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次的美东之行我们去了四所美国名校。</h3><h3>首先是乔治城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h3><h3>创建于1789年,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是一所顶尖综合性私立大学,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h3><h3>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以及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遥遥领先其他常春藤学校,许多外国使节的子女在此念书,因而赋予了该大学很浓的国际色彩,并由此获得了“政客乐园”的称誉。<br></h3><h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等多位杰出的政治家与外交家都曾在乔治城大学就读。<br></h3> 我们到的时候还比较早,校园像是个大公园。 是不是挺哈利波特的?<br> 这种Hogwarts风格建筑显得古朴、略带神秘感。 据说这棵大橡树底下每周五都会有跳蚤市场和烧烤Party。 也有比较现代的建筑 学校标志性建筑“Healy Hall”,是行政和办公所在地。 马赛克拼的校徽,1789。 Healy Hall前的古炮。 创立者前基督会士 John Carroll雕像。 在Healy Hall回望校门。 正对大门的楼梯。 颇具宗教色彩的彩色玻璃格窗和绘画。 很有feel的长廊。 通往顶楼的楼梯,有着优美的弧线。 教室顶上的钢梁颇具装饰性。 穿过Healy Hall后面的小院,是乔治城大学的主教堂chapel of the scared heart。 看介绍1978年就属于历史保护建筑了。 <p>仅乔治城大学的校友可以预约在这里结婚,但排队得等四年。</p> 故有这样一个说法:在新生见面会上,要是有谁看对眼了就直接拉过来这里登记排队,四年后你的亲戚朋友在过来为你毕业祝贺的时候保不齐还能顺带参加你的婚礼,为你省下一大笔婚礼费用。 小而精致。 <p>在华盛顿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校园内有橄榄球场、足球场、篮球公园,还有一个巨大的室内运动基地。</p><p>乔治城大学的篮球队名叫惊叹队,曾在1984年获得NCAA冠军。在漫长的校史中,乔治城不但出产了如“NBA四大中锋”之一帕特里克-尤因(Patrick Ewing)、阿伦佐-莫宁、“穆大叔”迪肯贝-穆托姆博这样NBA顶级的内线球员,更是培养了阿伦-艾弗森这个曾人亿万球迷为之疯狂的超级后卫。</p><p><br></p> 校门。 校门上有校徽。 出了校门,还以为这POULTON HALL估计是学生宿舍。 一看介绍也是妥妥的教学楼。 外墙上还贴着一系列的施工许可。 这超大的草坪是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的,该校始建于1844年,是美国最古老的校园之一,也是美国东北部综合性和实力最强的公立大学之一,目前该大学有三个校园,分别是Uptown Campus、Downtown Campus和East Campus。 Uptown Campus主校区由美国著名建筑师Edward Durell Stone于1961年至1962年设计。校园反映了Stone的标志性大胆统一设计风格,以其塔楼,圆顶,喷泉,高耸的柱廊和宽阔的树冠表达。 准备离开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了一阵雨,倒是让我们在柱廊多待了一会。 Massry Center for Business,这Massry family可不简单,好奇的可以自行脑补。 <p>University Hall</p><p>在专业领域,纳米技术与工程学院拥有55亿的公众和私人投资,是全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纳米科学与纳米工程的高等院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纳米研究与教育机构。该专业排名世界第一。犯罪心理学专业十分优秀,受到世界各大教育机构的广泛认可。</p>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同时也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是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跨过这条马路就是哈佛大学在剑桥市的Harvard Yard。 “猪头”校门。 <p>建校之初,为了庆祝哈佛皮划艇代表队夺得冠军,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宰杀了一头猪,并把猪头悬挂于校门,以示庆贺。<br>今天人们赋予“猪头校门”更多的寓意,哈佛教育研究水平顶尖,即便是猪头猪脑般的“蠢才”来到哈佛,也能够学有所成,成为世界顶尖级人才;同时这颗猪头,也暗喻着哈佛对学生的期许,像猪一样不好高骛远,像猪一样现实,像猪一样热爱生活,像猪一样低调,像猪一样厚道。<br></p> 1901,看来是新建的。 <p>John Harvard铜像也被称为“三谎雕像”。</p><p>雕像底座刻着三行字“约翰哈佛,建校者,1638年”。底座左侧并刻有哈佛校徽:用倒三角形排列三本打开的书,书上刻有七个拉丁字母“VERITAS”,意为“真理”。“有真理,就会有谎言,即使哈佛也不例外”,因为这个铜像有“三个谎言”:第一个谎言,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不是1638年。第二个谎言,哈佛学院创办时,仅有一名教师、九名学生;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约翰哈佛,移居北美不久病逝,把260本图书和一半家产(700多英镑,约官方建校拨款的两倍)捐赠给刚创立两年的学院。为了感谢和纪念约翰哈佛,议会决定用“哈佛”为学院命名。第三个谎言是,哈佛去世年仅31岁,后人连他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也没有留下任何图像数据,为了纪念哈佛,雕刻家请了一位学生做模特儿,完成这尊铜像。<br></p> <p><br></p><p>双脚已经被摸得锃亮,是名副其实的“抱佛脚”。<br></p> 哈佛的图书馆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维德纳尔(Widener)图书馆,这是哈佛藏书最多的主图书馆(综合图书馆),是一位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不幸丧生的哈佛学生的家长为纪念自己的儿子捐款而建。 捐款建这个图书馆时有个特殊的条件:凡是使用这个图书馆的学生必须会游泳,大概是因为如果维德纳尔会游泳的话,本可以逃过这一劫难的。看来世上的老母亲都是一样的。 据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通常就在图书馆前面的草坪举行。 哈佛纪念教堂建于1932年,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哈佛毕业生而建。其内一座雕像旁边刻着373位阵亡者的名字。教堂落成之后陆续增加其它纪念物,以悼念在二战、韩战和越战中捐躯的校友。哈佛合唱团每周都会举行唱诗活动追忆亡灵,这项传统从1932年开始延续至今。 广告牌也拍。 <h3>窗户挺别致的,这Canaday Hall是一栋学生宿舍楼,女演员米拉·索维诺(Mira Sorvino)曾住在这里。</h3><h3></h3> 从这个校门出去,正对的是Science Center。 喷泉像是从一堆恐龙蛋里冒出来的。 这栋楼看起来很有特色。 原来是纪念堂(Memorial Hall ),当年哈利波特电影也曾在这里拍摄。 纪念堂从1852年开始筹划,到1877年完成塔的建筑部分,不过Tower毁于1956的大火,现在看到的是在哈佛校友和朋友的捐建于1999年重修的,据说现在是本科生的食堂,这也太高大上了吧。 可惜牌子上写着游客不能入内。 Memorial Hall 前的下穿通道。 骑行者也不少。 自然历史博物馆。<br> <h3>据说之前是免费参观的。</h3><h3></h3> 这个封闭阳台悬挑不小。 又一个Science Center,这楼就很现代了。 玻璃采光顶下师生在探讨问题。 走廊里展示IBM自动程序控制计算机即ASCC,也叫马克一号(Mark I),是美国第一部大尺度自动数位电脑,被认为是第一部万用型计算机。 <p>看起来像一辆列车,这部机电式ASCC是由IBM的Howard H. Aiken所设计的,在1944年8月7日搬到哈佛大学。Mark I(马克一号)的特点为全自动运算,一但开始运算便无须人为介入,是第一部被实作出来的全自动电脑,同时与当年的其他电子式电脑相比它非常可靠。</p><p>大家认为“这是现代电脑时代的开端”以及“真正的电脑时代的曙光”。</p> chain of life。 认真学习的亚洲面孔。 哈佛恤专卖店,不过价格有点嘿嘿。 这样的红砖建筑随处可见。 Lowell House也是学生宿舍楼,所有新生只有入学第一年住在哈佛园(Harvard Yard),接下来三年他们会住进高年级学生宿舍院(House)一直到他们毕业。 <p><br></p><p>哈佛大学的12个House可以分为4个区:The Quad、River East、River West和The Square,每个区里有3个House。</p><p>每年春假之前的周四是住宿日(Housing Day)。</p><p>值得一提的是洛厄尔(Abbott Lawrence Lowell)于1909-1933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重新制定了大学本科生课程计划,实行课程的集中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以便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而洛厄尔实行的导师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学沿用。<br></p> <p>离哈佛不远是另一个让所有理工男膜拜的大学——MIT</p><p>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创立于1861年,早期侧重应用科学及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麻省理工学院倚靠美国国防科技的研发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br></p> <p>建成于1916年、由无尽长廊所贯穿、在麻省大道延绵几百米的1-10号楼群,是麻省理工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这个楼群很好地延续了新英格兰地区主流的建筑风格——庄严,宏大,简洁,质朴,讲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对称之美。<br></p> 学生中心(Stratton Student Center)的ALCHEMIST雕像是西班牙雕塑家Jaume Plensa(乔玛·帕兰萨)为建校150周年而作,石头部分来自于10号楼的原生穹顶。 每一栋大楼都有一个编号(前面或有“W”、“N”、“E”或“NW”四个用以标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称。 7号楼被当作MIT的正门。 一进门就是休息大厅和接待中心。 三层通高,气势不凡。 抬望眼,亦有乾坤。 <p>校徽上拉丁语写成的校训“Mens et Manus”(既学会用脑,也学会动手)和台座上“科学与技术”反映了麻省理工学院知识与实用科学相结合的观点。</p><p>铁砧旁边的是劳动者,据说拿书的学者象征麻省理工的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p> <p>进入7号楼,充满传奇色彩的“Infinite Corridor”(无尽长廊)便展现在眼前,走廊贯通无数个教学楼,足足有252米长。据说在每年11月中旬和1月下旬的几天里,可以从长廊一端看到另一端的落日余晖,还有一个专有名词“MIThenge”。</p><p>麻省理工几乎所有的楼都以各种方式相连,目的是促进各学科各部门的交流,使得沟通不因为外界天气和物理间隔所妨碍。<br></p> 面向查尔斯河的10号楼是MIT的标志性建筑“大穹顶”(Great Dome),这是一座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威廉·伯斯沃茨(William Bosworth)以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为原型设计的仿罗马万神殿式建筑,学校的重大活动在这里举行。 <p>楼前的草地广场Killian Court则是毕业典礼和名人讲演的场所。</p><p>在这里还偶遇MIT在职酷姐一枚,跟同样收养流浪狗的厦门团友们开心交流,What?上班时间遛狗,学校还是允许的!</p> 站在以第10任校长詹姆斯·基里安的名字命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正中,面向须仰视才见的10号楼的廊柱和大穹顶,处在一圈中楣上刻着亚里士多德、牛顿、富兰克林、巴斯德、拉瓦锡、法拉第、阿基米德、达·芬奇、达尔文和哥白尼等科学巨人名字的配楼的包围中,莫名一股对科学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 拉瓦锡配楼。 证明我来过。 10号楼大堂墙上刻着纪念1941-1945年二战中为国捐躯的师生。 另一边大字写着的是校长理查德·科伯恩·麦克劳林(Richard Cockburn Maclaurin),第一批建于剑桥校园的大楼常被称之为“麦克劳林建筑群”。 顺着楼梯到地下一层看看。 充满童趣的工作室。 原来是玩具实验室(TOY LAB)。 学生服务中心。 MIT的低调平实,反映在校园整体风格上,简直像一个大工厂,所有的楼都是用数字代码。虽然和其他大学一样,MIT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命名主要用的也是捐资者、校长或著名校友的名字。 吃饭娱乐办理琐事的斯特拉顿(Stratton)学生中心就是W20。 远看觉得这小黄旗比较特别,原来是9月是全国预防自杀宣传月(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Awareness Month),看来学习压力确实亚历山大。 介个像极了筒仓的是W15学校小教堂(Chapel)。<br> W16是Kresge礼堂(Kresge Auditorium),穹顶式的房顶为精确的八分之一球。 W1是 Fariborz Maseeh Hall学生宿舍。 <p>其实这些校园值得一看的还很多,而且查尔斯河对岸还有一所名校——波士顿大学(BU),创办于1839年,是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全美第三大私立大学,还有两位可爱的H.同学和L.同学在那里就读,可惜连走过去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等下回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