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树师范

春夏秋冬

<h3> 1945年12月,衡水县解放,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师范教育。<br> 衡水县政府在三区青杨树,成立了一所师范学校,称“衡水县师范学校”。</h3> <h3> 该校学制为三年,第一任校长是孙仿盘,第二任是闫宗周。<br> 闫宗周,(1906一1991),北沼村人,中共党员。<br> 1938年2月,在八路军129师东纵队军政干校学习,3月,在华北抗日联军第29支队政治部,任总务科长。<br> 1939年4月,担任衡水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科长。<br> 1945年,衡水解放后,赴中共区党委党校学习,回衡担任中共衡水县委常委、税务局局长,后又接任孙仿盘,任县师范校长。<br> 1952年6月,担任衡水县副县长,8月,调北京,先后担任华北行政委员会,财政科长,北京市工业局,财务处处长。<br> 1956年,调陕西省西安市,担任测绘局西安办事办公室主任。<br> 1959年,担任陕西工业大学党委书记。<br> 1991年病故,享年85岁。<br><br> 教员5名,工友7名。<br> 招收学生两个班,其中初师一年级一个班,52名,男生43名,女生9名;轮训一个班,47名,男36名,女11名,共99名。<br> 校舍75间,图书340册。</h3> <h3> 至1949年初,该校教员3名,职员4名,勤杂人员9名。<br> 学生仍为两个班,其中二年级52名,男生43名,女生9名;轮训一个班,49名,男40名,女9名,共101名。</h3> <h3> 1947年夏,学校与“城关完小”联合办学,称“衡水县师范学校”与“衡水县城关高级小学”,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师高联校”。</h3> <h3> 新中国成立之后,衡水县师范教育进一步得到巩固和重视。<br> 至1950年,青杨树师范已有教员4名,职员2名,勤杂人员7名。<br> 学生仍分正规(初师班)和轮训两个班,共100名,毕业生45名。当年学生的生活补助为每人每月60斤小米。</h3> <h3> 翌年,该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有所发展。至10月份,有教员6名,男5名,女1名,职员4名,工友7名,共17名,比1946年增加12名。<br> 教学班3个,在校生152名,其中男生100名,女生52名。<br> 共有校舍91间,图书350册。<br>  要求学生一律住宿,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br>  是年上半年,有52名学生毕业,经考试,成绩均良好。</h3> <h3> 1952年1月,衡水县委任命邢荫堂为校长。<br> 校长:邢荫堂 教导主任 : 耿吉川 教导干事:崔文波 总务主任:<br>彭维州 <br> 同年,该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县直机关,大规模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整风运动。<br> 是年10月,主要行政人员3名,一般行政人员2名,教员11名,工友8名,共计24名;学生三个班,其中一年级两个班,97名,二年级一个班,48名,共计145名。</h3> <h3> 1953一1957年,师范学校贯彻执行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总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学校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规定初师班不再招收高小毕业生,改为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的小学教师,举办小学教师轮训班,适当调整某些学科的排列次序及每学期设置学科的数目和教学时数。<br> 至1955年9月,又增设了两个后师班。1956年,又增设了六个速师班,其中,文科两个班。并规定,以后,不再招收初师班,校名改为“河北衡水师范学校”。<br> 是年,学生已达425名。<br> 例,先后就读的学生有:<br> 张思义,59年县师毕业,石家庄郊区人,毕业后,学校直接保送到,河北师大进修,一年后,分配到衡师任教。<br> 崔文波,一班学生,衡水县郎子桥乡西郎子桥人,毕业后,分配到乡村任教一年,调回县师任教导干事,曾在衡中工作,1961一1964年,在武邑中学任书记,64年任武邑文教局局长。<br> 张恩昌,4班学生,衡水安村人。<br>毕业后,1954年考入冀师;57年,分配到束鹿县和睦井中学任教;61年,调束鹿县文教局教研室;63年,参加四请工作;65年,调束鹿县宣传部,负责常委学习;75年,调衡水县宣传部,理论组;78年,调县教育局,副局长,兼县进修学校,师范学校校长;86一91年衡中,任校长。<br> 王丙学,6班学生,衡水大麻森人。毕业后,分配到沧州盐山县任教,后又考入河北泊头师范,60年,结业后,到故城县工作,现落户于故城县故城镇。<br> 支书君,6班学生,衡水支家麻森人,先后在县、地区文教局工作。<br> 耿志杰,6班学生,衡水人,曾在<br>衡中任教,衡水阜丰小学校长。<br> 杜新海,3班学生,曾在武邑、衡水教研室工作,桃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师范)副校长。 <br>  教职员工30名。<br>  教师先后有:孙仿盘、闫宗周、邢荫堂、张泽普、张松山、祝兆文、贾馥天、彭维州、贾子文、杨群福、耿吉川、刘世林等。<br><br></h3> <h3> 1960年7月,河北冀县师范迁至衡水,与衡水县师范合并,称为“河北衡水师范,属石家庄地区管辖,校址在衡水县城西疙瘩头村,原青杨树校址,作为该校教学实验基地。<br> 196 2年,衡水建专署后,该校由衡水教育局领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