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三)天水一色,最美西湖。

王建国东平博山人谢绝花钱送花!

<h3> </h3><h3>图片/手机拍摄;</h3><h3>部分图片/取自网络/鸣谢;</h3><h3>歌曲;</h3><h3>天堂最美是杭州;</h3><h3>演唱;</h3><h3>胡梅;</h3> <h3>  美丽的西湖,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据东汉班固的巜汉书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东入海,行程八百三十里,从这一点上证明了“西湖”的原名叫“武林水”。</h3><h3> 长庆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他任期的三年里,他大兴水利,疏浚西湖,在钱塘江门外的石涵桥附近,建造了白公堤。一是旱时用来蓄水,二是涝时可以放水,可见白居易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对水利设施颇有研究的专家。在他三年的任期中,他给杭州人民留下了“一湖碧水,一道长堤,六眼清井及二百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杭州人民都知道白居易,对白沙堤情有独宠,为了记念他的巨大功绩,特将白沙堤改为“白堤”以此来安慰这位为西湖做出巨大贡献的刺史大人。</h3> <h3>  除了白居易刺史以外,还有一位功臣,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苏轼了。自从五代到北宋这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西湖一直没有清理过,湖面水草丛生,在西湖即将废掉的情况下,苏轼专门撰写了巜乞开杭州西湖状》,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善不可废也”。待上层批准后,他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西湖治理工程。</h3><h3> 他动员了数以万计的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淤泥,筑成了一条长堤,从此,西湖就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后人为了记念他的浚湖筑堤的功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之为“苏堤”。有民谣这样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扬柳,一株桃”,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h3> <h3>  西湖,是一部华夏民族的雄壮史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西湖,是一首华夏民族的宏伟交响曲,听后,让人荡气回肠。</h3><h3>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它不仅仅是历代帝王,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更是一处勾魂蚀魂的人间仙境。历代的文人骚客都曾在这里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同时也演绎着一段段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而享誉天下。</h3><h3> 来到这美丽的西子湖畔,在包含着浓浓历史韵味的长堤上走一走,看一看,那将是人生的荣幸,如能在慢长的人生中去读懂它的历史,那更是一种幸福。</h3> <h3>  站在西子湖畔上,纵观整个西湖,水色碧绿,莺飞鱼跃,波光潋滟,小船悠悠,阳光灿烂,映射在两岸的垂柳上,如串串珠帘,闪闪发光。亭台楼阁,倒挂水中,水榭长廊,错落有致。放眼望去,群山含翠,连绵不绝,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天水一色,宛如瑶池。难怪大诗人,苏轼对西湖特别偏爱,挥笔泼墨,写下了这千古绝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从这首诗中足一见证这西湖的魅力所在。</h3> <h3>  漫步于历史的白堤之中,只见两边柳丝倒挂在水面上,好似一位害羞的少女,在那里梳洗着她的长发。知了在树杈上抚弄琴弦,鸟儿在丝间穿插吟唱,五颜六色的小花张开了笑脸,坐在树下的粉妆少女们,手中舞动着香扇,时而唱起小调,时而翩翩起舞,彩裙的飘逸给这千年的唐风宋韵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h3> 顺着丝丝珠帘的长堤,来到了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相遇的断桥上,站在断桥上,双眸紧闭,那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场景,此刻一一浮现在眼前,仿佛置身于白娘子与许仙的浪漫中,让人久久沉醉在其中。</h3><h3> 抬头看看天上时下时停的小雨,如薄纱一般,披在我的身上。低头欣赏一下桥下的荷花,只见“荷生爱桥下,碧叶如翠伞。粉妆风中摆,雨过香更别”。成群结队的红鲤在哪里悠闲自得,游来游去。桥上成双成对的恋人们,搂搂抱抱,亲亲我我,有的在不断的调整着双方的姿势,拍照留念。不一会的功夫,人们越聚越多,此时,说笑声,呐喊声,手机的咔嚓声,交汇在了一起,形成了断桥上独有的一部交响曲。这也让人们不难理解宋代大诗人,林升,就地写下了“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洲”。的美好诗句。</h3><h3><br></h3>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一叶小舟前,跟船夫谈了好久,最终以每小时80元价格定了下来。走上小船,开始了我们水上之旅,小船慢慢地向前划行,只见船浆的起落,好似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有节奏地拍打着水面,只见浆落水溅,瞬间把人打成几影,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夏天的妩媚吧?只见西湖四周的自然风光优美,青山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相映成趣,船嬉水波,叠浪拍岸,如琴声悠悠,扣人心弦。纵看整个西湖和天际,仿佛合为了一体,让人分不清那是水,那是天。此时,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若不是我身临其境,我不会惊叹这西湖的美丽画卷。</p> <h3>  船夫看上去得有七十四五岁的样子,人慈目善,说起话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小船上如同家人一般。闲谈中,我用手指着断桥请教道;为什么叫它断桥呢?老人家笑了笑说;那是因为一场雪后,桥上堆满了积雪,当太阳升起后,在暖暖阳光的照射下,桥南边的积雪很快就熔化了,而北边的积雪并没有熔化,当人们站在山上望下看时,就像桥断了一样。所以古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断桥。这就是传说中杭州三怪之一的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的美丽传说。</h3><h3> 船夫指着长桥对我说,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万松书院”读书时,俩人的感情特别浓厚,每次祝英台回家时,梁山伯都要前去送别。在桥上,梁山伯与祝英台,你送我来,我送你,来来回回就送了十八次,俩人谁也舍不得谁,桥虽不长,却情意深长,所以,后来人就把这桥称之为长桥。</h3><h3> 船夫介绍完了长桥后,把手指向了另一座桥,说那座桥就是“西泠桥”,是与苏小小有关的一座情人桥。因为苏小小的香魂一缕,从而变成了最能引发“自古佳人再难得,从今比翼罢双飞”。最感慨的桥。</h3><h3> “西泠桥”与断桥,长桥的爱情结局相比,少了圆满,多了无奈。无论是断桥上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相爱之情,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都是一种双方的守信与承诺,这种爱情夸越了时空,无论在世间遭受了多大的魔难,但永恒的爱情永放光芒,同时也让世人去感叹去赞美。而西泠桥上苏小小,则是一种孤独的爱,更是一种出自内心,却又永远无法得到报达的爱,这样的爱,在历史上也只有苏小小了。这三座不同的桥,被世人称之为西湖上的三大情人桥。</h3> <p class="ql-block">  细听着船夫那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西湖的来龙去脉,一时我也插不上一句话。趁船夫喝水的时间,我便插了一句话,问道,都说来你们南方,如果不看五头,就算白来。“走到南京看坟头,走到无锡看水头,走到苏州看桥头,走到杭州看妞头,走到上海看人头”。我这次来杭州,怎么一个妞头也没看到?船夫一听这话,差点呛着,对着我大笑起来,问道,你以前来过杭州吗?我告诉他,九十年代我来过,那时西湖边上有的是妞头,只要看到她们,心也就让她们给牵走了,再美的风景也无心去赏了。船夫笑嬉嬉地对我说,妞头啊!已经消失了三十多年了,因为,一等美女都出国了,二等美女都叫达官贵人包养了,三等美女不是在家生孩子就是看孩子,你上那看去?我这三十多年来也没看到过妞头啦。别看船夫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说起话来也蛮逗的。一阵笑声过后,小船慢慢地靠近了夕照山,我给船夫留了一包香烟,两瓶矿泉水,船夫很欣慰地接受了,他指着草丛中的台阶说,你们顺着这台阶往上走就到雷峰塔了,去吧,我在这里等你们。</p><p class="ql-block"><br></p> <h3>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建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被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之为“雷峰塔”。旧塔于一九二四年倒塌,二00二年重建。</h3><h3> 我们沿台阶而上,远远的就听见那“南屏晚钟”的雄厚钟声。来到雷峰塔前,门票每人八十八元,购票后,进了雷峰塔,来到第二层,让我眼前一亮,门洞的上方,环绕着《吴越造塔图》的雕刻壁画,壁画中所展现的都是当时人们建造雷峰塔的全部过程。</h3><h3> </h3> <h3>  来到第三层,周围全是用精制的黄杨木雕,上面雕刻着我们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只见件件组雕,出神入化,完美到极致。特别是那组让人荡气回肠的《水漫金山》组雕,让人难以致信的雕刻手法,把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与真人没有什么曲别,从一个眼神,到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让人赞叹不已,从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中,可以看出大师们,从设计,到雕刻,都负出了毕生的心血。</h3><h3> 塔的第四层,布满着雷峰夕照的画面及整个西湖的山山水水。雷峰塔的顶上,雕刻着一朵硕大的莲花,周围襄钦着二千零二个度金的佛片,寓意着新塔是在两千零二年建成的。可见设计者们的良苦用心。纵观整个雷峰塔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光芒四射。</h3><h3> 走上观景台,眺望四周,整个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东有“柳浪闻莺”,西有“苏堤”,北有“白堤”,观赏“三潭印月”的最佳位置,就在我们的脚下,那一幅幅如瑶池般的画卷一一展现在眼前,此刻就像大诗人王之涣诗中所写的那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感受着诗中的韵味,赏着绣丽的景色,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此时,让人心旷神怡,久久的不愿离去。西湖,不愧为是敢于天宫媲美景的“人间天堂”。开心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又到了该回程的时间了,再见,雷峰塔,再见,永远不老的神话之塔。</h3> <h3>  我们回到了小船上,在返程中,向船夫问起了“楼外楼”,船夫就给我讲了一段特别感人的事情。</h3><h3> 在1973年9月16日,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会谈结束后,总理来到了杭州。因总理的祖籍是浙江绍兴,他很喜欢楼外楼的杭州菜。于是总理请了他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同到楼外楼吃饭,中午11点多,他们来到了楼外楼。</h3> <h3>  大家坐好后,服务员就开始上菜,每上一道菜,总理会非常开心地给大家讲解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及风土人情,总理一边吃,一边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来,来,大家一起来尝尝这绍兴的霉干菜蒸肉,这是豆芽菜,这是霉千张,这是有名的西湖醋鱼,这是油爆大虾,这是叫花鸡等等,大家和总理都吃得非常开心。</h3> <h3>  饭后,总理让秘书去接帐,当时陪同的浙江省领导赶忙出来阻拦,连说,这顿饭就不必让总理付钱了,还是有省委来报销吧!</h3><h3> 总理一听,很不高兴地说,今天是我请大家吃饭,这钱怎么能让你们报销呢?这当然由我个人来支付啰!</h3><h3> 这顿饭,楼外楼只收了10元钱,总理一听才10块钱,便说,这么多菜10块钱怎么够?你们要按照实际标价来收足,结帐人员又只好加了五元,一共收了15元钱。总理一听又让秘书加了5元,这顿饭一共支付了20元。总理离开后,所有的楼外楼工作人员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的总理。</h3><h3> </h3> <h3>  付过钱的总理,仍然放心不下,心想,楼外楼是不是少收了他的钱。到机场后,总理又按排秘书给了机场的服务人员10元钱,让他们转交给楼外楼。、</h3><h3> 按照当时所有菜品的明码标价算下来,总理这顿饭一共花了19、5元,后来楼外楼把多余的10、5元,通过银行,寄回北京,还给了总理。说到这,船夫有些哽咽了,眼睛里泛起了泪花。这就是人民的总理啊!一生一尘不染,一生只为人民,你是华夏民族史上,最耀眼的那颗星星,我们永远怀念你。</h3> <h3>  小船快要靠岸的时候,老人家对我说,你如果下次来的话,最好是在三四月份,那时堤坝上柳丝婀娜,桃蕾初露,翠绿的柳丝漂浮在水面上,在春风的作用下,柳丝迎风婆娑,好似一位位刚要出嫁的少女,在那里舞动着她们的腰肢。在一块过了很久的邻居,桃花刹时也不敢寂寞,好不顾忌地呈先恐后地绽放出她们的笑脸,来与柳争宠。抬头看去,桃花浅笑粉妆,柳丝婀娜多姿,小草碧绿,小花幽香。再回头望去,群山玉翠,鱼虾跳跃,画舫悠悠,能让人真正找到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h3><h3> 明代诗人,王稚登,在《十锦塘》中写到,“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蝶舞绕花间”。短短的一首诗,就把堤坝上的美景,描述的淋漓尽致。</h3> <p class="ql-block">  小船渐渐地靠近了岸边,为了表达对船夫的感激之情,付上了足够的船费,后又给船夫留了点山东特产,与船夫来了个深深的拥抱,告别了船夫,踏上了回旅馆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地喑了下来,我恋恋不舍得走在西湖的林荫小路上,两旁的路灯也开始慢慢地亮了起来,柔和的灯光映衬着迷人的景色。当西湖上那沉鱼落雁般的容貌慢慢被暮色掩去时,整个西湖对岸的灯光亮了起来,所有的灯光一起投向了湖面,刹时一片金碧辉煌,宛如仙境一般,湖面倒影着流光溢彩,又宛如一座水晶宫,朦胧而又透亮,此时不施粉黛的西湖,雍容华贵,娇艳无比。“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非你莫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