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泰山:信仰的力量

醉清风

<h1><font color="#ed2308">  云海泰山:信仰的力量</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尹一峰</font></h1><h1><br></h1><h1>国庆节最后一天,恰逢九九重阳节,我第三次登上了泰山极顶,东岳之巅,幸运地看到了泰山四大奇观之一:泰山云海。</h1><h3><br></h3><h1>从天外村坐缆车徐徐而上,山下灰蒙蒙的,山腰浓雾渐起,及至岱顶,眼前一亮,视野忽然开阔,我不禁惊呼:云海!极目远眺,阳光普照大地,温暖而柔和;天空湛蓝如洗,明净而有光泽;白云在脚下翻滚起伏,形似大海波涛,浪花飞溅,波起峰涌,无边无际。缆车穿云而出,渐渐升高,那种感觉,恍若仙人,腾云驾雾,远离尘世。周围的游客抢着拍照合影,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云海真美,运气真好!纵目环顾,陡峭的十八盘,巍巍的南天门,游人如织的天街,远处的碧霞祠,清晰可见。仙雾缭绕,云蒸霞蔚,富丽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威严神圣。“琼宫银阙,连岭背麓,丹青金碧,掩映层霄。香烟烛焰,若云霞蒸吐碧落间。”</h1> <h1>沿着天街,向东走到碧霞祠。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俗称泰山圣母、泰山娘娘、泰山奶奶。大殿楹联:碧天泽众生春夏秋冬风调雨顺,霞光普社稷东西南北国泰民安。檐下高悬两块巨匾,雍正帝真迹“福绥海宁”,乾隆帝题词“赞化东皇”。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排队等着上香,有求平安的,求富贵的,求升迁的,求子女的,求转运的……那凝重的表情,虔诚的祷告,恭敬的磕头,让人震撼,信仰的力量如此巨大!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传说是泰山奶奶存放金银财宝善款的地方,众香客拈香祷告,磕头祈福,然后把香和随身带的金箔放入火池。附近一位道士在传经布道,他口中念念有词,我隐约听清楚了一句话:“我们敬奉了神,更主要的还是靠自己,你不奋斗,神也帮不了你,你就是自己的神。”</h1> <h1>碧霞祠西面是孔子庙,庙内供奉着一圣四配,出奇地冷清,几乎没有游客,更不用说香客了。孔子歆享香火的地方应该是曲阜孔庙,而不是岱岳之顶。后人把孔夫子神化了,却不讲究实际情况,俗话说,求神求对门,烧香烧对庙。试想,如果把碧霞祠建在曲阜,又会有几人到曲阜朝拜泰山圣母呢?孔庙孔府我去过多次,那里香火旺盛,游客香客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14年,一心想着从政,结果处处碰壁。等他68岁又回到鲁国时,转而杏坛讲课,聚众授徒,却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可见,无论仙人、圣人,还是凡人,摆正位置是多么重要。</h1> <h1>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凝视着孔子像,恭恭敬敬地给老师——全人类的老师——拜了四拜。我觉得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教育信仰,给心灵找到归宿,给精神找块栖息地,而不至于游离飘荡,空虚迷茫。孔子说:“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敬畏又何尝不是古人的信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又何尝不是后人对孔子的极力尊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每年的公历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都要隆重举行祭孔大典,今年恰是孔子诞辰2570年,“千年儒脉,木铎声声;斯文在兹,乾清坤宁。泰山苍苍,洙泗泱泱;夫子之风,山高水长。”孔夫子,就是每位教育者的信仰和心中的神。守住心神,才能坚定信仰,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信仰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信仰是毅然前行的精神支柱。</h1><h3><br></h3><h1>教育有了信仰,他就不会心浮气躁,牢骚满腹;不会职业倦怠,这山盼着那山高。教育有了信仰,他就会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自己的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提升人生新的境界和追求。教育有了信仰,任你外界红尘喧嚣,我自清风明月,一灯如豆枕边书,两袖清风翰墨香。即使失意,也能活出诗意来。</h1> <h1>走下泰山,已是暮色苍茫,回首来时路,人生的艰难,不正如十八盘崎岖陡峭吗?而人生前程,也确实像泰山极顶的云海风光。上山朝拜的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是信仰的力量在指引着他们吗?</h1><h1>青山不语,万籁有声,云海波涛中,巍巍南天门俯视着人间。</h1><h3><br></h3><h1>尹一峰 书于2019.10.12</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