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屯镇中心幼儿园安吉游戏之泥巴变变变

回憶照旧现实

<h3>班级:中三班</h3><h3>观察教师:王蕾 李平</h3><h3>观察地点:泥巴区</h3><h3>观察时间:19.10.8—10.10</h3><h3>观察对象:高歌</h3><h3>伴随着一场秋雨过后,一阵秋风把安吉游戏的泥巴区吹到了幼儿园的一角。</h3><h3>“泥巴”,最最自然的游戏材料,纯天然绿色无添加。当孩子们第一次见到这些泥巴,心里想的是我妈妈不让我玩泥巴,我不能把衣服弄脏,我也不能把手弄脏。但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是加工好的成品,对自然玩具材料的接触是少之又少,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渴望去接触这些泥巴,第一天发现孩子们玩的时候是小心翼翼,就好像是在玩什么冒险的游戏。</h3> <h3></h3><h3>第二天,孩子们一听到要玩泥巴,都忍不住和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高兴极了,慢慢的他们越来越想成为泥巴的好朋友,孩子们由一开始的不想接触泥巴到小心翼翼的玩再到肆无忌惮的玩经历了一次心理上的巨大转变。他们从一开始摸着硬硬的胶泥无从下手,后来孩子们给泥巴加上水,他们感受到了泥巴在手心的慢慢变软,一直到感受到柔软与可塑性,慢慢的找到了玩泥巴方法。<br></h3> <h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h3> <h3>今天是玩泥巴的第三天,我发现了孩子们对于泥巴有了新的认知。小朋友面对一块一块的大泥巴,都无从下手。高歌小朋友静静的看着泥巴,嘴巴里嘟囔着:“这么大的泥巴,怎么玩呢”?忽然灵机一动,他想到了老师在为小朋友分泥巴时是摔开的,由于孩子们具有好模仿的年龄特点,他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泥巴摔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边摔边说:“太棒啦!太棒啦!”最终泥巴摔开了许多块,并且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朋友们,并和他们一起分享。<br></h3> <h3>面对泥巴,他沉思了一会儿,于是他说了一句,我要造一辆汽车。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他先想了一下汽车的形状特征和用途,对孩子来说,游戏的乐趣是从事物中寻找特征和用途。于是他用已经摔开的泥巴做了几个圆滚滚的轮子,又做了几条泥巴围成了车身,由于泥巴有点干,做的有点不成型,看到远处水桶里的水,他尝试性的放了一点水,没想到成功了,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喜悦之情。</h3> <h3>他兴高采烈跑过来说“老师,你看,这泥巴怎么和橡皮泥一样,还可以捏东西呢”!我对于孩子的热情给予及时的反馈,“我来看一看你做了什么呢?你能给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汽车吗”?他难藏内心的喜悦,高兴告诉我,甚至说话的语速都快了两倍,这是车轮,那是车身。他貌似又有了新的想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继而投入到泥巴中去,“我要再做一个车身连接起来”。</h3> <h3>对孩子活动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对于孩子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讲评方式更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每次活动结束,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对待孩子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和鼓励。</h3> <h3>通过玩泥活动,能让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体验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过程。</h3><h3><br></h3> <h3>  第四天,我们为了支持孩子们更富有创造性的游戏,为孩子们投放一些玩太空泥的工具和塑料瓶子。看看今天孩子们对泥巴的反应,果然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有的用刀子做蛋糕,有的用工具做好看的点心,专心的玩起了游戏。<br></h3> <h3>  就在我们观察孩子们准备拿这些工具干什么的时候,高歌引起了大家注意,他在拿着泥巴往瓶子里装,(起初投入瓶子本不想让孩子这么玩),有几个小孩也看到了他的动作,便问他:“高歌,你在干什么呢”?他继续着自己的动作,仿佛在说,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当时我并没有干预他,我是想想看他到底要干什么?</h3> <h3>  他就一直专注的往瓶子里塞泥巴,塞了一块又一块,以至于一直都没发现我们在旁边看他。一会儿他装的泥巴可以了,他举着塞满泥巴的瓶子小跑过来说:“老师,我需要水。”我说,你拿着小桶取水吧。他就飞快的提起小桶去打水啦。</h3> <h3>  不一会儿,他就提着水回来了。放下小桶,他就去工具箱找东西,旁边英博递给他瓶盖儿,两个对视笑了笑。他就赶紧蹲着那儿,拿着瓶盖儿一点一点的往瓶子里灌水。</h3><h3>  他看了看瓶子,觉得水还是不够,可是拿着小瓶盖什么时候能灌满水呢?最后他想起一个办法,提起小桶就往瓶子灌水,旁边的小朋友见到来扶着瓶子,果然,不出一分钟,水就够了。</h3><h3>  等了一会儿,看了一下瓶子里的变化,他把瓶子拧上盖儿,就使劲儿的摇晃瓶子。</h3> <h3>  然后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说:“我来猜一猜,从外面看上去,像是加了糖的咖啡”。他说:“老师,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这是我制作的'水晶泥'”。</h3><h3>  高歌就又开始拿起一个瓶子,继续制作他的“水晶泥”。</h3> <h3>  高歌拿起自己制作的“水晶泥”,见小朋友就说,这是我制作的“水晶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h3> <h3>  玩泥的时间总是这么快就结束了,高歌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水晶泥”放到哪里?我们一起看了一下泥巴区,最后决定放到工具箱,期待的看了看“水晶泥”,并把盖子盖好,回去了。</h3><h3>分析:</h3><h3>第一,教师提供支持、引导。</h3><h3> 孩子们玩泥巴几天都非常有兴趣,因为泥土对于孩子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我们考虑到孩子们单纯的玩泥巴会失去兴趣,于是就给孩子们投入了一些辅助性材料,经过思考,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为幼儿投放了既能够用来塑造泥巴,提高动手能力,又富有安全性的玩泥工具和塑料瓶子。</h3><h3>第二,及时的评价</h3><h3> 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我们会将幼儿玩泥的视频和照片让孩子们看,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例如,当我们打开高歌小朋友摔泥巴的图片,孩子们先说一说图片中的高歌小朋友在干什么,用了什么方法。于是就这个问题再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动脑筋,孩子们想出了还可以用小铲子铲开,放上水泥土变软,一块一块的掰开。肯定孩子们的优点,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br></h3><h3>第三,反思调整</h3><h3> 每次玩泥巴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两个老师讨论,到底孩子们这样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为孩子们增设材料,还有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在玩泥巴的照片和视频外,我还让孩子们不断观看网上视频,泥塑作品,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支架,给他们一定的经验提示。经过高歌小朋友制作水晶泥的过程,我们发现他一直在关注水晶泥的变化,我们不仅用图片记录水晶泥的变化,还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记录的方法与符号,以供孩子们进一步发现,这样孩子们才能“玩泥巴”玩出花样,玩出精彩。</h3> <h3>通过短短几天的游戏,孩子们对泥巴的表现是越来越喜欢玩,越来越愿意玩,他们通过动手感知泥土的柔软,通过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手部小肌肉的发展,继而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今天做了一只小兔子,第二天小兔子过生日又做了一个生日蛋糕,创造力无限发展。</h3><h3>最后是家园共育,家长要和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使孩子想玩、敢玩、有机会玩,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h3>

泥巴

孩子

瓶子

水晶泥

小朋友

高歌

幼儿

游戏

老师

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