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穗简评【一诗一评】蒋兴刚篇《》疑问

紫穗穗

<h3><b>穗穗简评【一诗一评】蒋兴刚篇《》疑问</b></h3><h3><b><br></b></h3><h3><b>《》疑问</b></h3><h3><b><br></b></h3><h3>文/蒋兴刚</h3><h3><br></h3><h3>猫再次翻上屋顶。昨夜有寒霜铺路</h3><h3>每一步都处处小心</h3><h3><br></h3><h3>那种醒目的黄是给明眼人看的</h3><h3>从树上到地上</h3><h3>再被风送到屋顶上</h3><h3>仿佛让自己完整的走完了一生</h3><h3>……</h3><h3><br></h3><h3>把自己从事无巨细的生活常态中</h3><h3>剥离出来</h3><h3>一片树叶准备了一辈子</h3><h3><br></h3><h3>我不是那只晨练的猫,也不是</h3><h3>走上天葬台的一片树叶</h3><h3>我是谁?风尘与雨水也无能为力</h3><h3><br></h3><h3>穗穗简评:记得三月前,我曾读到过聂鲁达晚年的一部诗集《疑问集》,这是一部任何年龄的读者都能欣赏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聂鲁达单纯地回归到“人”的角色,他用神秘、有趣、荒诞不经的问题给人灵感,让被人遗忘的事实重新浮现。让我们可以直面自以为了解,其实却一无所知的一切。</h3><h3><br></h3><h3>而我今天浏览朋友圈,无意间遇见了诗人蒋兴刚的最新诗作《》疑问。一首好诗的诞生与遇见,有时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事。</h3><h3><br></h3><h3>一个好诗人,在日常的练笔与观察中,总能独辟蹊径,发现自然与生活画面里,隐藏的叙事与诗意的宝藏。</h3><h3><br></h3><h3>在这首把“疑问”标题,放置在篇名号之外的标题上,我就读懂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隐喻,这疑问其实作者,并不需要一个真正的回答,某种意义上,诗歌里已经一波三折地回答了……他以“疑问”做标题,同时也以疑问,作为文本内容的谜底。直接指向了“人生如谜”的疑问丛丛。</h3><h3><br></h3><h3>蒋兄,在漂亮传统的四段诗歌结构——起承转合里,以拟人化的笔墨,将动物的猫行和植物的叶舞,两种自然动态,在作者物我交融的观察与剥离里,揭示了人生如叶,缘来缘去,宿命天定。</h3><h3><br></h3><h3>其中的第二节,未曾刻意提及宿命之秋风,却秋意盎然,让人通过一片树上飘零到地上,而后又被肃杀狂飙的秋风,卷到了屋顶上的黄叶子,简白而铿锵地完成了一次诗意的观察与叙事。</h3><h3><br></h3><h3>让我惊艳是作者其后的两次转身,让这首诗一下子立了起来,有了诗骨与意蕴之魂魄。“一片树叶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诗仿佛神来之笔,将前面自然平常推进的叙事,一下子带入了诗意的表述。人如树叶,草木一秋的树叶,也如人的一辈子。物我分离,又物我交融。</h3><h3><br></h3><h3>其后,再次转身,作者否定自己是那只屋顶上嬉戏晨练的猫,也否认自己是那片“天葬台”上认命的树叶。这一刻,疑问出来了,那么目睹这一切的我,究竟是谁呢?!最后一句,作者以无比肯定的语气,风尘与雨水也无能为力,也就是更迭的时光也不能改变什么,以此加深了这种疑问的疑云。</h3><h3><br></h3><h3>一句“我是谁”,将一首悲凉的诗境,扭转乾坤,赋予了悖论思辨的色彩与哲学的深邃意味。有时,一首诗歌,仅仅展现一种复杂的心绪画面,它会提出问题,呈现疑问。却未必要寻求一种回答与完美。</h3><h3><br></h3><h3>人生有疑,才会不断的求解与叙事。诗人的眼睛,永远有别于常人,他善于发现与追问,就是诗意产生的根本与无限延展的表达力。聂诗人如斯,蒋诗人亦如斯。他们都善于在平常的事物里,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与疑问集。</h3><h3><br></h3><h3>现在,我在阅读完蒋兴刚的诗作疑问之后,记住了他的疑问——我是谁?风尘与雨水也无能为力。同时再次记起聂鲁达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 / 却只是为了分离?——世上可有任何事物 / 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h3><h3><br></h3><h3>读完他们全部疑问的“我”啊,此刻又是谁呢?!</h3><h3><br></h3><h3>2019.10.10,午时1.03分微信随手涂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