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阿拉善.横跨甘肃河西走廊.5300公里西游记(B)

无影腿

<h3>能游历和爱读书一样,大千世界和万卷图书,都是丰富启迪人生阅历和知识的储备库,潜移默化的引导着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才诚实有信,怎样才叫靠谱。受时间条件地点的局限,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起点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很多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又俗不可耐。三个屠夫就说猪,三个婆娘就说夫。念书和放猪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彼此不可能心有千千结,不可能有多少的共同语言。两个人的思维也会不尽相同。七彩人生不必苟同。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只有改变才会提高。</h3><h3> 我出去饱览河山云遮雾罩觉得心旷神怡,他出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没有丝毫兴趣。豪情满怀和索然无味,对一样的事情会产生两种情怀,是在正常不过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哲理,住惯坡不嫌陡,酒盅一端兴趣盎然,这是市井民风滋滋有味。这都是生活的部分缺一不可。你的认知和他的认知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你能欣赏在国家大剧院的美声咏叹调,他只喜欢公园角落里的二人台十八摸。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存在就是合理的,没有你高我低孰是孰非。生活缺了哪个阶层的人都是不完美的。只要在你所能触及的圈子里过好你自己,和你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交流出行,只要你能感觉到快乐,你的日子就过好了。</h3><h3> 前些天出游今天回来得空编了个美篇(A)码了点字发出去反响还不错,自我吹嘘还是ABC三篇。A篇不管好赖,大家的认同度如何也是覆水难收了。BC篇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好挣扎着做下去。好不容易散尽千金出去游荡,那么多的感受,那么多的美景,你不把它展示出来总闷在心里谁也不知道,只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岂不是如同穿上华丽的衣服,在后半夜出门谁也看不出来!是金子总要闪点光,是锥子总会露锋芒才对吧?如果有好的东西你至死都不露,我中学时记住这样一个典故叫“锦衣夜行”正好用到这里。</h3><h3> 新婚之夜新郎对新娘说:有了快感你就喊!这么激情的时光不要压抑自己做人的天性!</h3><h3> A篇叙述到鸣沙山,请亲们接着看B篇。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碧水泛漪涟</h3><h3><br></h3><h3><br></h3> <h3>三十里的鸣沙二十里的水这是流行在内蒙,山西,陕西的民歌脍炙人口。敦煌的鸣沙山是我在中国,见过感受过的所有沙山里最浪漫,最有情调,最能集中体验到的最精致的盆景似的沙山。虽然号称东西40公里南北20公里,但最勾魂摄魄,最赞叹不已的就集中在月牙泉的周边。举目四望东南西北中,处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不胜收的景致。足不出户显然是用词不当,但不用长途跋涉就可以饱览周边会让你感到啥叫心满意足</h3> <h3>这是我在A篇里提到的月牙泉畔,民国时期建的仿唐四层八角楼的全貌</h3> <h3>这个画面绝对体现了,鸣沙山为流沙积成的黄红绿白黑的五色美景,如诗如画的五色沙怎么赞美都不为过</h3> <h3>整装待发等游客的鸣沙山近2000峰骆驼的沙山驼队</h3> <h3>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这里比五色沙还多出两种颜色</h3> <h3>我上到鸣沙山顶回眸一看百媚生。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似乎成了微缩盆景虚无缥缈如幻如梦</h3> <h3>乱云飞渡,沙山绿洲来了就不想走,上山就不想下来,怎么办,只好点个赞</h3> <h3>月牙泉仿唐古建筑群的南边有个小门曲径通幽,,出的门来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茫茫沙山上竟有唯一的一棵树,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般的被用挡沙墙包裹呵护着,我挣脱上衣向这棵沙海之中的生命之树致敬</h3> <h3>意犹未尽再摆个造型叫劈叉</h3> <h3>上面那个叉没劈开,再劈一次行不行</h3> <h3>这个造型酷不酷?随后再小憩会儿,鸣沙山是此次出游最散心最惬意的一天。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h3> <h3>眼前美景道不得,沙美.山美.月牙泉水更是美,泉畔仿唐建筑更是衬托着这些美景使鸣沙山中尽朝晖。我也又一次赤膊上阵以昭示我的赤子之心</h3> <h3>多角度的月牙泉鸣沙山,静谧的泉水沙山仿佛水火不相容,沙漠清泉历来难共存。月牙泉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地处大漠戈壁,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水之间仅隔数十米,但千百年来虽有烈风劲吹沙尘飞扬,但从来没有被流沙掩埋,也始终没有蒸发干涸,令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月牙泉四周都是高耸的沙山,从而形成了环形山洼,当风进入泉区后会形成上升旋风,把泉四周大量的流沙带上山顶抛向沙山的另一侧。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月牙泉绵历千古,沙不填之的神奇</h3> <h3>抬头是景低头是画,近距离看沙山中少有且枝繁叶茂的沙海鸳鸯树</h3> <h3>鸣沙山日出送暖,月牙泉星下生凉。再见鸣沙山再见月牙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心底里唱起何日君再来</h3> <h3>鸣沙山距敦煌莫高窟27公里,现在的名胜古迹都把游客接待中心设在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之外,靠它们的摆渡车把你接到景点跟前。我和我的爱车在敦煌古城大字前,照相的师父大拇指都快把小镜头给挡住了</h3> <h3>供拍电影的敦煌古城影视基地,是在敦煌古城旧址上重建的</h3> <h3>拂去沙尘又见敦煌,千年莫高梦佛宫。举世闻名大敦煌。朝思暮想莫高窟我来了!沙漠是敦煌的底色,莫高窟为这座沙漠之城镀上了千年光彩。</h3> <h3><font color="#010101">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艺术的殿堂,它长久的屹立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被我们代代欣赏,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敦煌,它是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古人对未来世界的崇拜与敬仰。这是在莫高窟入口处赫然耸立的佛经塔。在向人们昭示它千古的绝唱与辉煌</font></h3> <h3>石室宝藏是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上,系统反映了16国北魏至元朝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h3> <h3>举世莫能高,瑞像九寻惊巨塑,飞天万态现秋毫,瞻礼涌心潮。魂牵梦绕九层楼,千里奔驰只为你。站在你脚下一睹你芳颜。高45米的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晚唐年间建成五层,宋初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在原五层的基础上又加了四层,它攒尖檐牙错落,铁马叮咚,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从北魏起经历代的修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h3> <h3>莫高窟积淀了1000多年的风沙,留下了一代代人的信仰,一代代人的营建,也承载了一次次的浩劫。记录了人类的辉煌</h3> <h3>莫高窟是绝美的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人类,是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人类灵魂的凝结,是神的力量,是亘古的永恒</h3> <h3>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保护公约</h3> <h3>已经1650岁的敦煌莫高窟与大同云岗,天水麦积山,洛阳龙门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h3> <h3>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的卢浮宫以精美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真丰富的画廊,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h3> <h3>1650年文明的回眸,为何在四大石窟中敦煌莫高窟的关注度最高,琳琅满目的壁画彩塑,石窟如何拔地而起又为何发生在敦煌,走进莫高窟会一目了然。如果不是举世闻名莫高窟,你也许不会留意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千百年陆续建成的规模庞大的石窟群,让世人的目光齐聚敦煌,哪怕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也要来这里朝拜。</h3> <h3>莫高窟这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1991年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h3> <h3>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彩塑,还有4,5万平米的壁画,记录了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h3> <h3>莫高窟看到了1000多年的层层累聚,1000年的标本,1000年的生命,血脉流畅呼吸均匀</h3> <h3>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莫高窟外立面</h3> <h3>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莫高窟拍照客</h3> <h3>国务院1961年最早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石室宝藏每天约两万络绎不绝的游客</h3> <h3>九层楼外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莫高窟苍劲有力</h3> <h3>莫高窟壁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反弹琵琶怀抱胡笳。看我学的像不像</h3> <h3>飞天万态现秋毫,闲把琵琶旧谱寻,飞天上香敬佛日,弹琴奏乐千古闻。我这是东施效颦反弹琵琶学不来。诗人李白喻之: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h3> <h3>莫高窟敦煌艺术陈列馆,我在两棵百年古树间做飞天状</h3> <h3>莫高窟前面有条河叫宕泉河,宕泉河畔莫高窟广场上有一棵独一无二枝繁叶茂的奇特的树。宕泉河对岸的荒漠上,还有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和出卖了大量珍贵文物的当家道士王圆箓的灵塔。敦煌是佛教圣地却让一个长相猥琐的道士当家,隔行不取利啊!道士哪懂佛经的价值啊!这如同让放猪的来说书,他觉得没啥意思吧。又如同华佗的传世医书不被他老婆认可,一把火烧掉一样。不可否认,这也是当时的环境有种种局限性所至,可怜王道士被背负了千古罪名。今人也无可奈何只能替古人惋惜而已了(隔河观望王道士的灵塔,现在已经破旧不堪了)我由于时间关系近在咫尺却没顾上越过莫高窟对面的宕泉河,去其貌不扬却大名鼎鼎的王道士灵塔前看看。愿古人静静的安息吧!</h3> <h3>这就是背负了千古罪名却在敦煌莫高窟留下重重一笔,说起敦煌莫高窟就不可能绕过他。发现了莫高窟藏经洞,把大量经卷和珍贵文物低价卖给外国探险家的湖北麻城人道士王圆箓</h3> <h3>大漠深处河西走廊的尽头世界的敦煌,世界的莫高窟。石碑的石刻记录了莫高窟千佛洞的概况</h3> <h3>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一座石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截历史,壁画雕塑藏经传说,每一样都够人研究一辈子,千手观音飞天神女,反弹琵琶怀抱胡笳。历史的沉重和苍凉让我不得不感而叹之。4,5万平方米的石窟壁画该有多少浩瀚的内容?帝王将相.民族关系.使者朝会.商旅往来.生产劳动.风俗礼仪.婚丧嫁娶.耕作扶桑.行船驾车.屠宰涉猎.洒扫宴饮.音乐舞蹈.衣冠服饰.天文地理.医药科技。莫高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更是一座宝贵的历史形象资料陈列馆。再见大敦煌,再见莫高窟。我要西出阳关寻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h3> <h3>出莫高窟向西南方向行驶约90公里,就到了中国古代路陆对外的交通咽喉之地阳关。阳关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从中原到西域)的必经的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的交通门户。这是在阳关古遗址上仿建的阳关城</h3> <h3>阳关古城前这座雕像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着重大的贡献。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外来物种</h3> <h3>阳关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两者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出敦煌必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是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连欧亚的重要门户</h3> <h3>河西汉塞壁垒森严,距关当险凭水为隘,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我像穿越时空的武士,一夫挡关游客笑之</h3> <h3>悲欢聚散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西游记中的唐僧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从阳关返回长安的</h3> <h3>阳关都尉府。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两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的诗句</h3> <h3>我雄赳赳气昂昂遥想当年,手持金戈在演武堂前能否威震西域</h3> <h3>阳关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历史遗迹,有很深的学术和旅游价值。自汉武帝开辟河西之后,非常重要的两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古代西部边境的大门</h3> <h3>到了莫高窟:阳关,玉门关,还有魔鬼城的雅丹地貌甚至瓜州的锁阳城遗址,有条件的话都不应当错过,这些厚重的历史会让你触景生情,感慨不已。西北的荒漠不亚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娇柔搭配上西北的粗犷,是大千世界里的绝唱,没有天哪有地,我和你在一起,到阳关过玉门</h3> <h3>唐朝大诗人王维豪放不羁心胸宽广,把酒唤友在此留下千古绝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 <h3>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令千古多少人为之动容!从小孩子就开始传唱。就为这首诗我西出阳关尊崇王维</h3> <h3>又一首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在阳关边陲,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西域的葡萄酿成美酒,痛饮的将士在琵琶和骑马的乐手,激昂的乐曲声中,醉卧阳关玉门关,明天的出征不知几人回的来</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阳关故址考古发现一条排列有序大道,这就是古阳关道。抚今追昔阳关外古道旁,荒草连天向天横,谁是那个牧马人</font></h3> <h3>绝域阳关道,胡沙与汉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我守我的法,你升你的官,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孜孜以求正能量,千古追寻阳关道。在你面前阳光灿烂</h3><h3><br></h3> <h3>阳关故址在甘肃的最西部,几乎与新疆交界。汉代在此设关,除了丝绸之路上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别的地方很少有人烟。因此唐著名诗人曾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h3> <h3>大漠风情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行色匆匆留不住,回头不忍意如何。极目古阳关,断壁残垣似乎在无言的诉说</h3> <h3>我坐在阳关故址的石墩上 环顾四周迟迟不想起身。往事越千年,西出阳关念故人,熏风渌水泛莲时,金戈铁马出边塞,历史的沉重与苍凉使人不得不慨而叹之</h3> <h3>阳关古塞戈壁荒漠这辆嘞嘞车,承载了多少远古的时光,那辆嘞嘞车下一条干涸的河道,举目荒凉中还有一条摇晃的长桥</h3> <h3><font color="#010101">被流沙掩埋的古城,千年前胡服骑射金戈铁马,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六月寒</font></h3> <h3>阳关烽燧点点相连,遥遥相望,一旦胡人来犯顿会狼烟四起八方呼应</h3> <h3><font color="#010101">阳关之北是玉门关,两关相距约60公里,出得阳关戈壁砾石,死一般的寂静,黑色砾石伴着粗糙的流沙,没有一点点的绿色,千年的烈风将地表土尽数掠去,荒漠和蓝天野旷天低,无垠的旷野没有参照物,四面风沙飞野马,八方大地尽荒凉。我只好气沉丹田手推空气,此时无形胜有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r></h3> <h3>离遗址约10公里外的玉门关游客接待中心售票处,犹如荒漠之中的一座豪宅</h3> <h3>在玉门关遗址上建的仿汉朝的关楼,关楼中间有条过车的柏油路</h3><h3><br></h3> <h3>清朝诗人杨浚在去新疆途中写七绝一首歌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弟子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的后两句,被镌刻在玉门关遗址的通关的关楼两侧</h3><h3><br></h3><h3><br></h3><h3><br></h3> <h3>画面醒目美感十足的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看看那个画中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玉门关,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的宣传墙壁</h3> <h3>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多公里处的一个沙滩石岗上,关城呈方形</h3><h3><br></h3> <h3>玉门关为汉武帝所设,因西域输入和田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遗址古城堡就是我拍照的地方,四周被流沙环绕着。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h3> <h3>我在玉门关汉代遗存的玉门关城堡里,麦秸和红柳枝黄土夯成的厚重城墙让人惊叹不已</h3> <h3>大诗人李白在此抒怀: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h3> <h3>唐诗人王之涣一首凉州词让玉门关流传千古名扬中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上古关极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台兀立,泉水碧绿红柳遍滩</h3> <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两首古诗翻天覆地意境不同。孰是孰非我在好好的瞭上一瞭</h3> <h3>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千年古关今日的游客,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h3> <h3>大漠中砾石上嘞嘞车旁的骆驼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荒野上静静的待客,游客骑上骆驼满眼都是望不尽的黄沙茫茫青天碧</h3> <h3>大方盘城俗称河仓城始建于西汉,离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12公里,是汉到魏晋时期朝廷西部防线的军需仓库。供应玉门一带的官兵。大方盘城呈长方形坐北朝南,正南处有汉代的烽燧叫“玉门千秋燧”在玉门关遗址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h3> <h3>玉门关和阳关是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个著名的大关,两关都在丝绸之路上,因许多诗人在此进行过咏唱,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知名度都很高</h3> <h3>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生活了31年,当他70岁时上书请求返回内地他说:虽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到玉门关。可见当时人是把玉门关视为内地家族之象征的</h3> <h3>玉门关遗址历经两千年虽只余下断壁残垣,却仍然能隐隐感受到,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古代的将士们西出玉门万里行,弯了走马自忘生,行色匆匆留不住,回头不忍意如何,一句离歌一度愁,都护铁衣冷难着</h3> <h3>我身后断壁残垣是汉代玉门关防御匈奴的仓储和兵营。是汉塞的一段。从东沿着戈壁蜿蜒而来,远处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是当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塞驿远如点边燧互相望,一派繁忙景象</h3> <h3>玉门遗址接大荒,汉代长城尽苍凉。遥想当年繁华日。多少男儿卧沙场。不堪离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h3> <h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身后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历经苍桑,风雨剥蚀2000年的汉代古长城原貌</h3><h3><br></h3> <h3>忘不尽的连绵荒漠,道不完的千古绝唱。秦皇汉武丰功伟绩,天苍苍野茫茫,眼前的荒凉难掩我内心的奔放,我思故我在</h3> <h3>张开双臂开天辟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悠悠岁月我的中国心</h3> <h3><font color="#010101">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古北口,八达岭,居庸关,旧关,娘子关,偏关,雁门关,赵长城,榆林镇北台,西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秦皇汉武明长城,从东到西万里行,我从垄上走过看惯了秋月春风,以上这些长城我都到过亲历过,现在西塞山前又:长城已到好汉一条,大俗大雅的碑刻,又长又远的长城,永驻我心</font></h3> <h3>2000多年前的玉门关汉长城那高耸的城堡,已被风沙摧残,被时光磨砺,成为一段嶙峋的骨架勉强支撑着昔日的辉煌如泣如诉。但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正如唐代诗人戴叔伦所歌: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将此生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h3><h3><br></h3><h3><br></h3><h3><br></h3> <h3>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人烟少 隔河又是河西地,过的敦煌是酒泉。离开厚重的长风当歌的阳关玉门关,我们再次过酒泉(肃州)飞驰约700公里去张掖(甘州)这是路过玉门市高速上的玉门服务区(玉门市到玉门关还有约340公里)</h3><h3><br></h3> <h3>古甘肃有三个州张掖为甘州,酒泉为肃州这两个州合起来取名甘肃。(武威为凉州)因为在黄河西边古称西凉,河西走廊也因在黄河西边而称河西走廊。在酒泉到张掖的中间高台县(属张掖市管辖)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当年在这里牺牲了许多西路军红军战士。2019年9月我们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h3> <h3>李先念题字的红军西路军纪念碑</h3> <h3>郭沫若1957年这这里手书浩气长存</h3> <h3>两座外观基本相同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分一二陈列馆)</h3> <h3>在这里战斗过的红军西路军将军们</h3> <h3>艰苦卓绝玉汝于成的红军西路军雕塑</h3> <h3>红西路军烈士纪念树</h3> <h3>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功勋战斗机</h3> <h3>大炮前面逞英豪,姿势还没放展就被拍了</h3> <h3>看看是不是我大包头生产的坦克</h3> <h3>瓜州一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出产优质蜜瓜,从唐朝起这里就被称为瓜州。清康熙末年青海蒙古阿拉布坦叛乱,屡屡侵犯哈密,吐鲁番等地西域不安,并且直接威胁到张掖酒泉敦煌瓜州。清政府平乱后改瓜州为安西(意为安定西域)1913年成立安西县。据说,安西寓意在好也与“安息”同音,不少人迷信不愿来此工作。2006年索性不叫安西改回“瓜州”中国有两个瓜州,一个是江苏扬州的京口瓜州,另一个就是甘肃的瓜州。唐边塞诗人岑参感慨:白发悲白镜,青春换敞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宋朝陆游也慨叹:早岁哪知事艰难,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图中是瓜州服务区,在玉门市到玉门关之间</h3> <h3>B篇打住C篇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