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巴尔干之旅(十)— 小国的惊喜

多伦多小珂

告别了杜布罗夫尼克,我们继续上路。 旅行在外,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在克罗地亚的一个礼拜就这么过去了。回想一下,萨格勒布,十六湖,扎达尔。。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随着我们一路向南,眼前的景致也慢慢有了改变。右手边的亚得里亚海没有先前那么壮阔了,但左边的群山,却越来越险峻。 上午9点半,我们来到克黑边境。 跨过此处,我们算是正式告别了克罗地亚。 至此,我们终于进入了此行的第二个前南国家 -- 黑山。 前南斯拉夫有两个带黑字的国家: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和黑山 。只是前者的黑是音译,而后者的黑却是意译。 黑山的正式名称是蒙特尼哥罗(Montenegro),其中Monte是山的意思,而Negro是黑的意思,于是中国人就直接把这个国家--蒙特尼哥罗,称作黑山。 公元6世纪末和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9世纪,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区建立“杜克利亚”国家(Duklja)。12世纪末并入塞尔维亚,14世纪黑山(当时称为泽塔)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占领了泽塔的大部分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又和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一起组成了新南斯拉夫,并成为六个联盟共和国之一。 本次巴尔干之旅之前,我对黑山这个国家知之甚少。进入黑山以后,我却不由地大吃一惊。没想到人口只有60来万,面积只有1.38万平方公里的这么一个小国,满眼所及,景致居然是如此的雄浑。 处处可见高耸入云的黝黑的大山和美丽如画的峡湾。 虽然行色匆匆,但眼前的美景,还是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来,在水边静静地坐一会,就这么看着,黑色的大山,蔚蓝的峡湾,洁白的游船,青葱的树木。。。 <p>在前南斯拉夫六国里面,黑山最小。它没有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强大综合实力,也没有斯洛文尼亚有钱。但是,黑山人有义气。</p><p><br></p><p>前南斯拉夫独立战争中,虽然塞尔维亚和俄罗斯都信仰东正教,可俄罗斯还没缓过劲,自身都难保。西方支持克罗地亚,而波黑也有自己的强大支持者,塞尔维亚可以说举目无亲。波黑战争,其实和黑山没多大关系,它本可以站在城楼观山景,但是,它却选择了和塞尔维亚,具有共同宗教信仰(东正教)的兄弟站在了一起。</p> 南斯拉夫崩溃后,塞尔维亚想接着用南斯拉夫这块招牌。可塞尔维亚如果自己单独打出南斯拉夫的旗号,是很难站住脚的。塞尔维亚就希望黑山留下来,黑山也同意了和塞尔维亚组建新的南斯拉夫。为了区别前南斯拉夫,他们把新南斯拉夫称为南联盟。这是前南斯拉夫仅余的血脉了。<br><br>黑山于是成为塞尔维亚在新南联盟中唯一的伙伴。在祖国分崩离析的时候,黑山人的支持使得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延续下来。 <p>塞尔维亚是内陆国,而黑山就堵在他们前面,濒临亚得里亚海。拉来黑山,塞尔维亚就有了出海口。</p><p><br></p><p>可惜美好的理想,却赶不上骨感的现实。黑山和塞尔维亚组建南联盟时,人均收入还有3000美元,可到了1999年,黑山人的人均收入竟只有900美元(塞尔维亚也一样)。看到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投靠西方,人均收入上万美元,黑山人开始有二心了。</p><p><br></p><p>2002年,黑山和塞尔维亚达成协议,南联盟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那个时候看新闻,总有些困惑,因为一会是波黑,一会是塞黑。<br></p> <p>2006年5月21日,黑山人投票,55%的人选择离开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无奈,只好承认黑山独立。其后黑山加入北约,成为北约最小的小兄弟。</p><p><br></p><p>下图是某一次北约会议,黑山总理挡住美国总统川普的路,被特朗普一把推开。黑山人倒看的开,觉得这才是川老大应该有的样子。</p> 这以后世界上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个现象:有海军的塞尔维亚,却没有海,全盛时期的塞尔维亚海军,有80多艘舰艇,但现在却变成了河军,只能在内河巡游;而拥有出海口的黑山,却认为自己国家有北约罩着,不需要养强大的海军,他们把前南斯拉夫在这儿建立的海军基地改成了游乐场,现在只拥有两艘来自前南斯拉夫的老旧舰艇来充门面。 在巴尔干地区旅行,在惊异于中世纪文化的灿烂的同时,我也不时地为近代史在这块灾难深重的土地上留下的印迹而心痛。 进入黑山的第一个目的地 : 号称黑山最美小镇--佩拉斯特(Perast)。 佩拉斯特是名副其实的小镇,小镇位于科托尔海湾,全长也就2-3公里,宽度也就几百米。但黑山人对小镇的保护非常好,所有汽车必须停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然后步行几公里走入小镇。 小镇虽然不大,却有16座教堂。 小镇大部分建筑建于300到400年前的威尼斯共和国时期,由此可以想见昔日威尼斯时代的辉煌。 海岸用白色的石块砌成堤,沿海边只有一条贯穿小镇东西的主路。 佩拉斯特钟楼是小镇最高的建筑。 佩拉斯特的地标是相邻很近的两座湖心岛:大一点的岛是人工岛,名字是岩石圣母岛(Our Lady of the Rocks) ,据说1452年7月22日,来往的海员在这儿发现了暗礁和圣母玛丽亚怀抱耶稣的圣像,从此以后,轮船出海前路过这儿都会祈求圣母保佑,轮船回来的时候,会在这儿放下一块石头以感谢神灵。久而久之,这儿就形成了一个小岛。1452年,当地人在岛上修建了一座教堂。 据说,直到今天,每年的7月22日,当地村民都会驾着自家的小船来到这人投下一块石头,以继续表达对圣母的敬意。也许若干年过去,这儿要出现第二座人工岛了。 小一些的岛是自然岛,名字是圣乔治岛( Island of Saint George),岛上有一座修道院和一座墓地。墓地里埋着死去的船员。 目前只有人工岛对外开放,只是要上去必须租船。 我们租了一艘小木船,船老大非常友好,价格也非常便宜。也许是刚刚离开商业气息极浓的杜布罗夫尼克,黑山人让我感觉特别质朴。 开船后,船老大特批LG可以坐在船头的舱顶,以便于他拍照。 泛舟在群山环抱中的科托尔海湾。。 小船停靠在岩石圣母岛。 教堂的神甫在我们眼前一闪而过。 回程的船上,轮到我和儿子坐在船头。美丽的佩拉斯特,让我想起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虽然后者号称是世界最美小镇,但和佩拉斯特相比,哈尔施塔特游人太多,太过喧嚣,我更喜欢佩拉斯特,她就这么静静地立在海边,等着有心人来发现她的美丽。 上不了圣乔治岛,好心的船老大驾船绕岛一周,让我们好好看看。 坐在海边餐厅,看着眼前如明信片般的景色,此时此刻,我们也在画中。。。 告别佩拉斯特,午后我们抵达科托尔(Kotor)。 科托尔和佩拉斯特一样,市里是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的。于是LG把住处定在了科托尔城外的小镇Dobrota。但奇葩的是,住处没有门牌号码,没有具体地址,对方只是给了一个GPS的坐标。谁想到连这个坐标都是错的,误差起码有5公里。 但主人Vuk非常热情,一路用电话和我们联系,给LG指引方向。 终于到了,天了,如此漂亮的一座小楼。 小楼紧邻峡湾。 站在阳台,眺望峡湾,我,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