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参加巅峰户外运动学校的高校社团登山技能公益培训时,机缘巧合下和张艳杰老师搭档沿玉珠峰北坡二号冰川传统路线进行了玉珠峰攀登,登顶后沿南坡路线下撤到南坡大本营。 摄影/张艳杰</h3><h3>攀登行程D1:北坡大本营-C1,D2:C1-冲顶-南坡大本营。</h3><h3> 本次攀登北坡全程都有电信信号覆盖,南坡基本无信号。 
这是第四次攀登雪山,第一次3人小队登岗什卡于4600下撤,第二次随利涉大川登哈巴于4600下撤,第三次2人小队登岗什卡于4900下撤,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能否登顶无所谓,过程最重要,但于心底,需要一次登顶给自己信心。本次培训恰好提供了一个机会,一来会适应的非常好,二来会对冰川裂缝情况比较熟悉,出发前也查阅了现有的所有资料,做了准备工作。(下图是二号冰川,右下是我们在练习滑坠制动。摄影/有情) 
二号冰川。摄影/有情 <h3>一号冰川。摄影/有情</h3><h3> <h3>三号冰川。摄影/有情</h3><h3> 
西大滩初见玉珠。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 <h3>培训本营建在北坡约4200处,13日早上十一点大部队从本营出发,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冰川末端4600,换装备上冰川,约三点到达5050的悬冰川下方,这是我们的c1。这段冰川难度不是很大,可以solo,但考虑到人多,安全起见,教练要求在部分路段修路,我参与修了几段路。(左下大本营,远处西大滩。摄影/有情)</h3><h3> <h3>大本营。摄影/有情</h3><h3> 
大本营共建美好厕所…。摄影/有情 <h3>大本营吃瓜,黑冰新款F8102男款鹅绒羽绒服手感柔软、轻便易收纳,在培训期间起到了很好的保暖保温效果。摄影/邹旭</h3><h3> 
大本营XX。摄影/胡说 <h3>培训日下午返回大本营时水流很大。摄影/有情</h3><h3> 
英仙座流星雨,一颗拖着长尾巴的火流星。摄影/胡说 <h3>大本营星空。摄影/胡说</h3><h3> <h3>大本营星空。摄影/胡说</h3><h3> <h3>大本营星空。摄影/胡说</h3><h3> <h3>培训计划是第二天冲顶5690的卫峰后下撤并当天返回格尔木,而我和二位兄弟高校的小伙伴计划冲顶卫峰后轻装撤回本营,第三天上到c1位置并把营地推进到5920建c2,第四天冲顶主峰并下撤。因此这次去c1我只带了少许补给,能量胶没拿(准备留着后面几天用),赞助商的旗子没带(只带了社团旗)。但到c1后出现一个问题,两位小伙伴状态不佳,早早进帐篷休息了,我开始担心后面几天的攀登。(出发去C1。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h3><h3> 
培训时接近冰川的碎石坡,可见远处的大本营。摄影/胡说 
指导我们修路的宝龙老师,刚带队登顶珠峰、自主登顶博格达,个人能力超强,现在正带队攀登马纳斯鲁。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 <h3>通往C1的冰川及C1。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h3><h3> <h3>搭帐篷的时候赞哥挂了一条线让大家练习攀冰,我爬完一趟顶绳拆顶后翻上去,和几位小伙伴在赞哥、宝龙老师的指导下在裂缝区往前修路,天气逐渐变差,开始下小雪,过完裂缝区沿着冰坡又往上修了几段到相对平缓处,这时已经是漫天大雪,沿着路绳返回营地时,我的冲锋衣冲锋裤已经湿透,营地下的雨夹雪。(C1上方的裂缝区。摄影/有情)</h3><h3> <h3>5000米攀冰。摄影/陈之彬</h3><h3> <h3>裂缝区修路。摄影/胡说</h3><h3> <h3>裂缝区修路。摄影/邢哲魁</h3><h3> 
我在宝龙老师指导下继续往上修路。摄影/邢哲魁 
修路时我一直在考虑是否继续后面几天的攀登,并征求了宝龙老师的意见,他建议谨慎考虑,并说艳杰老师可能自己会登。到营地后发现两位小伙伴状态依然不佳,我有些沮丧,决定放弃后续攀登。在弄帐篷的过程中宝龙老师经过,我请他在艳杰老师旁边吹吹风,假如后续攀登的话能否带上我。平复一会情绪后进了帐篷,两位小伙伴已经烧好了水,我打算卫峰冲顶下来后再说放弃的想法。(C1营地的雨夹雪。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 
晚上九点,艳杰老师微信问我有无北坡路线信息,我把先前准备的资料全发了过去,就路线而言我已经基本能背下来。艳杰老师问我明天搞不搞,搞!我以为是明天去c2,艳杰老师说直接冲顶然后从南坡下撤,我很兴奋,判断了可行性,二人一拍即合,沟通了带的装备补给等。艳杰老师问我和俩小伙伴说了没,旭哥这时候睡着了,标哥表示直接冲顶强度会很大并,让我仔细考虑,并说会把帐篷炉头带下去。凌晨三点半我先起床,起床过程中他俩也醒了,我说我要直接去冲顶,旭哥表示不能接受,这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觉得对不住他俩,又觉得自己很委屈。
四点钟我和艳杰老师先于大部队出发,我们带了2个雪锥,3颗冰锥,50米绳子,一对技术镐,一支行走镐。出发前我请求西南交大磐石社的刘宇轩和黄鸿根帮把睡袋和相机带下去,二位毫不犹豫答应了,再次表示感谢。走完路绳段是两个连续的缓冰坡,有比较多的冰裂缝,不过还好不是很宽,裂缝都能看得见,可以跨过去,偶尔有一些暗裂缝,谨慎通过。到5690峰下的雪坡时,迎来了日出,大部队有几人追上并超过了我俩,赞哥在前面带路,我俩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我是每走30步休息一次,走的比较轻松。
冲顶卫峰的大部队。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 <h3>冲顶卫峰的大部队。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h3><h3> 
</h3><h3>日出。摄影/胡说</h3><h3> <h3>卫峰下的裂缝。摄影/有情</h3><h3> <h3>快到垭口时赞哥选择切到卫峰正下的雪坡再往上,一小段后赞哥杰哥感觉雪层不稳担心出现雪崩,于是我原路返回探路,绕开裂缝切到山脊的碎石坡上,发现沿着碎石坡可以上去。杰哥喊话让我休息一会先不要走,这时我太阳穴两侧突然开始发痛,可能是刚才喊话沟通几次的缘故,这是本次培训第一次头痛,非常难受,一直坐着不想起来,一步也不想走,很后悔刚刚大声喊话,同时担心攀登要提前结束。我磨磨蹭蹭经过几次休息终于到了5690,好几人超过了我。休息时刘宇轩给了我两个能量胶,艳杰老师给我喝了油茶,然后和兄弟高校合影,突然间发现头不痛了,满血复活的感觉真好。</h3><h3>接近垭口的雪坡。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h3><h3> 
接近垭口,赞哥绕开裂缝切向卫峰下。摄影/胡说 <h3>绕开裂缝切到山脊。摄影/飞翔的新西兰人</h3><h3> 
通往卫峰的山脊。摄影/胡说 <h3>山脊上看三号冰川卫峰及冰裂缝。摄影/有情</h3><h3> <h3>卫峰上看5920峰的刃脊。摄影/胡说</h3><h3> <h3>卫峰上和兄弟高校社团合影。摄影/明珍华</h3><h3> <h3>九点四十五和艳杰老师离开大部队,结组行进,目标5920峰。这是一段接近1000米的刃形山脊,刃脊上的美景让我俩兴奋不已。中间遇到几处暗裂缝,谨慎通过。杰哥领攀时,有一处他突然说感觉脚下声音不对,等我通过时感觉下面是空的,而且表层的雪一块一块往下滑,提心吊胆快速通过。我领攀最后一段,也是出发前最期待最担心的一段,但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没有感到恐惧。十一点左右收到宝龙老师的电话和微信,他们在下撤途中发现远处起云,担心变天,提醒我们注意天气。</h3><h3>出发前和杰哥合影,请忽略早上匆匆忙忙搞的头灯姿势。摄影/杨劲草</h3><h3> <h3>最喜欢的一张。摄影/张艳杰</h3><h3> 
杰哥领攀。摄影/胡说 
回望走过的路。摄影/胡说 
刃脊最后一段。摄影/胡说 
刃脊攀登途中,景色动人心魂。摄影/张宝龙 <h3>刃脊攀登途中,图上黑点是我俩。摄影/有情</h3><h3> <h3>快到顶时看见了玉珠峰真面目,十二点登上5920峰,峰顶周边布满裂缝。下到传统c2营地,短暂休息后继续沿着刃脊向6040峰前进,我们选择从6040峰下的雪坡横切到山脊,这段我领攀,本次最累最怕的一段,担心雪崩想快速通过,却走不动,几步就要一歇,雪很黏,每抬起脚都要用镐敲一下鞋子,体能消耗很大。到山脊时发现下到主峰底就可以爬最后大雪坡,于是收了结组绳,刚出发没走几步发现有一条很长暗裂缝,为安全考虑,结组并重新找路到主峰底下。</h3><h3>爬完刃脊到5920峰。摄影/胡说</h3><h3> <h3>5920峰上的美景,路线是从左侧6040峰的岩石下切到山脊再到主峰下。摄影/胡说</h3><h3> <h3>下到垭口。摄影/胡说</h3><h3> 
开始爬6020峰刃脊。摄影/胡说 
接近6040峰顶。摄影/张艳杰 <h3>从岩石下横切过去,主峰近在咫尺,却耗时三小时到顶。摄影/张艳杰</h3><h3> <h3>回望从5920峰过来的路。摄影/胡说</h3><h3> 
休息后收掉结组绳开始爬雪坡,杰哥在前面踩雪,我这时候喘的厉害有些跟不上,二十步一歇,走的很绝望。快到顶时天气开始变坏,北坡远处的云全都涌来聚集在顶峰南侧,南坡明显在下大雨,云很厚很黑,担心遇到雷电,我俩犹豫是否要等顶峰的云飘走再走,因此分几次在靠近顶峰位置避了约40分钟,杰哥联系了到南坡本营接我们的车。但云并没有散开迹象,于是决定快速通过顶峰到南侧,杰哥希望我们能走快点,但我走几步就要一歇,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看见了象征顶峰的那座铁塔,这时候是下午六点。
顶峰合影。摄影/胡说 <h3>社团旗子合影。摄影/张艳杰</h3><h3> <h3>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后下撤,五分钟后看见了南坡c1(约5600米)和大本营(约5050米),这时候云层已经飘向远方。开始下降时发现有暗裂缝,我们不知道南坡路线,于是结组下降,冰坡上有一层雪,因此下的很快,到一处碎石坡后解绳各自下撤,不多久到冰川末端,也是南坡c1处。在这里遇到许久未见的小海教练,一个很有潜力的夏尔巴,二十多岁就在登贡嘎。快八点下撤到南坡底部,这时我俩精疲力竭,从这到大本营是今天走过最长的路,终于在八点半到大本营上了车。经过西大滩时吃了羊肉砂锅,晚上十二点左右回到格尔木的酒店,没有洗澡,倒头刷了会手机便睡。</h3><h3>下撤途中,隐约可见南坡C1和大本营。摄影/胡说</h3><h3> 
南坡C1偶遇带队攀登南坡的小海教练。摄影/张艳杰 
南坡底部回望玉珠峰。摄影/胡说 <h3>登山结束了,这是第一次上5000,也是第一次上6000,数字只是数字,山难不难在于登山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无时不刻在变,这次全程好天气,没有遇到传说中玉珠峰可怕的高空风也是我俩的好运气,感谢漂亮的玉珠峰。</h3><h3>借用杰哥朋友圈说的话,内心的想法有机会就要去实现,作为一次真正意义上自主的攀登,内心的情感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真实的预知可能会要发生的风险,真实的感受每一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真实的回忆攀登的每一个片段,也正是这真实的情感让生命变得鲜活,经历了此次玉珠峰北坡攀登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也加深了许多,希望后续的日子里有更多触摸自己内心的机会!</h3><h3>最后,感谢艳杰老师对我的信任,艳杰老师是巅峰户外运动学校的资深教练,主管户外运动培训,长期在国外接受先进户外理念,教学经验丰富,性格温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也是北体在读博士,希望我们早日毕业。感谢宝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帮我带东西下山的小伙伴们。也感谢自己的坚持。</h3><h3>(全文完,感谢阅读!)</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