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开元寺

江南风

<h3>  泉州开元寺,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为古代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h3> <h3>  天王殿,与山门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殿内石柱上悬挂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h3> <h3>  拜庭,面积2800余平方米,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条石铺就。拜庭两边分列着八棵 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树下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以及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等。</h3> <h3>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在一般寺庙中少见,可惜不让拍照。</h3> <h3>  大殿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具有浓厚的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坍塌的印度教寺移用至此,体现了多元文化在泉州的交流融合。</h3> <h3>  甘露戒坛,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甘露戒坛为古代佛教四众弟子受戒之所,是我国佛教寺庙中仅存的三大古戒坛之一(另两处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h3> <h3>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1604年泉州湾10级大地震,震波及数省,但东西双塔却只是部分构件坠落,其余基本完好,可见其建筑设计堪称卓绝。</h3> <h3>  东塔名“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初为五层木塔,经过几次毁坏重修,易木为砖。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重建,通高48.24米。塔身外壁石像依照佛教五乘等级排列,自下而上逐层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等,共80尊。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既平均分散重力,又使塔外型更加生动美观。</h3> <h3>  须弥座束腰处雕刻有40幅佛经故事图,现存37幅。未全拍,幅幅精彩绝伦,泉州开元寺是个有故事、有文化的寺院。</h3> <h3>  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重建,先于东塔十年建成,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须弥座束腰处雕刻有40幅花卉鸟兽图,没有东塔佛经故事图精美。</h3> <h3>  “麒麟壁”,建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原安放在泉州府城隍庙前,70年代初移砌到开元寺加以保护。麒麟身披铜钱,脚踩文笔,以前地方官上任时候都要到城隍庙里参拜,这面麒麟壁就是告诫地方官,做官要是只爱金钱,践踏文法,必然会如同此兽四不像。在麒麟两边,一边壁上有猴子捅马蜂窝,代表封(蜂)侯,一边壁上有人在拜大象,寓意拜相,意思就是只要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就能封侯拜相。</h3> <h3>  檀樾祠,始建于唐,奉祀施主黄守恭禄位。檀樾祠坐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格局,共四进,并配有东护厝,硬山顶,砖木石结构。</h3> <h3>  尊胜院,现为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书法艺术达到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境界。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人,也是在我国画界开创人体写生的第一位教师,培养出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等名人。1918年弘一大师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后十四年云游福建,曾驻锡开元寺,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h3> <h3>  祖堂、五观堂、水陆禅寺。</h3> <h3>  安养院,与寺庙相结合类似养老院的慈善机构,是佛教徒念佛养老的地方。</h3> <h3>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古船于1974年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残深1.98米。出土后立即在考古界引起轰动。沉船出土物和科学考证表明这是13世纪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它揭开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宋代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十分发达,而造船技术在同一时代领先于世界的,就是泉州。</h3> <h3>  寺院内保存的古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万山第一”石刻,应是米芾为泉州清源山的题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