斯敦 ,在今天弗吉尼亚州境内的小镇内。詹姆斯敦是最早英国殖民拓荒者在北美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居住地。同时,波卡洪塔斯被认为是最早在英国殖民地中昄依基督教的美州大陆上的原住民。随后,波卡洪塔斯与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画中站在丽贝卡身后哪位)缔结婚姻。她之前还救过约翰·罗尔夫的命。他们的婚姻以及这个仪式,隐喻着受洗后的原住民与殖民者之间一种新型和平相处的关系。壁画主题试图阐明,是盎格鲁的殖民者把上帝的福音带给了美洲大陆未开化的原住民。从此这块新大陆就是新教徒的家园。因为在欧洲历史中,王室贵族间通来联姻而改变领土的主权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因此,殖民者与原住民通婚,并使其皈依基督新教,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眼中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的殖民行为本身传播着西方文明。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万物都归属于万能的吾主耶稣基督。<br></p><p><br></p><p>作为这场历史性的洗礼之见证者,画中众多人物中有丽贝卡的兄弟姐妹,以及多名第一批抵达詹姆斯敦的英国殖民者。</p> <p><b>发现密西西比河 【Discovery Mississippi】</b></p><p><br></p><p>画家威廉·亨利·鲍威尔,用他的戏剧性和鲜艳的色彩,在壁画上展示了西班牙征服者,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De Soto,1500–1542年)骑着白马,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于1541年5月8日到达纳奇兹下方的密西西比河岸的场景。根据西方文献的记载,德索托是第一个来到这条河流的西方征服者。<br><br>画面中,德索托(De Soto)和他身后威风凌凌的大部队出现在美洲印第安人在圆锥形帐篷前,他警惕而平静地注视着部落酋长正递出的象征和平的烟斗。而酋长和周围原住民男女老幼目含恐惧疑惑眼神,放下了盾牌与弓箭。这幅画的中央区域充满了亮丽的色彩,与前景阴影中的身影,左边的黑暗森林与右边的明亮天空形成鲜明对比与呼应。前景中的装甲,步枪,士兵推着的大炮,包裹受伤的腿的士兵,这一切都暗示着之前与印第安人部落发生过一场火器与冷兵器之间力量悬殊的武装较量。一位牧师在一具即将矗立起的耶稣受难十字架前祷告着。在右侧地平线之下的水面正是密西西比河,上面散布着独木舟,小岛,以及一棵树正在下沉。这片印第安人部落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从今后出现了火器,十字架,还有西方殖民者。</p><p><br></p><p><br></p> <p><b>布尔戈因将军投降</b> 【<b>Surrender of General Burgoyne</b>】</p><p><br></p><p>艺术家约翰·特伦布尔(John Trumbull,1756-1843年)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曾是一名士兵。1821年,他创作了这幅壁画。<br><br>1777年秋天,经过两场相距18天的战斗,即萨拉托加战役,由美军胜利而告结束。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性转折点。 9月19日,英国将军约翰·布尔戈因(John Burgoyne)在霍拉蒂·盖茨(Horatio Gates)与本尼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 Arnold)领导的美军交战,结果以高昂代价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布尔戈因却不顾英军实力有所削弱,在10月7日再次向驻守Bemis 高地的美军发起进攻。但这次进攻被击败,并被迫使英军撤退。十天后,英军不得不向美军投降。因为美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说服了法国政府正式承认美国殖民者争取独立的事业,并与美军结为战争盟友。<br><br>此画描绘了约翰·布尔戈因将军将佩剑交给霍拉蒂·盖茨将军而投降的瞬间。美国军官聚集在两旁,见证了这一事件。他们不同的着装反映了这些军人来着不同的参战部队。在绘画的中心并延伸到背景中的是布尔戈因的军队及其德国增援部队。美国军需官路易斯·上校将他们带到营地,他骑马背向画面。画面场景并非笼罩在战斗气氛中,而是蓝天白云,军官们身穿军服,神态平静,一边还有保持沉默着的大炮。</p><p><br></p> <p><b>康沃尔利斯本公爵投降 【Surrender Of Lord Coronwallis】 </b></p><p><b><br></b></p><p>这是艺术家约翰·特伦布尔(John Trumbull,1756-1843年)创作的另一幅表现美国独立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画作。</p><p><br></p><p>画的主题是1781年英军在弗吉尼亚约克镇的投降,从此结束了独立战争的主要战役的一幕。充满乌云的蓝天和残破的加农炮暗示着刚刚结束的这一场战斗无比激烈。 9月初,康沃利斯公爵(Cornwallis)率领7,000名士兵,固守待援,希望获得英国舰队能从海上增援摆脱困境。但英国舰队遭到了法国舰队的重创。而后数周之内,华盛顿将军向战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到10月初,美军的大炮可以直接轰击英军阵地。随后在美军和法国军队攻占了两个英国据点后,康沃尔利斯于不得不在1781年10月19日向美法联军投降。</p><p><br></p><p>在画面场景的中心,美国将军本杰明·林肯(Benjamin Lincoln)骑在白马上。他将右手伸出,准备接受投降的英国军官查尔斯·奥哈拉将军(Charles O'Hara将军)的佩剑。英军排着一线长队,一直延伸到画面背景远处。左边则是法国军队,列队站在法国波旁王室家族的白色旗帜下接受英军的投降。右边星条旗下方的是美国军官;其中包括拉斐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画家兄弟乔纳森·特朗布尔(Jonathan Trumbull)上校。乔治华盛顿将军骑着一匹棕色的马,留在后面。英军主帅康沃尔利斯本人并不在场。罗尚博爵夫人(Comte de Rochambeau)在一匹棕色的马的左方中间。<br></p><p><br></p><p>据历史记载,康沃利斯将军率7087名官兵,900名海员,144门大炮,15个厨房,一艘护卫舰和30艘运输船向美法联军投降。由于他本人生病,没有出席投降仪式,而由他的副手查尔斯·奥哈拉将军将康沃利斯的佩剑转交到了美国和法国的指挥官手中。英军和黑森州军队投降游行时,英军乐队还演唱了一曲《世界颠倒了》。<br></p> <p></p><p><b>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p><p><b><br></b></p><p>这又是一副由美国独立战争时代的画家,约翰·特伦布尔(John Trumbull)创作的大型油画。画中描绘了美国建国先贤们向国会提交的《独立宣言》草案的一幕。特伦布尔从许多生活照片中找素材,并访问了独立厅,那是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之地。油画作品于1817年开始创作,1819年出售给美国国会,并于1826年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展出。</p><br>此幅画在描述为《独立宣言》的签署场景中有几处错误。这幅画展示了由五人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他们的《宣言》草案,该事件发生在1776年6月28日,并非后来签署正式《独立宣言》的历史时刻。<br><br>这幅画展示了《宣言》的56个签名者中的其中42位。 特伦布尔原本打算包括所有56个签名者,但未能获得所有签名者的肖像。他在画中还描绘了参加草案辩论,而最终并没有签署文件的几位参与者,甚至包括拒绝签署《宣言》的约翰·狄金森。当时,特伦布尔没有本杰明·哈里森五世的肖像可供参考,但听说本杰明·哈里森六世很像他的父亲,所以特伦布尔用他儿子做模特,画上了哈里森五世。由于《宣言草案》的初期议会辩论时与最终签署的时间有一段间隔,加上这个期间国会议员身份也有改变,这幅画中的所有人物在历史事实中,从未在同一时间在同一房间相聚过。<br><br>在这幅画中,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似乎正在踩踏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的脚,许多人认为这是象征他们彼此互为政敌的关系。然而,仔细观察绘画,可以看出他们的脚只是靠近而已。画中一共有47位人物,其中42人是独立宣言56位签名者的其中成员。<p></p><p><br></p><p>画作的修正版被用在两美元的钞票背面,可参见本文附录。<br></p> <p><b>乔治华盛顿将军辞去最高权力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Resigning His Commoission】</b></p><p> </p><p>这幅画也是美国画家约翰· 特伦布尔在1817年受国会委托而创作的,于1824年完成画作。它与特伦布尔 (Trumbull)的其他三幅有关美国建国主题巨幅油画一起,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中展出。<br><br></p><p>这幅画作表现了乔治·华盛顿将军在权力巅峰时辞去他的权力的一幕。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马里兰州议会大厦内,向大陆议会代表大会于辞去他的大陆军总司令一职。</p><p><br></p><p>乔治·华盛顿将军身着全套军服,在明亮的画面中央,他向美国大陆议会致词。站在他身后的是助手戴维·汉弗莱斯上校和本杰明·沃克上校。左侧是大陆议主席托马斯·米夫林(Thomas Mifflin)和大陆议会秘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 Thomson)。华盛顿将军的妻子,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和她的三个孙子虽然没有实际出席这次会议,但在画面的右边的大厅观廊上加上华盛顿的家人见证这一时刻的内容。与会代表中,有未来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梦露和詹姆斯·麦迪逊。其他国会代表包括了埃尔布里奇·格里(Elbridge Gerry),休·威廉姆森(Hugh Williamson),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埃里泽·麦康布(Eleazer McComb),乔治·帕特里奇(George Partridge),理查德·多布斯·斯帕特(Richard Dobbs Spaight)和本杰明·霍金斯(Benjamin Hawkins)。站在华盛顿身后的还有威廉·斯莫特伍德将军,奥索·荷兰·威廉姆斯将军,塞缪尔·史密斯上校,约翰·埃格尔·霍华德上校和圣托马斯·詹妮弗的丹尼尔(来自马里兰州的观众)以及马里兰州的代表查尔斯·卡洛尔和他的两个女儿。<br></p><p><br></p><p>画面中央右侧中有一把精致的空椅子,上面披着为“国王”准备好国王袍。空着的宝座与覆盖其上的国王袍子,都象征着华盛顿不愿称帝,决意辞去最高权力之历史壮举。此举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从此确立了政府权力高于武装力量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br></p> 【附录,1976年版 两元美元背面的“独立宣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