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黄河 知青小镇

讲故事的摄影师

<h3>中国最年轻的陆地——黄河三角洲</h3> <h3>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改道,由原来的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大量的泥沙淤积,百年沧海巨变,营造出了中国最年轻的陆地、面积高达545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平原。<br></h3> <h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h3> <h3>这里春季各种野花争奇斗艳,秋季芦花遍野飘飞,天苍野茫一望无际,十余万只天鹅、丹顶鹤、白鹭、野鸭等各种飞禽在此安家落户,栖息繁衍。1992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r></h3> <h3>中国最美六大湿地第四名——黄河三角洲湿地</h3> <h3>2005年由《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地方榜在京发布,黄河三角洲湿地在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名列第四。</h3> <h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5945名知识青年和1134名兵团战士先后进入黄河农场,用他们的热血青春奉献祖国,让这片荒原变成了鱼米之乡。</h3><h3>(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h3> <h3>当年,他们从各大城市,怀揣建设祖国的美好梦想,风尘仆仆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茫茫黄河滩的这一个……孤岛</h3><h3>(以下图片为高远摄制)</h3> <h3>黄河填海造陆,带来每年4万余亩的土地,还使得河口的石油开采由海上变为了更为便捷的陆地开采。</h3><h3>建国以后,国家相继在黄河三角洲上建立了许多农场、林场和军马场,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h3><h3>1983年10月设立东营市。<br></h3> <h3>这座小小的汽车站,是荒原中的黄河农场和城里那个温暖的家唯一的联系,是多少年轻人心灵的安慰和寄托…</h3> <h3>即便是不能经常回家,有这个汽车站,就会有家里捎来的种种惊喜就有了回家的希望。</h3> <h3>原孤岛汽车站位于总场住址西南约一公里处,是原新安公社及大部分附属村落、兵团师部、整个一团(原黄河农场)进出老孤岛的唯一交通站点。也是广大兵团战士(知青)返乡探亲的唯一交通枢纽,现在看到的这是按照原来的样子1:1重建的。</h3> <h3>如今这片土地又如当年一样,人声鼎沸,红旗飘飞…</h3> <h3>这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写满了自豪,写满了荣誉。</h3> <h3>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番号,承载了多少年轻人青春的岁月和难忘的记忆。</h3> <h3>在这个距离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只有五公里的地方,一座当年的黄河农场又重新焕发青春。</h3> <h3>黄河口知青小镇是在充分利用原山东建设兵团一师三团三营旧址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的精品旅游项目。该建筑群落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目前我市保留最完整、最具时代风格的新中国早期建筑群。小镇浓缩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军垦、农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兵团、知青及农场、现代农业等文化元素,成为进行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目前,小镇已完工的主要项目有知青大食堂、精品民宿、艺术中心、大舞台等,知青博物馆、研学大本营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装修施工。2019年9月,小镇入库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被确定为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19至2021年)》重点项目。景区定于2020年五一假期正式启用,目前,景区内的民宿、艺术中心等项目已经相继投入试运行。<br></h3> <h3>在当年黄河农场的基础上改建完善的的“黄河口知青小镇”是以知青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展示、艺术交流、黄河旅游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这里有知青博物馆,这里有油画展览馆,这里有特色美食街,这里有温泉度假村…城里有的,这里有,城里没有的,这里也有~</h3> <h3>黄河口“知青小镇”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垦、农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及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崛起、发展、完成历史使命的完整过程,是当年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历史缩影。<br></h3> <h3>这一幅幅画面,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那个振奋人心的时代~</h3> <h3>这个锈迹斑斑的篮球架子,除了展示它存在的年代久远,还能让人一眼看到就会想起,这恐怕是当年那个时代,知青们最热爱的体育运动。</h3> <h3>东营市知青小镇文旅公司董事长、东营市政协委员陈功明,介绍知青小镇建设情况。</h3><h3>黄河口知青小镇分两期建设,一期重点打造“黄河口知青小镇”文化旅游项目,二期重点建设以知青小镇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h3> <h3>知青小镇的一角是整排的平房</h3> <h3>那种整齐化一的感觉像是阅兵式上队列的战士</h3> <h3>一排排极具时代特色的红砖瓦平房,静静地展现在那里,如果不近去看,还以为还是当年农场的宿舍住宅。</h3> <h3>这是保留下来老房子</h3> <h3>门牌号码后面只有当年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的故事</h3> <h3>火红的标语和色彩鲜艳的宣传画</h3> <h3>墙角那鲜嫩欲滴的茄子辣椒</h3> <h3>没有仔细品尝过苦瓜的苦涩,也许就对比不出甜瓜的香甜…</h3> <h3>当年的平房已经被整修一新</h3> <h3>前来寻访当年印记的祖孙四代一家人</h3> <h3>这就是他们当年居住的小院子</h3> <h3>当年出生在这个院子里,现在已经快六十年了,孩子都长大了,却总也忘不了这块土地……</h3> <h3>和和美美一家人,黄河口的印记又被老奶奶重重地传递给子孙~</h3> <h3>现在这个小院子,和当年的简陋大相径庭</h3> <h3>古色古香的家具、冷暖空调、设施齐全的卫生间,让人一下子穿越到现代…老奶奶不免感叹:俺那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h3> <h3>繁忙的劳作之余,最轻松和快乐的事儿,就是到大食堂吃饭了</h3> <h3>当年的大食堂已经整修一新</h3> <h3>跟着共产党走~</h3> <h3>听毛主席的话~</h3> <h3>这是一代人的梦想和记忆</h3> <h3>留个影吧,回味红色经典</h3> <h3>唱起来吧,歌颂火红时代</h3> <h3>当年谁还没有这样一个杯子</h3> <h3>现在的大食堂,已经没有了当年知青抢着吃大锅菜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厨具和整齐的家具陈设,哪个地方,也都不亚于都市的流行酒店。</h3> <h3>整齐的餐桌富丽堂皇</h3> <h3>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h3> <h3>正宗的黄河口大闸蟹。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称。<br></h3> <h3>黄河口是海水淡水交汇的地方,很多特色美食独一无二。</h3> <h3>这个老酒不用多说,黄河三角洲呆过的老战友都想念它~</h3> <h3>知青小镇项目于2017年12月9日签约落地畜牧区,占地面积350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利用了原农场的遗留建筑群,以此为主体,以黄河为主线贯穿,以黄河知青为主题,规划设计“一轴、两线、三主题、四区”文旅板块。一轴“知青文化景观轴”;两线“黄河微缩景观体验线”、“知青精神学习体验线”;三主题“黄河文化主题、知青文化主题、农耕文化主题”和四区“知青民宿区、文化展示区、研学教育区、农耕体验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家写生创作基地”、“农民丰收节”永久性会址。主要建设激情岁月怀旧园、知青俱乐部、知青怀旧民宿、篝火营地、样板戏舞台、黄河知青博物馆、知青纪念墙、画家村、养老养生、温泉度假、房车营地及度假游客服务中心等。糅合黄河九省区、传统农耕文化与知青有关的自然人文景观,打造黄河口知青文化游的首选目的地。<br></h3> <h3>房车营地</h3> <h3>怀旧民宿</h3> <h3>文化艺术馆</h3> <h3>知青博物馆</h3> <h3>家庭农场</h3> <h3>油画展览馆</h3> <h3>旅游篝火营地</h3> <h3>红色舞台</h3> <h3>即将完工的拓展基地,将来会成为中小学生游学基地。</h3> <h3>温泉度假村</h3> <h3>画家村</h3> <h3>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用母亲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为主线,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树立全国甚至全球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天的盛世中国,是中国人民发扬铁人王进喜艰苦奋斗精神干出来的。<br></h3> <h3>东营市委提出了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将“旅游富民”行动计划列为全市五大行动计划之一。</h3><h3>知青小镇的建设是“旅游富民”行动计划的重要文化旅游创意落地项目,对东营市旅游今后发展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