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怎么定为景区?明明是侵略铁证!</h3><h3>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监狱解体。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修复后,作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旅顺监狱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旅顺日俄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h3> <h3>监狱围墙内,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厂。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h3> <h3>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h3><h3>这座牢房建筑呈“大”字形放射状,灰砖部分沙俄早期修建,一共85间牢房; 红砖部分是日本后期扩建253间。</h3> <h3>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是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监狱。</h3> <h3>地下储藏室</h3> <h3>每层牢房都是并列两排,在走廊地面中间安装铁箅子,除供看守监视外,还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气流通。</h3> <h3>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h3> <h3>与世界上所有的监狱不同,它是世界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连续修建、连续使用的一座监狱。</h3> <h3>这座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先后建造的监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h3> <h3>暗牢是日本殖民统治者残害被关押者的狱中之狱。凡是被关押在这里的,都是那些敢于进行反抗斗争和被认为是严重违反狱规的人。每间暗牢长1.7m,宽1.45m,高2.38m(面积2.4 m2)。关押在暗牢里的人,要带上特殊的刑具,吃狱中的七等饭。</h3> <h3>暗牢里面伸手不见五指,不透一点光亮。仅有一个外小内大的观察孔,只有在看守查牢时才会被打开。被关押者关进暗牢,少则3—5天,多则一个星期。因终日不见光亮,出来后眼睛突然受到阳光强烈刺激,对视力便造成极大伤害,不少人因此致残,双目失明。<br></h3> <h3>狱中有近百名看守,实行昼夜巡视,看守休息室是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休息的地方。</h3> <h3>最初,这里只有主楼和87间牢房。日军接管后,1907年开始扩建,将牢房增加到275间,不仅有普通牢房,还有暗牢4间、病牢18间。</h3> <h3>中国犯人在这里受到最严酷的迫害。监狱规定,日本犯人可以在狱中吃白米饭,韩国犯人可以吃小米,而中国犯人在狱中只能吃发霉的高粱米饭。</h3> <h3>这里成为监禁、迫害和屠杀中国人民和国际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h3> <h3>在三面牢房的连接处设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时监视左中右三面牢房。这种监狱设计来源于英国狱政学家杰雷姆·边沁。</h3> <h3>在监狱二楼的行刑室,布满了吊杠、虎凳等刑具。行刑时,受刑者被剥光衣服,俯卧在“火”字型的虎凳上,四肢被皮带勒紧,看守使用灌满了铅条的竹条抽打,这叫“笞刑”。</h3> <h3>当时的《关东州刑法令》规定,笞刑只能用于毒打中国人,而不用于日本犯人。</h3> <h3>1920年,这里改称为“关东厅监狱”。1926年,改名为“关东厅刑务所”。1939年最后定名为“旅顺刑务所”。</h3> <h3>沿着黑暗的甬道走去,透过门上的铁丝网,可以看见囚室内部。</h3> <h3>日寇在狱中杀害了无数中国革命者和国际进步人士。据原刑务所长田子仁郎供诉,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他还亲自指挥看守在绞刑室里秘密绞杀了抗日志士刘逢川、何汉清等人。</h3> <h3>日寇还烧毁了大批监狱档案,以掩盖恶魔罪行,使日寇统治监狱40年间究竟杀害了多少仁人志士,成为千古之迷。</h3> <h3>每间囚室长约5.6米,宽只有2.7米,整个面积只有15平方米的牢房里,要关押8至10名犯人。</h3> <h3>在每间牢房的墙壁上,还贴有一张日、韩、中三国文字的狱规。《狱规》共有11条:“不准说话,不准对面,不准倚墙,不准向外张望和走动……”,一旦违反狱规,就要遭受看守毒打。</h3> <h3>门旁有查点人数的号牌,里面有水桶及马桶各一只。</h3> <h3>夏天牢房里空气污浊,非常闷热;冬季没有取暖,极其寒冷,条件十分恶劣。</h3> <h3>被监禁的人们每天过两次“鬼门关”——检身室。囚犯先脱下囚衣,然后全身赤裸高举双手跨过木杠,换上工作服后去监狱内的各种车间劳作。下班后再赤裸身体跨过木杠,换上囚服。</h3> <h3>西部检身室主要是针对西部牢房的被关押者到狱中一工场等处作业而设置的,其规模较东侧牢房的检身室小了许多,功能作用是一样的。</h3> <h3>据1936年日本《刑务要览》记载,仅这一年,监狱劳动榨取的利润就高达8.6万日元。当时的8.6万日元,可以购买4万袋面粉。</h3><h3></h3> <h3>监狱内共建有十五座工场,如被服场、制鞋场、印刷场、木工场、铁工场等,当局强迫那些被关押者为他们生产军需品和生活日用品。</h3> <h3>第一工场主要生产的物品是军用手套,这些军用手套基本上全部供给了当时日本驻扎在东北最精锐的部队——日本关东军。</h3> <h3>监狱的医务系建于1916年,是当时监狱里为被关押者看病的地方。医务系设有诊断室、药室、停尸室等。另设有18间病牢,分为普通病牢和隔离病牢两部分,定员40人。</h3> <h3>《地狱烈火》陈列内容以监狱旧址题材为主体,以大连地方党组织、大连福纺纱厂工人举行“四·二七”大罢工、“抗日放火团”等斗争事迹为线索,分“传播马列主义,成立党的组织”、“白色恐怖猖獗,英勇斗争不屈”、“红色电波不逝,隐蔽战线英雄”三部分,集中反映了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被日本殖民当局囚禁或杀害在旅顺监狱的英烈们的事迹。</h3> <h3>在监狱的东北角有一栋二层楼房式的绞刑室</h3> <h3>行刑时,刽子手用白布蒙住被处死者的面部,将他强行按坐在活板上,脖子套上绞索,然后突然打开活板进行绞杀。</h3> <h3>尸体被蜷曲着塞进木桶钉上盖,然后埋在监狱外的荒地里。</h3> <h3>监狱墓地复原陈列</h3><h3>墓地位于监狱的东山坡,当年在那片3亩多地的荒野里,事先挖好了5条近百米长的沟,装着尸体的木桶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埋在沟里。</h3> <h3>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枢密院议长、首任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后被俘,也被关押在这里。1910年3月26日,在狱中就义。<br></h3> <h3>《日俄侵占旅大物证陈列》以日俄战争和日本殖民大连四十年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资料,揭露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大连地区犯下的滔天罪恶。</h3> <h3>原监狱围墙内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h3> <h3>教诲室<br></h3><h3>旅顺监狱的教诲室设在狱中二楼,属教务系管理。充当教诲师的多是日本佛教界的和尚,同时还配有日本神道教的教职人员。因中国人不信日本的神道教,所以教诲师是以佛教界的和尚为主。</h3> <h3>那些因患重病无法坚持劳动的被关押者被带到这里经过简单的治疗后,即被送回去干活。</h3> <h3>当年患了传染病的就被关进隔离病牢。有的重病者,则被打“催命针”致死。</h3> <h3>博物馆占地面积为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21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内涵丰富、规模较大、具有国际性的遗址类博物馆。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修复后,作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1988年,监狱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监狱旧址博物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2006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