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樱霞

<p>  怀着无尽的思念谨以此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母亲,以寄托我无限的,深深地怀念!</p><p> 虽然父亲母亲千古永失音影,但他们的思想却渗透在子女们的骨髓,精神不死,风范长存!父亲母亲的音容笑貌和对我们的教诲,会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父亲母亲的灵魂和精神将会永驻人间!也会永远激励留下来绵绵怀念他们的儿女们,不忘初心传承遣愿,努力奋斗再创新梦!</p><p> 永远深切的怀念我敬爱的父亲母亲!</p><p> 儿子:牧仁</p><p> 于2020年8月1日</p><p> </p><p><br></p> <p>  我的父亲赵喜华,1930年12月22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为卓盟纵队,1948年10月改编为内蒙古骑兵师。</p><p> 父亲17年的军旅生涯中先后几次授奖: 1948年在卓盟纵队荣立二等功。1949年在内蒙古骑兵师三师因工作表现突出荣立小功一次。1954年在骑兵师五师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团党委嘉奖一次。 1954年10月在河北太平庄参加国庆受阅集体受嘉奖一次。1955年授予准尉军衔。 1956年授予解放奖章一枚。 1956年4月25日奉国防部长彭德怀命令授予少尉军衔。 1962年7月1日批准晋升为中尉军衔。</p> <p> 我的母亲韩素珍出生于1938年阴历2月初2。母亲善良温柔,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们的楷模!母亲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而热情,给人以无穷的力量!</p> <h3>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呕心沥血哺育我们健康成长!</h3> <h3>我的父亲母亲留影于北京。</h3> <h3>父亲母亲与我们的大哥,大姐!</h3> <h3>父亲母亲与我们的大哥、大姐、二姐。</h3> <h3>母亲与我们的祖母以及伯母们。</h3> <h3>父亲与家人。</h3> <h3>母亲与亲密战友。</h3> <h3>母亲以及她的同事们。</h3> <h3>大哥,大姐。</h3> <h3>父亲与他亲爱的战友们。</h3> <h3>父亲的光辉岁月!</h3> <h3>  内蒙古骑兵,英雄的代名词。他们在血雨腥风中横刀立马,驰骋疆场,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立付出青春的热血与生命;新中国成立后,3次参加国庆阅兵仪式,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h3> <h3>骑兵第三师</h3><h3> 1946年7月,八路军晋察、晋绥部队围攻大同时,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先遣第一路军官兵在海福龙率领下,在山西省阳高县八里台起义。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将这支蒙古族武装划归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并编为内蒙人民自卫军骑兵第五支队。海福龙任司令员。1946年11月编为内蒙人民自卫军第17师,海福龙任师长。1947年8月调卓索图盟整编后编入卓盟纵队。经中共冀热辽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批准,1946年9月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在赤峰组建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相当师的编制。白云航、孔飞先后任司令员;</h3><h3> </h3><h3> 东蒙自治军骑兵第四师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四师,和子章、阿民布和先后任师长,政委乌力吉那仁;1948年9月,东蒙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与卓蒙纵队合编为骑兵第10师,孔飞任师长;1949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骑兵第三师。</h3><h3> </h3><h3> 1、原蒙骑四师(1946.1-1948.10)</h3><h3> 1946年1月16日,东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科右前旗葛根庙召开。19日,发表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宣告》,宣布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同时组建了民族武装东蒙古人民自治军(6月3日改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计有第1、2、4、5、6五个师的建制。由昭乌达盟地区组建了骑兵第4师,和子章任师长,下辖6个团3000余人。</h3><h3> 1947年2月,在昭乌达盟组成蒙汉联军,对骑兵第4师进行了初步整编。同年9月,阿民布和接替和子章担任师长,政治委员乌力吉那仁,参谋长郎布仁钦,政治部主任刘昌。全师缩编成两个团。原三十四团与三十六团一部编为三十一团,团长确吉敖斯尔,政委斯布吉德道尔吉;原三十二团与 三十五团余部编为三十三团,团长包英昌,政委张华廷。</h3><h3> 2、原卓盟纵队(1946.9-1948.10)</h3><h3> 1946年9月8日,根据冀热辽军区命令,在赤峰翁牛特旗组建了卓索图盟纵队(简称卓盟纵队)。由白云航任司令员,孔飞任副司令员(后接任司令员),田户任副参谋长,金起铣任政治部主任,乌兰任副主任。下辖由卓盟保安队改编的第一支队,支队长鲍琦,政治处主任席达。由敖汉旗支队改编的六支队,支队长李海涛,政委由乌兰兼任。一支队是以内蒙古自治学院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织起来的,一开始就有党的组织,军队素质好,多次参加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和围剿土匪的战斗,到1947年底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六支队是敖汉旗开明绅士李华亭组织的地方武装,1946年10月被我党改编为卓盟第六支队,兵力共四五百人。还有原在阜(新)、义(县)、北(票)地区活动的十一、十三两个支队和喀喇泌左、中旗两个旗支队。各支队大多是单独作战,需要时相互协同作战。只有一支队和卓盟纵队司令部在一起活动。</h3><h3> 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统一整编,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时辖内蒙古骑兵第1、2、3、4、11、16师及卓盟纵队、警卫团、独立3团、独立5团等部,约2万余人。</h3><h3> 3、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1948.10-1949.5)</h3><h3> 同年10月23日,骑兵第四师与卓盟纵队在林东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师长孔飞,副师长阿民布和,政委乌力吉那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昌,副师长兼参谋长慕汝瑞,副参谋长包英昌。下辖2个团:原四师三十一团与三十三团合编为三十一团;原卓盟一支队整编为三十三团。还包括卓纵六支队,但军事上这个支队受冀热辽军区二十一分区指挥。</h3><h3> 4、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1949.6-1950.10)</h3><h3> 1949年5月10日,骑兵第十师奉命调离林东,赴哲盟突泉县整训。5月29日内蒙古人民解放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 6月1日,骑兵第十师在突泉与昭盟军事部所属三十二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下辖3个团:原十师三十一团改为第七团,原十师三十三团改为第八团,从昭盟军事部划入十师的三十二团仍称第三十二团。</h3><h3> 1950年10月,内蒙古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精简缩编的指示,撤销骑兵第三师建制,原三师师直机关一部和所属第八团划入呼伦贝尔盟,组建盟军分区;第三十二团划归呼纳盟公安大队;原七团划归兴安盟军分区;从师直和各团抽一批干部组建了上述各盟旗县武装部</h3><h3> 师长 孔飞</h3><h3> 政委 刘昌</h3> <h3>  当年年仅23岁的父亲作为骑兵师这只英雄部队的一名骑兵,在天安门广场有幸参加了受阅部队方阵,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h3> <h3>内蒙古骑兵,他们的身影在历史尘烟中渐渐远去,但在内蒙古各族儿女的心上他们却从未离开,他们生命的荣光就镌刻在五星红旗之上,镌刻在北疆猎猎长风之上,镌刻在草原的高天流云之上……值此新中国成立70华诞生日之际作为骑兵的后代,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