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伟大的转折》,我走四渡赤水(之一)

刘薇

<h1>一部完整的描写中央红军1934年12月进入贵州,至1935年5月离开贵州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将我们引向了四渡赤水之行。</h1> <h1>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撤出苏区瑞金。血战湘江之后,8万红军仅存3万。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会议”上,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兵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西进,以保存实力。</h1> <h1>通道转兵贵州后,经历了黎平会议一一猴场会议一一突破乌江一一遵义会议一一土城战役一一 <font color="#ed2308">一渡赤水</font>一一鸡呜三省会议一一扎西会议一一 <font color="#ed2308">二渡赤水</font>一一 <font color="#ed2308">三渡赤水</font>一一苟坝会议一一 <font color="#ed2308">四渡赤水</font>一一南渡乌江一一西进云南一一北渡金沙江一一会理入川,实现了伟大的转折。</h1> <h1>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和川南,起死回生的经历步步惊心,足以吸引人去追寻。</h1><h1><br></h1><p><br></p> <h1>在追寻中重温历史,了解四渡赤水的故事,了解毛泽东是如何运用迂回战术,在赤水河东西穿梭,将老蒋搞得晕头转向,成就了他的"四渡赤水得意之笔“,并最终将命悬一线的3万红军队伍,从40万敌军的布阵中突出重围,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石。在祖国70华誕之际,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开始了四渡赤水的追寻之行。寻找渡口和战场,实地追寻80年前的艰苦卓绝,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70年后的蝶变与辉煌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h1> <h1>这些老渡口的石碑上,刻下了四渡赤水的路线:</h1> <h1>一渡赤水,土城鏖战:1935年1月29日,从贵州土城浑溪渡口,元厚渡口过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br><br></h1> <h1>二渡赤水,遵义大捷:1935年2月18一20日,从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三个渡口过河,折回贵州。</h1><h3></h3><h3><br></h3> <h1>三渡赤水,佯动惑敌:1935年3月16一17日,在贵州茅台渡口过河再次进入古蔺。</h1> <h1>四渡赤水,突出重围:1935年3月22日,再次从古蔺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过河再入贵州。</h1><h3></h3> <h1>我们7天的路线:</h1> <h1>重庆一一江津塘河古镇一一四川合江福宝,尧坝古镇一一合江九支县过赤水大桥一一贵州赤水市一一赤水大同古镇(伟大的转折拍摄地之一)一一赤水丙安古镇(红一军团和红二师驻地,黄陂洞和复兴场战役指挥部)一一<font color="#ed2308">贵州习水土城(一渡赤水渡口</font>,青杠坡战斗遗址,大埂上指挥点,伟大转折拍摄地之一)一一<font color="#ed2308">四川古蔺太平渡,二郎滩(二渡和四渡赤水渡口</font>)一一<font color="#ed2308">贵州茅台</font>(<font color="#ed2308">三渡赤水渡口</font>)一一贵州遵义(鲁班场白家坳战斗遗址)一一遵义苟坝(苟坝会址,马鬃岭分兵,伟大转折拍摄地之一)一一遵义市(遵义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一一贵州娄山关战斗遗址一一板桥镇一一松坎一一重庆。</h1> <h1>第一天,顺道塘河,福宝和尧坝古镇。夜色下从合江九支县过赤水河大桥,进入贵州赤水市。</h1> <h1>赤水市因赤水而红,成为了集红色旅游与国家丹霞地质公园为一体的优秀旅游城市。</h1> <h1>流经这座城的赤水河,源于云南镇雄,全长近500公里,在川,滇,黔接壤地区穿梭,最后流入四川合江汇入长江。</h1> <h1>当流经丹霞地貌时,砂岩滋润的水色雨后或红,且含特殊成分,酿出了鼎鼎大名的酱香型白酒一一习酒,郎酒和茅台,赤水河因此称为美酒河。美酒河又流出了“四渡赤水”的故事,又称为“英雄河“。</h1> <h1>顺着英雄河的分支大同河,来到了赤水大同古镇。</h1> <h1>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到此一游的古镇</h1> <h1>有自然风光,有悠久历史和红色遗址。</h1> <h1>大同古镇建于明朝,曾经是盐运繁忙的关津。这里的下码头是一座保留完好的难得的古码头。古镇上还有许多现存的明末清初遗留的建筑在修缮中。</h1> <h1>虽然因水而兴己成历史,但码头的临水平台依然保留着宽阔大气。</h1> <h1>从下码头至古镇的石梯坎也保留完好</h1> <h1>石板路上,干净整洁的古镇小巷道。</h1> <h1>原住民在这里慢生活。没有开发成弥漫了商业烟火,奶茶咖啡店成片的另类古镇。</h1> <h1>临河的大同古镇,仿佛被时光遗忘的一隅,古扑沧桑中透出平淡的安静。这种原生态的味道和自然风光受到写生者的青睐,也成为了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场地。</h1> <h1>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拍摄地之一</h1> <h1>电影《国酒》拍摄地之一</h1> <h1>这处百年老宅是中共赤合特支部旧址。成立于1929年的特合支委是贵州省第一个党支部。</h1> <h1>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留下的骨干力量,为黔北川南地区的革命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h1> <h1>离开大同古镇,顺着赤水河继续走,来到赤水河边丙安古镇。</h1> <h1>建于宋代的赤水丙安古镇,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是一处著名的红色遗址。</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处位于川南入黔的古道上的重要场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红一军团和红二师进驻丙安,在这里指挥了复兴场和黄陂洞战役,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span><br></h3> <h1>以此为纪念,这里的红一军团陈列馆全国唯一。</h1><h3><br></h3> <h1>红一军司令部驻地,军团长林彪的住所。</h1> <h1>这里记录了遵义会议后,红一军团奉命先行,在赤水大地上,前突后挡,左冲右闯殊死鏖战的历程。</h1> <h1>红一军团红一师参谋长耿彪将军的纪念馆,将他的一生详尽展现。</h1> <h1>离开赤水进入习水,来到了赤水河畔又一座重要古镇一一习水土城。</h1> <h1>赤水河畔的土城。历史悠久。</h1> <h1>一座保留尚好的千年古镇,留存有丰富的袍哥十八帮历史文化的印迹,同时也布满了四渡赤水在这里留下的红色遗址。所以,这处红,白,绿历史文化交融的古镇,丰富而厚重,在此,我们住了两天。</h1> <h1>这里是四渡赤水第一渡的主渡口浑溪口</h1> <h1>青杠坡战役失利后,红军从这里撤出土城到河边。</h1> <h1>用七条盐船搭设浮桥过河,西渡赤水入川南。</h1> <h1>这里是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主要拍摄场地之一</h1> <h1>建于1909年的土城盐号旧址,四渡赤水时红军开仓放盐处。</h1> <h1>《伟大的转折》在此处拍摄,再现当年场景。</h1> <h1>用上等的丹霞石堆砌的红石墙布满沧桑,已用玻璃围罩保护。</h1> <h1>在石桥上古榕树下的这家饭店吃豆花,电视中的场景熟悉的再现。土城里,满满的都是剧中景!</h1> <h1>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土城,这里曾是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军总参谋部供给部和中央机关与多位中共伟人的驻地。</h1> <h1>女红军街,中央红军30位女红军住地</h1> <h1>土城还建有全国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h1> <h1>这里收集的资料多,展示设备极为先进。</h1> <h1>“红梅凌宵厅“的多媒体触摸屏,滚动显示出女红军的名字。我们惊喜的找到了熟人,一位红军老邻居。用手轻轻点开她的名字,即出现了相关介绍。遗憾的是没有照片。我马上联系了纪念馆人员和老邻居的子女,希望能将照片补上以得圆满。</h1> <h1>来到土城,有两处必经打卡的战斗遗址一一青杠坡和大埂上,才能了解一渡赤水的背景。</h1> <h1>这里是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为纪念1935年1月青杠坡战役中牺牲的3000红军将士而立。</h1> <h1>爬上高高的坡顶,一览当年的战场,耳畔回荡着李丹阳深情演唱的《难忘青杠坡》,一首歌唱出了一段历史…………</h1> <h1>历史刻在碑上:</h1><h1>位于土城东北3公里处的青杠坡,是习水县城到土城的必经之路。1935年1月在此的一场战役,是集中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这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的首仗。利用青杠坡的特殊地形,伏击追尾的川军郭勋褀部。但因情报不准判断失误,敌我力量悬殊,且前来增援的敌军纷纷而至,战斗进入惨烈的拉锯之中。为保存实力,毛泽东当机立断,撤出战斗。在土城浑溪口和元厚渡口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史称一渡赤水,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h1> <h1>当年彭德怀指挥鏖战的尖山子高地,己是一条高架桥横跨于80多年前的战场上。</h1> <h1>纪念碑前摆放着祭品,追思和祭奠80多年前的亡灵。</h1> <h1>当地人也口口相传青杠坡的故事。一位年轻人告诉我们,这里当年是村民们把战场上的尸骨捡来堆成了一个小山坡,后来建成了纪念碑。土城还有一位何木林老红军,青杠坡负伤留在了土城,按照他终年的遗嘱葬于此,与长眠于青杠坡战场的战友们相伴。</h1> <h1>这里是青杠坡村的永安寺,己有300年的历史,现在殿堂里的部分改成了“红军医院纪念馆“。</h1> <h1>这座寺庙的高僧都已逝。现在的管理者是位村干部,他说这座寺庙里曾收留和救治过许多红军伤员,其中有后来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老将军在90高龄时还重返青杠坡。战将杨勇,杨成武也在青杠坡战役中负伤。</h1> <h1>寺庙里的左侧是为红军亡灵而立的牌位,右边一侧是为高僧亡灵而立。对于村民们这种超度祭奠,我比较认同,于是微薄捐赠,望永安寺的香火为烈士亡灵而长绵尽份心意。</h1> <h1>这场战斗的指挥阵地在土城后山的大埂上。史称"我党历史上参战最高级别的指挥阵地。”</h1> <h1>历史记载“青杠坡战斗由彭德怀、杨尚昆负责战场指挥,毛泽东、周恩来、张云逸、李富春、左权等在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战斗,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参谋长亲上火线指挥。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二百余位将军参加了战斗。”</h1> <h1>为了打卡这个最高级别的指挥阵地,开车上山,找到当地干农活的村民,请她带路。</h1><p><br></p> <h1>披荆斩棘的在没有路中一步步艰难的爬到了大埂上,找到了这块被野草丛中包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碑。</h1> <h1>站在土城后山的大梗上,视野开阔,指挥阵地的好地方。村民告诉我们,青杠坡战斗打响在与高架桥延续的对面山后。</h1> <h1>大埂上,野草丛中,这块牌子的分量之重!它是毛泽东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仗之阵地,也是最高级别的指挥阵地。《伟大的转折》中再现了毛泽东来到大埂上的场景。如此这样荒芜实在太不应该!带路的村民说,前几年每到清明时候,还有学生来到此地。近几年路已埋没于杂草丛中,基本无人前来。村民说本来拨了钱,准备修条路上去,准备还修个指挥所,但无后话了。</h1> <h1>告别土城,带着不舍的记忆和满满的收获。不舍的记忆中,除了红色还有美味。</h1> <h1>女红军街上贺子珍旧居,这家贵州羊肉粉的美味,是四渡赤水之行的唯一,必须推荐!</h1> <h1>土城老街之上,这家上了央视推荐榜的苕汤元。</h1> <h1>有豆干咸菜瘦肉的馅,糯糯的汤圆面和苕粉的皮,辣味浓郁的汤,全部喝精光!</h1> <h1>离开了一渡赤水,沿赤水河继续前行,追寻二渡赤水的渡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