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的前半生(三十一)之石门农场的兴衰记忆-1

用感性享受生活

回忆我的半生(三十一)之石门农场的兴衰记忆-1<br> 金华市石门农场位于金华市南郊苏孟西南三四公里处的石门,再往南四五公里就是安地水库了。<br> 农场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也就是15000亩,始建于1955年,距今(2019)已有65年历史,是一位老人了。金华市石门农场经过老一辈人的垦荒改土、修建库渠、平整土地,使得昔日野草丛生、豺狼出没的黄土坡,变成林果满山,茶树遍坡,粮田层层,工厂林立的大型国有农场,这其中倾注了农场第一代老辈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br> 经过老一辈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尤其是1979年之后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商业为窗口的办场方针,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农场也从单一粮食生产发展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十业俱全的综合农垦企业。最兴旺的时候,农场有职工XX千人。<br> 可如今,农场就要消亡,逃脱不了大型国企的共同命运,这是让人很心痛的一个结局,我作为农场的边缘人,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我力所能及所知道的一些事、一些景。由于农场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最兴旺时期的记录和照片几乎为零,因此我只能从普遍规律和有限的资料中对农场从鼎盛走向衰落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把就要灭失的农场现景用手机作一些记录,以留着后世的念想。<br> 我不是金华石门农场的子弟,但我与石门农场有些渊源,我爱人是农场二代,因此我对农场也有一些粗糙的认识。<br> 曾经的农场,就是一个小世界,它有一个城市所需的所有配套,有自己的小政府,有自己的商店和市场,有自己的医院,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有电影院、有公园。在计划经济年代,是令人羡慕的一个大型国企。<br> 我第一次接触石门农场是在1985年的夏天,那时军校放暑假,我回来探亲。从北京坐火车到金华下车已是晚上,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下车后在车站旁的一个小吃摊吃了一碗炒粉干,说来不怕笑话,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在外面买吃的,我问了价格付了钱,就坐等老板给我炒粉干。粉干炒好端上来,我静静地吃完就起身走了,这时老板叫住我,说我没付钱,我说之前已经付过了,老板说规矩都是吃完后付钱的,没有先收钱后吃饭的,并说他也不会先收我的钱,我也没人帮我证明,只好再付了一次钱。从此以后我知道城里人在饭店吃饭是先吃后付钱的,我这个乡下人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城,但却是第一次单独一个人在饭店吃饭,不懂规矩交学费也是应该。<br> 我有个习惯,到了一个地方先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街道走向和建筑物,那时候的金华也不是很大,只有江北部分,相当于一个县城,南北向的街道主要是八一街、新华街、后街,东西向的街道主要有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我在百货大楼后面(东面)的后街找了家旅馆住下,准备明天去找石门农场。<br> 那时的通讯手段主要靠写信,我爱人只在信中告诉过我市内八一路上人民广场边有通往石门农场的公交车,也没有说方位。<br> 找地方是难不倒一个军校生的,虽然没有方位。第二天上午,我就在人民广场边的八一街两边找公交站牌,看哪路车通往石门,方向是往南还是往北,站牌很快找到,是往南方向,也就是说要在八一街西侧这边上车。我在站牌下等车,那个年代人们对军人还是很尊重的,也是我穿着一身军官服比较显眼,这时有个中年人过来搭讪,问我要去哪里,我说要去石门农场,他说他也是石门农场的,问我找谁,我说找鲁焕金,他一听笑了,你找老鲁啊,我们就住前后栋楼,你跟我走吧。<br> 公交车到了农场场部门口停下,我跟着那位中年大叔顺利地到了我爱人家。<br> 初见石门农场是场部这一块,给我的第一印象,这里像一个小县城或一个大镇,场部大楼像一栋县委县政府大楼,三层的大楼庄严肃穆,很是气派,楼前有个大院,院门也修得很大气,大楼后面是场部招待所。<br> 场部大楼东侧是一条小溪,像护城河一样把场部与东面的田野隔开,南面一路之隔是农贸市场,西面一路之隔是电影院,电影院前是个公园,北面是一片小树林,还有职工宿舍和一个大水塘。<br> 电影院南面一路之隔是农场医院,北面是场部食堂,西面是小学和初中以及幼儿园。<br> 这些是场部区块的设施布局,农场医院再往南就是工业区块了,有砖瓦厂、茶厂、淀粉厂、制药厂、基建队等,学校方向有造纸厂等。场部的东南面有一条往南的路通往我岳父他们的住宅小区,沿路还有机械厂(农机厂)、运输队、农机厂仓库、粮食仓库、茶厂大烟囱、茶厂仓库及公厕等等。<br> 我岳父他们的小区在当时来说就算在市区也是规模不算小的,从南到北一共有四栋三层楼住宅和两栋两层楼住宅及五六栋平房宿舍组成。三层住宅是场部的综合住宅,每栋楼有三个单元共十八户住户,两层住宅是茶厂宿舍,是那种走廊式入户的,东面几栋平房是基建队宿舍,茶厂宿舍西南面还有一栋四层楼走廊式入户的药厂宿舍大楼。另外在药厂南门正对面还有个药厂的平房宿舍区,在当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小区,有十几排房子。我和爱人结婚后,药厂也曾分给我们一间房,约20来个平方,就在这个小区,后来爱人随军我们就还给了药厂。场部那边还有其他零零星星很多的三四层住宅小楼。<br> 农场共有二十个农业大队,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个村,其中完全属于农场的有十二个大队,另有八个集体队,就是农场范围内或周边的村,由于划到苏孟或安地对这些村来说更不方便,便划给农场,由农场代行行政职能,比如小孩上学、交公粮、看病、治安以及其他本该由人民公社行驶的其他职能。这些村的村民不是农场职工,土地也不归农场所有。<br> 这二十个大队分布在农场1000公顷范围之内。沿药厂南门这条路往西南方向去,分布有基建队(现为新药厂)、后岗村(集体队十四队)、下田村(塘尾巴、集体队十队)、二队(原淳安移民村,后土地和人员编制都划归农场所有)、七队(现已经为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由湖海塘迁入)。<br> 沿场部门口这条路往西南方向去分布有六队、八队、三队、果牧队、公墓陵园、九队、林木队、山下村(集体队十六队),山下村出来从另一条路往回返是一队、后尘村(集体队十七队)、楼司村(洋田畈、集体队十五队)、基督教堂,再回到六队及场部。<br> 场部东面农场入口处是朱项店村(集体队十二队)和农场供销社大楼及供销社食品厂,农场北面往苏孟方向去是四队、三瑞堂村(集体队十一队)、五队、淳昌村(也是个淳安移民村、集体队十三队)、种子队。(未完待续)<br><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石门农场原运输队员工合影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3年4月13日,石门农场部分职工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