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

宋老头

<h3>  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如凤凰一般,卓立于山西东北边缘。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代修筑的城垣雄关,实为三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北方锁钥”之称。</h3><h3>  大同,如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塞上明珠。这个曾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小城,千百年来,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原华夏文明化与北方游牧民旅文化在此交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h3><h3> 大同,是我国北方的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大同境内的古迹众多,全国有名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九龙壁等著名景点都聚集于此,很多来大同旅游的游客起初就是冲着这些景点来的。大同市为北魏时期的都城,同时还是辽、金时期的陪都,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h3><h3> 时日变迁,当下许多的古都风貌都已经淡化,而大同却还保留着更多历史旧貌,更多的历史痕迹。行走在城市街头巷尾,或者走进华严寺、善化寺,登上古城墙,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历史的厚重感。</h3> 大同古城墙 <h3>  大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这里当然也少不了古城墙的存在了。古城墙是大同市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形像呈齿轮一样的梯形结构,造型独特,结构坚固,在历史上的重大战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也被称为“北方锁钥”。↓</h3> <h3>  大同城墙设有四门,分别为: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中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h3> <h3>  落日余晖下的城墙分外美丽,天边的那一片火烧云分外耀眼,此时的美丽不可名状。↓</h3> <h3>  夜晚的古城墙尤其美丽迷人,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大同古城上一座座城楼的灯光亮起,将古城墙装点的分外美丽。↓</h3> <h3>  夜色中的城楼在流光溢彩的灯光点缀下,显得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给这座城市平添了一种迷人的气息。↓</h3> 大同钟鼓楼 <h3>  古代,大同是一个楼台牌坊林立的城市。太平楼、钟楼、鼓楼等高大建筑使大同城市形象和品位在塞外别具一格。一般而言,古城的钟楼与鼓楼都是并蒂出现的,相距不远。</h3> <h3>  鼓楼: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鼓楼外观呈方形,面阔、共三层且均为进深三间,底层砖石砌成,中为十字穿心门洞,行人可纵横通行。这座三檐楼阁的下两层是木结构建筑,上层置大鼓面,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h3> <h3>  钟楼:大同钟楼位于大同古城清远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平面为正方形,下层每面三间,空其当心间为门。两侧次间悉砌砖壁。↓</h3> 鼓楼东街 <h3>  大同鼓楼东街在历史上是大同古城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街道。据资料记载,旧时的鼓楼东街街道商铺遍布,酒肆林立,商贾往来,一派繁华景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同鼓楼东街是经过修复的。街是老街,民居也尽量保留了原样。那些具有历史感的砖石构件、老的房梁、门楣、壁画等等,还有街道上的拴马石、饮马槽,以及古街上的多个老门楼,都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来。</h3> <h3>  修复后的鼓楼东街,通过修旧如旧,体现了古城沧桑的历史感,再现了古街的市井风貌。↓</h3> <h3>  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精美的砖雕、考究的门楼、富丽的照壁,那如诗行一样整齐排列的房顶瓦当、造型别致的猫头滴水、形象生动的屋顶兽脊,那精湛的技艺、精细的做工、精巧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h3> <h3>  山西人喜食醋,老街上随处可见一些手工醋作坊。↓</h3> <h3>  一坊一归依,坊巷间,与邻里相谈甚欢,院子里,和家人品酌闲谈。坊巷生活,至今还在上演,代代传承。↓</h3> <h3>  这里的明清建筑记录着古城大同历史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彰显着古城大同不可或缺的文脉和肌理,飘散着古城大同浓烈的古韵气息和令人格外亲切的味道。↓</h3> <h3>  大同关帝庙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占地规模12000平米,为世界“八大关帝庙”之一。↓</h3> 下寺步行街 <h3>  大同下寺坡街位于大同市教场街东路口,是一条布满古代建筑的步行街。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还有琳琅满目的珠宝店,古代器具可谓是应有尽有。在这条古味浓烈的大街上,还有大同市最大的佛寺——华严寺,华严寺前方有个华严广场,到了夜晚非常漂亮。</h3> <h3>  大同的夜晚,繁华而热闹,美丽而迷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老街就变成灯的海洋,光的世界。↓</h3> 华严寺 <h3>  华严寺是我国保存的较为完整的辽代古建筑群,现如今寺中还留有许多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画。华严寺内最大的看点就是薄伽教藏殿内“合掌露齿菩萨”佛像,这座佛像线条优美,面带微笑,是我国非常珍贵的佛教文化瑰宝。</h3> <h3>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h3> <h3>  华严寺的观音殿,观音殿内供奉了一尊新塑的观音站像,走出观音殿就是下华严寺的山门。↓</h3> <h3>  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h3> <h3>  华严宝塔: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h3> 清真大寺 <h3>  清真大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座寺庙建筑古朴,结构严谨,整个建筑既有我国传统汉式木结构特征,同时也带有典型的阿拉伯风貌,它也是我国唯一在《二十四史》中有记载的清真寺。</h3> <h3>  阿拉伯经典建筑艺术巧妙糅合的殿堂式建筑群,整体建筑构思精妙、富丽堂皇,处处散发着古老和文明的芳香。↓</h3> 九龙壁 <h3>  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在当今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并且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一座九龙壁,看点十足。</h3> <h3>  九龙壁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h3> 云冈石窟 <h3>  云冈石窟不仅仅是大同的代表景点,它也是山西省面向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在全国的知名度相当的高,乃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石窟的雕像有5万多尊,雕刻工艺精湛,雕像生动形象,将中国传统艺术与印度、西域等地区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十分的震撼。</h3> <h3>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h3> <h3>  云冈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h3> <h3>  “五华洞”是对云冈石窟第九至十三窟的俗称,这五个窟因为清代修缮时施上了泥彩绘而得名,也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彩绘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十二窟,第十二窟俗称“音乐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一个。前室北壁上,莲花盛开,飞天起舞,乐伎弹奏……琳琅满目的浮雕好像一座乐舞殿堂,华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h3> <h3>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h3> <h3>  云冈石窟第20窟是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h3> 北岳恒山 <h3>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自然是取其居北的位置。《太平预览风俗通》记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也就是説,因恒山位居北方,其道恒久,为恒常之所,故曰恒山,也叫常山。很多人认为恒山名气风光略逊于华、泰二岳,但其实名山自有成名的道理。</h3> <h3>  恒山又名玄武山,它是我国“五岳”中的北岳,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相传张果老就是在此修仙问道的。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视野开阔,整个恒山的景色十分优美,峭壁之上还长着许多古松,显得绝世而独立。↓</h3> <h3>  恒宗岩 恒宗两大字13米,宽6米,为明成化30年(1494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h3> <h3>  唐代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h3> <h3>  恒山,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自古就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h3> <h3>  真武庙,真武庙始建于魏初,建筑面积仅次于北岳恒宗大殿。民间遵真武为总镇北方巡察,神力无穷,管生育,调风雨,知吉凶,避灾恶,司福禄,主夭寿。北岳恒山是诰封之地,历代帝王祭祀恒山均需在真武庙大殿前停旨,恭敬焚香设供。↓</h3> <h3>  斋醮法事, 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仪式, 即供斋醮神, 借以求福免灾,,是为群神诸仙、 祖先鬼灵而立。↓</h3> <h3>  坛场庄严殊胜、幡幢招展、道乐悠绵;道长焚香诵经、上章通疏、如法如仪;善信虔心礼拜、欢喜踊跃、共沐神恩。↓</h3> 悬空寺 <h3>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而得名。建成于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h3> <h3>  在恒山的脚下,远远的就能看到悬在半山腰上的悬空寺,这整个寺院都是悬在陡峭的崖壁上的,寺院利用陡峭的凹凸部分巧妙的依势而建,建好的寺庙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悬在半空中一样,错落有致而又富有节奏感。↓</h3> <h3>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结构奇特壮观。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楼阁间设有栈道相连。↓</h3> <h3>  悬空寺最高的建筑三官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上端支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楼阁的悬空和行人在走廊上的安全通行。↓</h3> <h3>图片:宋老头</h3><h3>编辑:宋老头</h3><h3>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h3><h3>2019.10.10日编撰于大同长城世家主题酒店</h3>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