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干流五条锁江大坝拦死了温州水资源

天竺国卿

<p></p><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瓯江干流五条锁江大坝<br>拦死了温州水资源</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姜竺卿<br></div><p></p> <h3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瓯江中下游从丽水至青田之间短短的71千米干流河段修建了五条拦河大坝,从上至下依次为开潭大坝、五里亭大坝、外雄大坝、三溪口大坝、高岗大坝。五条巍峨锁江大坝层层截留水源,流入下游温州境内的水资源所剩无几,温州大型引水工程“瓯江翻水站”面临报废,温州水资源告急!<br></h3> &nbsp; &nbsp; &nbsp; &nbsp;这五条大坝均为大型梯级闸坝,闸坝上游形成巨大的河床式水库,库水用于发电,所以又称电站水库大坝,其功能都以改善环境、发电为主。就库容来看,这五个水库都属<b>中型水库</b>;就装机容量来看,都属<b>中型水电站</b>。 &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第一条开潭大坝</font>,位于丽水莲都区东南部的紫金街道开潭村南面1.1千米处,距丽水城区外缘仅2.8千米。大坝蓄水后形成一个水域面积5.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开潭水库”,又称“南明湖”。大坝总长282.2米,共设泄洪闸17孔,另有船闸1孔,每孔净宽12米。闸孔底高程36米,顶高程54米。闸门宽12米,高12米,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启闭。混凝土重力坝左岸建船闸,右岸建发电厂房。船闸长120米,可通300吨级船只。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544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47.5米,相应库容2836万立方米。电站装有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2008年8月蓄水投用,总投资4.6亿元。 <font color="#167efb">▼开潭大坝长120米的船闸</font> &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第二条五里亭大坝</font>,位于青田县祯埠镇五里亭村,即瓯江中游干流与祯埠港汇合口上游650米处,上距开潭坝址19千米,下距青田县城42千米。五里亭水库大坝长276米,共设泄洪闸18孔,左岸为深槽区,设4孔,每孔净宽15.4米,闸室底槛高程26米;其余浅滩区设14孔,每孔净宽12米,闸室底槛高程28米。闸墩下游侧顶高程45.5米,布置闸门启闭机;闸墩上游侧顶高程42.4米,布置宽6.5米交通桥。混凝土重力坝左岸建船闸,可通300吨级船只;右岸建发电厂房。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872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36.5米,相应库容2424万立方米,总库容4575万立方米。电站装有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184亿千瓦时。2006年12月18日下闸蓄水投入运行,2008年4月23日三台机组均并网发电。 &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第三条外雄大坝</font>,位于青田县高市乡雄溪村,即瓯江中游干流与雄溪汇合口上游270米处,上距五里亭坝址12千米,下距青田县城30千米。外雄水库坝顶长390米,坝高25.5米,共设泄洪闸15孔,另有船闸1孔,每孔净宽12米。混凝土重力坝的左岸为船闸,通航标准为300吨级,右岸为发电厂房。坝址以上集水面积9265平方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8米,相应库容1717.4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34.2米,总库容4351万立方米。电站装有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415亿千瓦时。2006年2月开工,2011年11月全部竣工,并网发电,总投资6.85亿元。 &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第四条三溪口大坝</font>,位于青田县三溪口街道(原石溪乡)溪口村,即瓯江干流与最大支流小溪汇合口下游600米处,上距外雄坝址24千米,下距青田县城6千米。三溪口水库大坝长465米,共设泄洪闸22孔,另有船闸1孔,每孔净宽12米。左岸深槽区12孔泄洪闸底槛高程5米,右岸浅滩区10孔底槛高程6米。闸墩上游侧设宽10.8米交通桥,桥面高程27.5米;闸墩下游侧顶高程32米,设闸门侧拉式卷扬启闭机和坝顶门机。混凝土重力坝的右岸(南岸)设船闸,通航标准为500吨级;左岸(北岸)设发电厂房,装有三台3.33万千瓦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65亿千瓦时。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338万平方千米,占瓯江全流域的73.9%,多年平均径流量139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8米,相应库容5655万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10.01平方千米。2009年11月27日开工,2013年06月30日蓄水投用,2014年07月20日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投资14.35亿元。 &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第五条高岗大坝</font>,现称青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青田县温溪镇高岗村的上高岗自然村,即瓯江下游干流与四都港汇合口下游185米处,上距三溪口大坝14千米,距青田城区东缘6千米,下距温青边界的永嘉花岩头8千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381万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138.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7米,相应库容3396万立方米。坝址以上形成的人工湖“太鹤湖”广达5平方千米,相当于杭州西湖面积。大坝长550米,共设泄洪闸25孔,另设船闸1孔,每孔净宽12米。混凝土重力坝左岸(北岸)设船闸,通航标准为500吨级四级航道;右岸(南岸)设发电厂房,装有三台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266万千瓦时。整个工程总投资15.99亿元,目前已完成右岸12孔泄洪闸和3孔电站的首期工程,2018年8月7日下闸蓄水,2019年4月发电投产,剩下的左岸13孔泄洪闸和1孔船闸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font color="#167efb">▼青田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font> <font color="#167efb">▼蓄水前的瓯江干流河床滩地裸露,出现青田城区段“晴时一条沟”景象。</font> <font color="#167efb">▼蓄水后的青田城区太鹤湖,有效改善城区段水环境和城市景观环境。</font> <p>&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上述五条锁江大坝蓄水拦水外,2008年4月在距青田三溪口27千米的瓯江最大支流小溪上建成浙江第二的<b>滩坑水库(千峡湖)</b>,总库容高达41.9亿立方米,是文成珊溪水库的2.3倍。这么惊天的拦水规模,叫瓯江下游的温州人怎么活啊!<br><br></p><p><font color="#167efb">▼青田滩坑水库(千峡湖)</font></p> <p>&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瓯江中上游干流及其支流建坝拦水的危害</font>,首先使<b>下游“渴声一片”</b>。从理论上讲,坝上与坝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是一致的,但从大坝下泄的是汛期的洪水,洪水是用不起来的水,用不起来的水不是“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平时,从大坝放下来的仅是发电后的尾水,其数量在径流总量中的占比很小,这是下游“渴”的主要原因。<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由于瓯江干流青田段长期大规模河道挖沙和疏浚,相应水位降低,河槽显著加深,枯水期的瓯江干流潮流界已从原来的青田温溪上移到鹤城西门大桥,潮区界更从原来的青田圩仁上溯到县城上游的北岸村和四都港的油竹街道东赤村。因此,瓯江翻水站的鹿城区临江山根村文山取水口已无淡水可取,所取之水<b>盐度明显增加</b>,导致温瑞塘河的底泥盐分累积。<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青田高岗大坝截流后,下游潮波受到坝体反射,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纳潮量减小,导致坝下游流速减小,河水含沙量增大和泥沙淤积,造成河势改变和河槽迁移。使瓯江翻水站翻上来的水<b>含沙量增加</b>,导致温瑞塘河淤浅。例如2002年11月赵山渡水库大坝截流后,使大型飞云江翻水站(潘山翻水站)取水口附近的河床主槽向北偏移,进水口附近成为缓流区,泥沙沉积加剧,翻水站提上来的江水含沙量急升,最高达到6%,导致马屿平原河网淤浅,给原本抗御旱涝能力很低的灌区带来灾难性后果。<br>&nbsp; &nbsp; &nbsp; &nbsp;第四,在台风暴雨期,瓯江干流五座大坝以及小溪的滩坑水库、船寮港的金坑水库同时开闸泄洪,使下游<b>洪峰增大</b>,对温州的沿江防洪堤和航道走向造成严重影响;倘遇朔望时段天文大潮造成的风暴潮,恐有“灭顶”之灾祸。例如2019年7月9日17时30分至10日8时40分的一场大暴雨,使瓯江沿线的腊口、祯埠、海口、高市、船寮、三溪口等地均超警戒水位,五座大坝同时全开闸门,全线泄洪,泄洪流量近1万立方米/秒。这种现象不是偶遇,而是常态性的。<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五,<b>水质恶化</b>。未建坝前的瓯江水是流动的“活水”,自净能力强,民间谚语称“污水不出十里地”;如今建坝拦水,库水是不流动的“死水”,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质明显恶化。据2005~2008年圩仁、温溪两个水文站水质监测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二类水质标准,说明瓯江沿线城镇自来水厂的原水可直接取自瓯江水。目前青田段瓯江水质普遍升为四级,个别河段甚至达到五级。因此,青田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只得花巨资(12亿元)改建到滩坑水库大坝附近的巨浦乡下湾村,这就是青田小溪水利枢纽工程。<br>&nbsp; &nbsp; &nbsp; &nbsp;第六,早先建成的前四座大坝均未考虑鱼类洄游通道问题,导致瓯江<b>鱼类洄游通道不畅</b>,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和产量。瓯江青田段的洄游鱼类主要有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鳗鲡(Anguilla anguilla)、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如不考虑建设过鱼设施,将进一步压缩它们的洄游区间。据悉青田高岗大坝作为下游干流的最后一级枢纽,将会考虑鱼类洄游通道,修建“诱导式垂直升降过鱼设施”,实现过鱼对象上行。效果如何,不得而知。<br></p><p><br></p><p><font color="#167efb">▼建设中的青田水利枢纽工程</font><br></p> <p>&nbsp; &nbsp; &nbsp; &nbsp;温州市靠本地降水产生的水资源为<b>141.13亿立方米</b>,单位面积产水量(产水模数)多年平均值为120.7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值的4.18倍,比全省平均值还多31%,可谓多水地区。但由于温州市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只有<b>1547立方米</b>,比全省低12%,是世界平均值的1/4.48,是衢州市的1/3,是丽水市的1/5.64。根据国际公认的衡量标准,温州市是用水紧张红色警戒线以下,属于中度缺水地区。<br>&nbsp; &nbsp; &nbsp; &nbsp;然而,温州人在生产生活中并不“渴”,没有缺水感觉,就是因为瓯江中上游流入温州的入境水量<b>140.44亿立方米</b>,加上本地自产的141.13亿立方米,温州市的水资源总量为<b>281.57亿立方米</b>,人均水资源就有<b>3087立方米</b>。这样温州就不是缺水地区,而是丰水地区。这就像上海市本地自产的人均水资源只有108立方米,比北京还少82立方米,难道上海人要渴死吗?长江带来的入境水量使上海人均水资源高达41051立方米,是北京的216倍,成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城市。<br>&nbsp; &nbsp; &nbsp; &nbsp;现在糟糕了,青田人拦死了温州的入境水资源,使温州大型引水工程“瓯江翻水站”面临报废,山根取水口无水可引,无水可翻。温州市政府部门只得出台新的瓯江引水工程方案,把取水口往上挪,移到<b>渡船头</b>村,这样原来的山根至郭溪的输水渠道全部报废,需要新起炉灶,工程量很大,劳民伤财不说,最致命的是渡船头取水口仍取不到淡水。新的瓯江引水工程方案中的另一个取水口位于四都港的<b>彭括</b>村,这里已经是瓯江潮流界和潮区界以下河段,同理也取不到淡水。这些都不是明智的念头,应尽快抛弃。<br><br></p><p><font color="#167efb">▼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新方案图</font></p> &nbsp; &nbsp; &nbsp; &nbsp;最理想的方案是<b>从青田滩坑水库引水</b>,输水渠道也只有30多千米,更重要的是总库容41.55亿立方米的库水是引之不竭的。2011年8月《青田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也有一项“滩坑水库向温州市引水工程”,这说明青田同意向温州输水,现在关键变成了<b>价格问题</b>。例如马来西亚输水给新加坡的原水价格是0.1港元/立方米,而广东东江输水给香港是7.14港元/立方米,而且总量是定死的,用不完也得付这个钱,香港平均每年只用到85%的水量。2012年开始楠溪江引水工程输水给乐清,每立方米原水价为1.5元(本地原水价为0.33元),每天要付给永嘉30万元,一年要1亿多元,致使乐成片自来水价升至3.6/立方米,比原先上升了1.25元,二次供水的小区更高达4.6元/立方米。<b>假如青田滩坑库水输给温州的原水价格定在0.75元/立方米以下,我们就不必再向青田人截留瓯江水讨说法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