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木孔之荞灰豆腐果

梅松举

<h3>  处暑下荞,白露看苗。霜降不到,荞子不老。</h3><h3> 在黔北的农村,农民都有种荞子的习惯。荞子好种,撒在土里就行,不挑土,不施肥,不管护。处暑前后,农民把苞谷、高粱等大季作物收了,翻犁土地,撒上荞种。等到白露,就可以看见荞子苗苗了。霜降一过,就可以收割荞子了。</h3><h3> 现在是秋分时节,秋风习习,秋雨绵绵,一尺多高的荞苗都已经开出了白花。</h3><h3> 这几天,家住木孔镇茶合关组的老敖很忙。稍有空闲,他就会到周边山地里去转悠。老鸹关、黄幡顶、打秋坝、梅子沟、干壳洞……主要是去踩点,看哈哪些地方种得有荞子,为下一步收荞杆打好基础。</h3><h3> 荞子,是粗粮的代表之一,以往很不受人待见。很多地方,坊间流传的民谣中都有“苦荞粑”的字眼,专门用来形容地方贫穷落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种荞子的农户也越来越少了。当下,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开始注重养生了,开始流行吃粗粮了。荞子又受到人们的青睐了。荞子秧蘸糊辣椒,荞子秧吃火锅,粉碎荞子做荞饭,荞子磨粉做荞粑……就是收获了荞子留下的秸杆,也可以烧成灰来腌制荞灰豆腐果。</h3><h3> 荞灰豆腐果,又叫灰果儿。顾名思义,就是用荞灰来腌制加工的豆腐果。木孔一带,能用荞灰腌制加工豆腐果的人家很多,这个技术基本都是老年人些掌握。他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者大盘小事,自家腌制加工一些来食用。长期坚持腌制加工,并为广大食客提供荞灰豆腐果的,在木孔只有一家,就是茶合关的老敖家。</h3><h3> 老敖今年六十多岁。据他介绍,他家腌炒加工荞灰豆腐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加工手艺是老敖的曾祖母吴氏所传,后经其游氏祖母加以完善,民国时期誉播四方。荞灰豆腐果的手艺皆由婆媳相传,直至老敖的老伴田氏。老敖说,曾经准备发展第五代,但现在年轻人只了解方法,都不愿意亲自做荞灰豆腐果。</h3><h3> 现在,老敖老两口年纪大了,依然坚守着用荞灰腌制加工豆腐果的手艺。他家的荞灰豆腐果,选用本地黄豆,制工精细,口味独特。老两口每个赶场天都要炒一两锅,十五六斤,拿到集镇上卖了,就是一百多块钱,贴补家用基本够了。</h3><h3> 今天老敖家正要炒豆腐果,老敖要拉柴发火,用荞灰腌制好的豆腐颗装在篾板撮里,黑乎乎的。老敖一边拉柴发火,一边摆起了荞灰豆腐果的加工工艺。</h3><h3> 荞灰豆腐果,加工主要分两步,一是腌制,二是炒制。</h3><h3> 用来加工荞灰豆腐果的豆腐,一定要是传统的酸汤或胆巴点的豆腐。</h3><h3> 先将榨干的豆腐,切成1.5-2公分大的颗粒,放进荞子秸杆烧成的细灰里,用荞灰裹着豆腐颗腌制一晚上,秋冬天气,要腌制一天半。炒制的时候,先在炒锅里放一定数量的细柴灰,约是所炒制豆腐果的1/5即可,然后把腌制好豆腐颗从荞灰掏出来倒进去,不加其它东西,柴火猛火翻炒10分钟左右,直到全身是灰的豆腐颗内部充气,都变成涨鼓鼓“豆腐果”就可以起锅了。筛去柴灰,荞灰豆腐果就炒制成功了。</h3><h3> 炒制荞灰豆腐果,是个体力活,而且很灰蓬。老敖家专门在一楼做了一个传统的土灶,一口大铁锅约有1.3米的口径。炒制时,要用锅铲不停的翻搅锅里的柴灰与豆腐颗,蒸气带着柴灰弥漫着窄小的灶房,锅里高温的细灰有些还出现火星子。一锅下来,老敖老伴的口罩都是湿的,头上积满灰尘。</h3><h3> 荞灰豆腐果,腌炒得好的,里边全是蓬松的,有的甚至就是一张皮,里边是空的。腌炒得不好的,里面就还有一颗豆腐心。说明腌制时间不够或炒制的火候不够。</h3><h3> 老敖家一年四季都在腌制加工荞灰豆腐果,所以荞灰的用量很大。荞灰虽然可以重复利用,但是用过四五次就不行了。所以,每到荞子收获的季节,老敖就会去农户家收购荞子秸杆,一堆一堆烧成细灰,装袋回家储存备用。</h3><h3> 荞灰豆腐果,了解了腌制炒制工艺,豆腐果,灰里去,灰里来,一身都是灰,是名副其实的“灰果儿”。或许你会问:这东西还能吃吗?估计想想都没有胃口了。</h3><h3> 其实不然,腌制和炒制豆腐果时,荞灰和柴灰都不会钻进豆腐果里。食用时,先用清水发头十分钟,再适当冲洗,荞灰或柴灰就洗干净了。洗干净的豆腐果仍然是黑乎乎。</h3><h3> 荞灰豆腐果,吃法很简单。可以氽汤煮作汤菜,可以作配菜煮在冒嘟嘟的火锅里,还可以勾汤煮后,浇上拌有折耳根的素辣椒水,制成一份香喷喷的麻辣小吃。</h3><h3> 在木孔一带,平常的餐桌上,红白事的宴席上,经常都能见到荞灰豆腐果这道菜。基本上都是荞灰豆腐果的传统经典做法。制油氽汤,将豆腐果煮透;用些波菜、豆芽等小菜垫碗底,连汤带豆腐果浇入,撒上些葱花,一道传统小菜就出锅了。轻轻的咀一口热汤,鲜香特别。轻轻咬一口豆腐果,绵绵的,很有嚼头。刚上的荞灰豆腐果,劝你慢慢吃,不注意会被豆腐果里的热汤烫着,有时咬的速度快了会把豆腐果里的汤咬喷出来。</h3><h3> 荞灰豆腐果,特殊的味道和口感,让人们喜爱。特殊的加工工艺,让人们好奇。很多人吃了一次就忘不了。</h3><h3> 老敖说,他家炒制的荞灰豆腐果,赶场天会拿一些到木孔街上卖,平时很多人打电话预订,或者直接开车来他家里拿,销路一点都不担心。很多人拿去,还作为土特产来馈赠亲友。</h3><h3> 可以说,木孔人是吃着荞灰豆腐果长大的,荞灰豆腐果承载着很多木孔人美好回忆。现在的生活节奏飞快,能平心静气吃上一顿传统地道的荞灰豆腐果,真的很不容易了。</h3><h3> 亲爱的朋友,你吃过荞灰豆腐果吗?你还记得荞灰豆腐果的味道吗?你来,你回来,独特的荞灰豆腐果一直在木孔等你!她还是那个味道。</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9年9月27日晚</h3><h3>备注</h3><h3>1.老敖的电话:15902669293</h3><h3>2.灰蓬:方言,灰尘很大,弥漫着灰尘的意思。</h3><h3><br></h3> <h3>用荞灰腌制好的豆腐果</h3> <h3>老敖的老伴儿准备炒豆腐果了</h3> <h3>翻炒</h3> <h3>起锅</h3> <h3>筛灰</h3> <h3>热锅中的豆腐果</h3> <h3>炒好的豆腐果</h3> <h3>老敖在研究新式炒锅,改变灰蓬的历史。</h3> <h3>腌制过豆腐果的荞灰</h3> <h3>荞灰豆腐果汤</h3> <h3>荞子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