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才哥闻道㊣

<h3>  墓碑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记载了躺在坟中的人的身份象征,而有身份地位的人用的不只是墓碑提示,还有特殊的墓志铭,但是普通百姓的坟墓是没有墓志铭的,只有墓碑来表现死者的基本身份信息,说白了就是墓碑其实就是一个死人的身份证明,让人看到墓碑就知道里面的人大概的信息,其实就是和我们现在活人用的身份证户口本差不多。<br></h3> <h3>  就像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户口本,其实格式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地方的身份证户口本都是规定格式,不可以随便乱写,墓碑其实也一样,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怎么写这些都是有固定规矩的,不可以随便修改乱来,所以墓碑虽然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着非常多的学问和讲究。</h3><h3> 墓碑的尺寸其实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决定大小,衡量用的基本上都是鲁班尺来做基础量具,墓碑的尺寸基本上都是这样,身份地位的不同,墓碑尺寸的大小就有变化,身份等级越高,墓碑的尺寸就会越大,反之就是身份越是低,墓碑就会越小,甚至一些人只是立墓碑无字的地步。</h3><h3> 墓碑的基本格式内容,首先要讲到“道”,这个又要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一般是在墓碑中间这行字的位置上,其实有口诀的,黄道口诀是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其中刻字最后的一个字为道,远,通,达,遥,还这些就是吉利,其他字为不吉利,纵向顺数第十一个字为这几个字中的一个字就是吉利。<br></h3> <h3>  黑道口诀为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衰,黑道一般都是用在墓碑儿孙这边的,如果最后一个字排到生,老,神,灵,这四个字就为吉,剩下的其它字就为不吉,每个地方风俗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比较普遍的就是中间主体符合黄道,旁边次体儿孙要符合黑道,这是绝大多数地方普遍的刻碑习俗。</h3><h3> 显考显妣中的显字代表着尊重,而考和妣则代表了父亲和母亲,显考显妣代表着死去的父母,祖考祖妣则代表了已故的祖父祖母,故代表死亡,死是禁忌的字,所以用故来代表,对于性别身份地位的代表会用老大人和老孺人,老大人是代表男性,老孺人代表女性,这两个称呼都是在名字的前面使用。<br></h3> <h3>  关于久故,新故,民故,清故,明故等这些的使用,久故是代表死去很久的先人,这些都是很多年后后代重新立碑才会写的,新故是刚刚去世没有多久,民故是民国时期去世的,清故代表清朝时期去世的,明故代表明朝时期去世的先人,打个比方一般都是久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这样符合黄道中的远字,是吉。</h3><h3> 一般的碑文上不只是刻有正文,还刻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安葬的时间,迁葬的时间或者重修的时间等等,还会在两边刻上家族子孙后代的名字和各个身份,一些特殊一点h的还会刻上坟墓棺材摆放的方向方位,正常来说墓碑的内容一般都是书写风水,籍贯,姓名,身份,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迁葬以及重修日期等。<br></h3> <h3>  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书写风水情况的,因为人口流动性,所以很多死者并不是当地籍贯,所以会在墓碑的左角或者右角显眼的位置写上籍贯,好让扫墓的后代知道原籍在哪里,姓名要写在中心的位置,这个位置叫做中榜,字数的多少其实也是决定了黄道吉利与否的关键,这个跟风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夫妻合葬墓,那要遵从男左女右的规矩,生卒年月日要写在中榜名字的两边,还是男左女右,死者是男的写在中榜左边,死者是女的年月日要写在右边,子女也就是右下边要按照辈分来排序,立碑时间也写在右边,墓碑的基本格式和内容。</h3><h3><b>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b></h3><h3> 给逝者立碑写祭碑文,有很大的意义。一是起一个标记的作用,让后人知道坟在哪里,找到墓碑后,一看碑文就知道是自己家的坟。二写祭碑文是后人对逝者的缅怀,简捷概括逝者的一生。三是用文字记录辈份传承,以方便后人核对。四是给后人一个固定的祭拜先人的地方,一到清明节就知道要到这里来祭祖,起到一个情感寄托的作用。可见立碑写祭碑文意义还是很深远的。</h3><h3> 那么怎么写祭碑文?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各个地方的祭碑文写法可能不完全一样,最简捷的写法就是直接写“×××之墓”或“×××千古”,然后把子女的名字和时间写上去,公墓的碑文很多是这样写的,再放一张逝者的相片上去就可以了。</h3><h3>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写法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们这边是属于南方桂林地区,现在就把我们本地的写法说明一下。</h3><h3> 一、祭碑文必须是竖写,分成五个部分。一是逝者的出生地、谁家的孩子、出生的时间和去世的时间。二是逝者的子女名字。三是逝者的主碑文。四是侄子侄女的名字。五是立碑的地点、坟的坐向和立碑的时间。</h3><h3> 二、记住所有的文字一律竖排写,而且是从右到左排例。最右边一排写逝者的出生地,可以写父亲是谁,及在哪里生活后来又迁居到哪里。可用这样的格式“吾父系×××村×××之子后搬迁到×××”。接着写“原命生于××××年×月×日×时,殁于××××年×月×日×时”</h3><h3> 三、再接下来写子女的名字,写法是“有几男几女”,再写子女名字“孝男×××,配偶×氏,孙×××,孝女×××婿××x外孙×××。</h3><h3> 四、中间一排大字是写逝者的,写法是“清故×寿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如果逝者是女性,写法是“清故×寿显妣×门×氏老孺人之墓”。注意这里,过逝者去世时的年龄,如果41-50写艾寿,51-60岁写周寿,61-70岁写稀寿,71-80岁写耋寿,81-90岁是耄寿,90-100岁写期颐,这个要规范写。去世时在哪个朝代,在明朝就写"明故",在清朝就写"清故",在现代就写"公元故"。如果是夫妻合葬墓,可参考插图3来写。</h3><h3> 五、过来左边就是写侄子侄女的名字了,写法是“侄男×××配遇×××侄孙×××,侄女×××侄女婿×××,侄外孙太远了就可以不写了。</h3><h3> 六、再过来左边写葬在这个地方的地名是什么,坟的坐向是什么,立碑的时间是什么。写法是“卜葬地名×××立×山×向,公元××××年×月×日×立。</h3><h3> 以上写祭碑文的格式各个地方还有些大同小异,但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大方面。需要提一下的就是,有一些地方还会在碑的两边柱子写上对联,在碑帽上写上横批,这样看起来就显得更庄严、大气,也会显出特色来。</h3><h3></h3> <br>  一般去世了的人,都会由活着的人为他写祭碑文,这是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有几大作用,第一,确立他的坟墓,这样后人就能知道哪一个是先祖的,在祭拜的时候,也就不会出错。第二就是为了表达出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要在碑文中概括下他这一生,以此将他的事迹传承下去,不至于让后人对他毫无了解。第三,能让后人找到他的地方,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来这里祭拜,以此来寄托情感。 <h3>  看完这些作用以后就明白,写祭碑文是大有讲究的,不能随意的写。那么,究竟该如何来写祭碑文?它的格式又是什么呢?祭碑文的格式有几个要点需要记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h3><h3> 要点1,碑文要竖着写,并且要从左往右书写。而且写的时候,一要写出死者的出生地,死者的父母,死者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二要写死者的子女们叫什么名字;三写死者的主碑文;四写他的侄儿侄女们的名字;五是写出立碑的地点、方向以及时间。</h3><h3></h3> <h3>  要点2,写去世者的基本信息时,一定要将信息讲清楚,而讲清楚的同时又要简洁,不能太啰嗦。毕竟这个碑就只有那么大的空间,写太多,就会占到其他信息的位置。其次,写第一点的时候,字体不需要太大,用小字体就行。</h3><h3></h3> <h3>  要点3,在写自己子女的名字时,首先要写出有几男几女,接着写写儿子,儿子的配偶,然后才写女儿以及女婿。再往下的话,孙子和外孙子的写法也是一样的,亲疏关系,男女关系的不同,排列出先后的顺序。并且写法是孝男某某某,配偶谁谁谁这种形式。</h3><h3> 要点4,写去世者的碑文之时,就需要用大字体了。如果死去的是男性,则需要用:清固…寿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如果是女性的话,就需要改成:清固…寿显妣…门…氏老孺人之墓。这个清故其实指的就是清朝去世的人,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如果是现代去世的人,则需要改成公园故。</h3><h3> 看完了这些要点之后,想必你们应该已经知道如何来写这个祭碑文。其实它并不难,这都是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只要将名字和时间按照格式来套用上去,那么一篇祭碑文就完成了。唯一要难一点的,估计就算是死者生前的事迹概括。在写这一点的时候,只要你们记得将他的优点写出来就可以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