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涠洲岛二日游图片

黑色幽默

<h3>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h3> <h3>  涠洲岛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岛内景区包括鳄鱼山景区、滴水丹屏景区、石螺口景区、天主教堂景区和五彩滩景区等。</h3> <h3>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h3> <h3>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h3> <h3>  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h3> <h3>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h3> <h3>  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h3> <h3>  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h3><h3>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h3> <h3> 光绪二十余年,涠洲由雷州正式划归合浦县管辖,置涠洲巡检司,军事建制隶属于龙门协的永安营。</h3><h3> 宣统初,归属合浦县的靖海团,设“公局”民政机构于岛上。</h3> <h3>  民国初至1931年,先后属合浦靖海团和合浦第二自治区辖镇。</h3><h3> 1936年至1949年,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镇。</h3> <h3> 1938年9月13 日起,涠洲岛沦于日寇野蛮统治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本岛成为日寇威胁侵扰我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h3><h3> 1945年6月18日,涠洲岛人民奋起歼灭残寇,涠洲光复,归县领的乡建制。</h3> <h3><br></h3><h3>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涠洲,初设乡人民政府,直隶于合浦县。同年8月起,归北海镇人民政府管辖。</h3><h3> 1953年改设第三区, 分设涠东、涠西、涠北、南湾四个乡。</h3><h3>1959年改为涠洲公社。</h3> <h3> 地质地貌:</h3><h3> 涠洲岛位于广西沿海大陆架之上,3亿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亿八千五百万年之后一直处于陆地状态。直到五千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早期,此处仍处于干燥炎热的大陆气候环境中。到2500万年开始北部湾地区才大规模沉降,形成浅海陆棚,到300万年北部湾北部海水又渐渐退去,一直到90万年之间,涠洲岛又成为陆地,呈现风化剥蚀状态。气候仍然温暖潮湿间或出现干旱。</h3> <h3> 90万年之后的中更新世早期,涠洲岛又一次处于海平面之下,直到23万后的晚更新世后期,涠洲岛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现出现今的样子。在250万年之后到7000年之间涠洲地区发生了至少四期数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岛上地层主体。这中间涠洲岛多次发生海洋风暴以及地震及引发的海啸, 加上平时海水与海岸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现今涠洲洲岛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海滩地貌。</h3> <h3> 位置境域</h3><h3>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经纬度范围为20°54’-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