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崇武古城

江南风

<h3>  崇武古城,坐落于泉州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1567年(明隆庆元年),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指挥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泉州往返崇武古城70公里,交通方便。</h3> <h3>  古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方设有敌台5座,四面设城门。此后,因失去军事上的作用,而长期废弃,部分城墙失修坍塌。1987年古城全面重修竣工,断者续,颓者葺,使古城恢复了昔日海上雄关胜概,成为中国军事建筑学研究的一份珍贵资料。</h3> <h3>  日本侵略军炮轰崇武弹孔,墙上石匾记载:1938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战舰炮轰崇武,南关炮击处,即罪证之一。今古城重建,特勒石以志。</h3> <h3>  航标灯塔,位于崇武古城东南角最高处,高33米,塔身为白色方形标柱,是船舶驶往泉州湾和进入崇武港的重要助航标志。崇武古城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这是我国较早的民间灯塔之一。</h3> <h3>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着“半月湾、西沙湾、青山湾等顶级度假胜地。有长达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线,12个沙湾,4大岩群。古城景区海岸岩群、沙湾皆备,天气不太好,景色也迷人。<br></h3> <h3>  重修崇武城碑记。</h3> <h3>  海岸岩群上雕塑。</h3> <h3>  戚继光雕像。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h3> <h3>  海门亭,为纪念建城600年而建。</h3> <h3> 岩雕艺术,取材于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循石造型,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各种艺术形象170余件,遍布于海湾的滩头、水中。又有书法艺术大师宋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h3> <h3>  “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中,以崇武作为分界线,崇武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左边为南海区域,右边为东海区域。崇武地理位置特殊,处在东海与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影晌,使得这边的气候变化万千。</h3> <h3>  景区歌舞表演,反映惠女民俗。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她们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配之精巧艳丽的头饰。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在崇武街头并未遇到典型的惠安女,也许深入渔村方可见。</h3> <h3>  南城门。城内有四个城门,南北门相距约500多米,东西门相距约300多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墙,照墙前有一尊关公雕像。</h3> <h3>  南城门外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海峡两岸影响极深。</h3> <h3>  南门街,古城内的主要古街,始于南城门,止于与中亭街交汇处的观音堂,全长约500米。顺着城门一直向里走,老街出奇地静,清一色的石头街,两旁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徜徉其间,发思古幽情,流连忘返。</h3> <h3>  “八闽琴师”郑佑故居。</h3> <h3>  武功大夫第,又称张府。清代赐封“一品武功大夫”张勇将军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造,占地面积5076平方米,有9厅156房。主要建筑有生祠、中厝、祖厝三座及南虾馆。每座大厝三进五开张,中厝内三进之间各开一大四小"五梅花"天井,具有清代建筑风格;南邨馆内有会客大厅、书房、圣旨牌,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曾在此馆就寝。</h3> <h3>  张勇(公元1697-1765年)字企大,号浩亭,惠安崇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先祖张亮隶籍江南宜兴,以千户侯移守崇式,遂定居。张勇将军,官至江南京口水师,江南狼山苏、松二镇总兵官,清授"武功大夫" (正二品) 。</h3> <h3>  抗日英雄张稚生“革命烈士证明书”牌坊。张稚生1901年出生于崇武镇,清授"武功大夫"张勇第六世孙。1920年就读于集美学校水产科,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兵抗日转战福州、南平一带,1944年升任营长。是年9月率部在连江抗击进犯日军,被敌人包围,身中数弹,仍浴血搏斗,最后壮烈殉国。1999年被福建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