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纵深方向延伸,为弘扬愚公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当代人“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县中医医院党员干部一行人于寒露过后的第一天从通渭县城出发,沿着通榜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驶60min,途径红色重镇榜罗会议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之后稍作休整。继续前往张川村许堡社,汽车行驶到村口水泥硬化路的尽头时,突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只见漫山遍野尽是密密麻麻的树林,远看层林尽染,与周围山峦的荒凉萧条形成巨大的反差。</h3> <h3> 我们一行人向着绿色的最深处行进,很快到了一个门楣上题有“丹枫园”字样的家门口,在雕花的木质门厅,门楣上“全国绿色小康户”的牌子熠熠闪光。入门,一条干净的砖铺小甬道两旁,两排松树苍劲挺立,精神抖擞。头顶上空,小鸟歌唱,甬道上,小猫小狗嬉戏。再向前,穿过矮墙的月亮门,由甬道进入院子后视线豁然开朗。近处,木质结构的正厅和对面的凉亭精致气派。远处,放眼向对面的山坡望去,松柏绿树黄叶尽收眼底。在许志强的带领下,我们进入“芳草园”,沿着一条小道走到半山腰,老人高兴的说:这里有一条秘密通道,走过这条密道的人已不计其数。他在前面带路,看似很狭窄的一条通道,我们本能的低下了头。老人告诉我们:当初设计这条通道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叫我们挺胸抬头往前走,边走边告诉我们当初设计这条通道的初衷与寓意是在困难面前不能妥协,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挺胸抬头坦然面对。跟随老人走出密道,站在最佳的观景位置,村子两边的沟坡上全被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林海披上翠绿色的盛装,走进林场,不仅可以看到长势良好的云杉、龙柏等多种常青树,还能见识到棕榈、海棠、椰子等难得一见的南方树种。</h3> <h3> 随后应兄弟俩的热情款待,应邀我们去他们的“创作室”看看,这个绿色家园,光是充满创意的传统木质结构建筑外表就让人钦佩不已,没想到建筑内部的“宝藏”更让人惊叹!面前的俩兄弟,还是我们想象中的山区农民吗?</h3> <h3> 他们家住黄土高坡,种树种诗种远方。他们五十多年来如一日,用自己的执着凝练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秦长城边上,筑起一座绿色的新长城,更为难得的是,从未上过学的俩兄弟,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坚守着父辈们传下来的根雕,字画、木质结构建筑等传统文化,给整个村庄增添了诗意田园的气息。</h3><h3><br></h3> <h3>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对绿色的向往。就是这样一对有着相似模样的孪生兄弟,用他们自强不息,刚卓不缀的精神,坚守着农耕文明的本分,自力更生,将荒山绿塬,他们锄含云水笔含墨,耕读人家、哲理生活、诗意栖居,正如兄弟二人所言:“吃苦不是苦、不是罪、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h3> <h3> 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对兄弟,因荣获“CCTV2016年度感动三农人物”奖而轰动全国,他们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浸透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辛酸艰苦,诉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展示着“半个世纪敢叫荒山披绿装”的“刚强”精神。</h3> <h3> 授于他们时代的楷模、旱塬的愚公一点也不为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注解了一个时代。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