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送研全南行 不忘初心教研情——省教研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名师走赣鄱十月全南行活动小记

XLF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名师赣鄱送教送研全南行活动于10月12日在全南举办,这是省教研室为了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精心组织的活动。这个活动,涉及的学科全,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科全覆盖;参与的名师多,共有28名来自全省各个市区县的名师参与了此次送教送研活动。很荣幸能和市教研员余必健老师及我区两位优秀教师——滨江二小的张正华副校长以及厚德外国语学校周立平老师分别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评课老师和执教老师参与此次活动。</p> <p>&nbsp;&nbsp;&nbsp;&nbsp;&nbsp;10月11日下午5:20,我和我区两位执教老师前往“赣州的南大门”全南,到达全南已经晚上8:00了。虽然是晚上,但我们仍然能霓虹点缀的灯光下感受到这座小城的精致与美丽。全南县进修学校贴心地备好了晚餐,一路上省教研室杜桢主任对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暖心叮嘱以及全南对此次活动细致的安排、周到的服务一直让我们感动着,这也足以说明他们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p> <p>&nbsp;&nbsp;&nbsp;&nbsp;&nbsp;晚9:00我们入住全南希桥洒店,这是一个四星级酒店,在全南这样的一个小县城,是属于最好的酒店,舒适宽敞的房间让我们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放下行李,我们仨就立即对第二天要执教的课和想对老师们传递的理念进行了最后的无声模拟和演练,因为能参加这样高规格大型的送教送研活动是非常荣幸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忘肩上的职责和参加这次活动的使命,精益求精,自逼向上是我们章贡小语人贯有的精神风貌,我们在对每个版块的细节探讨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讲稿,直到晚上11:00才结束讨论。此时,从扶贫点走访结束赶来的市小语教研员余必健老师也刚好赶到,小语学科的四位送教送研老师终于齐聚。</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了让这次活动有序进行,全南县进修学校按学科安排了七个分会场。我们小学语文学科的活动安排在整洁美丽的全南四小的录播室进行,他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这个福利带给全县的小学语文老师,即使是偏远山区学校的老师,也能同步参与此次活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上午8:40,活动在全南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邓燕燕老师的主持中正式开始,我和余老师与全南四小的四十多位小学语文老师坐在录播系统后面的教室里聆听两位老师的执教。虽然听课空间不大,声效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全南四小的老师听课的状态却让我们感到欣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节课是由省骨干教师,来自滨江二小的张正华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张老师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紧紧围绕“初步感知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初步了解怎样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了阅读任务一的学习。在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行动者、思考者,带领孩子在与文本的对话之间,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之间,与同学的同伴互助中走了三个来回:第一个来回是从单元页的初步感知到最后回归单元页的进一步认知;第二个来回是将第一个任务分解成两个小任务,一扶一放学得方法间走了个来回;第三个来回是第一个任务的方法学得与下节课将要伴读的第二个任务,自读的第三个任务之间走了个来回,这节课学得的方法在第二节课的学习中可直接复制运用。这节课,是朴实而又扎实的,一课一得,版块清晰,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习得方法,在运用中巩固方法,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是生长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节课是由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市小语学科带头人,来自厚德外国语学校的周立平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周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体会作者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教学。这节课从阅读单元页,整体感知,局部细品,由知到行,落实习作单元特性,都紧扣“观察”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观察什么、观察态度、观察顺序等方面从感知到实践;其次这节课以文本为例子,对内容进行取舍整合。以课文第2、3自然段为例子,进行充分品读,发现作者的观察秘密,感受到观察的好处与乐趣,然后运用方法进行语言实践,迁移运用,实现一课一得。这节课注重关注习作单元的整体性,通过品读让那个学生发现观察的秘密后,除了进行当堂训练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细致观察,形成观察记录单,为这个的初试身手、再试身手做好准备,凸显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接下来是市教研员余必健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余老师是全省教研员最年轻的,学历最高的一位教研员,理论功底深厚,善于思考。他针对县情、教情、学情给全南县的全体小语人就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和编排特点,内在的逻辑和六大版块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全南的老师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套教材编写意图,为教学指明了方向。随后,余老师对两节课例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张老师和周老师对特殊单元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教学过程的高效,课堂张力的显现,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见。最后,余老师就教好统编教材给了我们四个建议:一要把握特殊性和目的性,明确功能定位;二要注重整体,做到心中有数;三要进行目标分解,做到行中有方向;四是注意长期性和实践性,在后续的学习中要进一步强化。余老师一个多小时完全脱稿的精彩点评,给参与此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又进行了一次新教材培训,让老师们对今后的教学不再迷茫。</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是我对第一节张正华老师执教的《竹节人》进行了个例点评。主要借助这个课例,让老师们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策略的学习,如何读懂教材,明白教什么;如何用好教材,明确怎么教。读懂教材是基础,每个老师要学会从单元视角和文本视角,从横向和纵向去研读教材。对于这样的特殊单元,要教出它的特殊属性,又不能丢了它在体例编排上仍属阅读单元的基本属性。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从两个属性确定教什么。充分用好教材,利用好助学系统、方法路径、学习清单三个支架帮助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学得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初步知道如何根据阅读目的去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充分体现策略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行动为主打,过程清晰可见,结果可复制。</p> <p>&nbsp;&nbsp;&nbsp;&nbsp;&nbsp;活动结束虽已是中午12:12分,但全南老师听课时那一直专注的眼神和凝思的状态让我们感动。我们带着初心而来,想帮助更多的老师们成长。对于这两个特殊单元的教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也是一个盲点和难点,但知道他们会选这个课题让我们来上,肯定也是他们急待解决的困惑。因此接受这个任务后,余老师和我们一起成立专项教研小组,开始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反复聆听国家、省、市教研专家对教材的解读和相关专项讲座,让理念先行。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方向,方向不能错,错了就会南辕北辙。心中有数后我们便进一步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关照整体,确定教什么。接下来我们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创卫工作首位化,很多时候我们的教研点设在社区里,设在电话里。工作繁忙,时间仓促,但我们丝毫没有松懈,因为我们守着自己的初心,牢记这次活动的使命。我们克服所有的困难,随时随地研教,捡空试教,直至展示前夜,我们在宾馆还进行无声模拟课堂,反复修改教案至深夜。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我们是快乐的、充实的,特别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明显生长,看到老师们若有所思后地频频点头,想到自己和团队的进步,我们是欣慰的,有成就感的!因为,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初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带着初心出发,也带着初心回归,只为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活动的结束是新征程的开始,牢记使命,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随时温暖他人,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