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砖头般的书

龙山之巅

<p>图文/付涛</p> <h3><br></h3><h3> 己亥年九月初六,零星秋雨。午后,翻看微信,忽见西安方圆工艺美术社主人,在圈里自称砖头大法师的吕重华大师正在距县城不远的唐桥陵看石雕。与大师早已相知,但不曾谋面,现在附近,一定见面一叙,遂联系。估计大师觉得突兀,推说不用麻烦。我这里见之心切,估计是盛情难却,大师应允。相约于桥陵东侧的赵山村坐一坐。立即驱车前往。</h3><h3><br></h3> <h3>  关注大师已久,缘于看过大师的画作。大师的画作别样,个性鲜明,便记忆颇深,但更多的原因是了解的大师的人生经历,三十余年经营美术类书店,把自己都修炼成画家了。不由得感叹,人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专注于一件事。<br></h3><h3> 如约相见,大师的形象特征明显,有个性,一身很有禅味的复古装,留一小撮胡子,一脸佛相,一眼便认出。毕竟聊过,也无生疏,搭话边聊。农家饭菜,无烟,无茶,无酒,但相谈甚欢。期间,经大师介绍认识了和大师同行的曹文博摄影师,于是又聊到了摄影,提及桥陵东门石狮,匆忙间吃完饭,相约去看看。</h3><h3> 谁知出门才知雨下大了。农家乐主人建议不要去了,因为有一段土路,坡比较陡。大师不甘心与东门石狮失之交臂,坚持要去。雨中驱车前往,结果正如农家乐主人所言,坡陡,无法前行,于是放弃。我跑下车去问大师下一步有何计划。谁知大师却顾不上回答,在车上翻找东西,一会儿才看到站在雨中的我,忙说:雨大,你先坐到我车上,我找本书送给你。这,我还没想到,只知道大师画画,不知有著书。就像刚才我想见大师一样,他无法拒绝,此时我也无法拒绝。况且大师赠书求之不得,赶紧上车,很幸运,书找到了,且只有这一本。大师并没有急于送我,又找笔留言,并很熟练地画了一幅自画像,边画边给同行的曹摄影师说,可惜没有带印章。我也觉得很可惜。说话间,大师想起车上放着一方印章,不过这方印是机制的,办公用,买房时办理手续时还抠掉了一个字。这个时候有一方印就很满足了。欣然接受大师赠书。连忙说感谢,感谢!</h3><h3><br></h3> <h3>  </h3><h3> 大雨之中,荒野之间,收到赠书,倍感温暖。 时间不早了,大师赶时间,要去下一个地方,匆匆在雨中道别。</h3><h3> 回到家里,仔细看书。书方方正正,青色封面,就像一块方砖。看来砖头大法师的名号也不是随便来的。书如果就这样放着,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这原来是一本书。封面书名是一个古银票的样子,仔细端详才看到书名《订单&nbsp;方圆故事》。左上角贴一个帖子,书:“201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线装,装订线外侧留有几厘米,分四段裁开,每页印有一个订单,翻动查看,就像一本小人书,别有情趣。</h3><h3> 书纸分三色,筒子装,图文并茂,每页每图都是精心选择,用心编排,确如封面上所书“最美的书”。</h3><h3> 内容更为独特,以方圆工艺美术社进货单为主要内容成书,更想不到的是订单全部是主人五六年间亲笔所写,所画。每个订单上都主人的自画像,订单没有印章,自画像就是订单的印章。文字内容讲述了方圆工艺美术社的历程;饱含深情自述每位家人;周围人对方圆工艺美术社的情感,对主人的赞美。皆流露出对方圆工艺美术社在行内,在西安,在西北,乃至全国受到的认可。</h3><h3> 大师爱好收藏秦砖汉瓦,女儿小名砖头,儿子小名瓦碴。看到最后才发现此书暗藏玄机,每页对折的纸里都印有主人收藏的瓦当图案。想观看也非易事,是对着光看看,还是从侧面拨开看,或者裁开看,一时无措。想着如果拆开装订线,打开每页对折的纸,每张就是一幅精美的瓦当图了。还是先这样吧,轻易看不到的才是最美的。</h3><h3> 书内容独特,样式古朴,印制精美,暗藏玄机,新颖而别致。</h3><h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梅香数枝非坚韧所为。单从十几年如一日画订单的坚持,足见方圆工艺美术社主人砖头大法师的执着。成功非一朝一夕成就的,有意的坚持,无意的为之铸就了成功。向这样的执着学习,向这种坚守自我学习。</h3><h3> 一本像砖的书,一个像砖一样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