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

水清无鱼

<h3>在恐龙之乡禄丰县的西北部妥安乡柳青村委会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彝族山村——格来鲊,他的名字赋予了他古老的民族色彩。从山顶俯视整个村庄山水,连绵叠翠的山川增添了他几分美的肌肤和宽广胸怀,使他更有美和内涵。</h3> <h3>走近山村环视,依山傍水,犹如镶嵌在山水中间,也似山水簇拥着他,诠释了人与自然之和谐,清幽宁静显示了他成熟老练,偶尔有几声犬吠和鸡鸣让他多了几分乡村的气息。</h3> <h3>村落西边依偎着六十年代修建的龙潭水库,见证了新中国的奋勇兴起及人民群众团结自建家园的辛劳,夕阳下微风中碧绿的水面泛起阵阵浪花,浪花中闪烁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使村庄增添了几分山水之美。每年随着水位下降,露出了翠绿的草坪,此时的这儿成了放牧者的天堂和儿童们的嬉戏乐园,这儿有我童年策马急驰时从马头上跌落的深刻记忆,也有我儿时成长时与同伴追逐玩耍的美好回忆。</h3> <h3>四季如春的气候让家乡常年物产丰富,传统农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玉米、小麦、蚕豆、水稻、烟草是家乡的主产业,由于远离城市及家乡人传统思想的影响,现代农业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很难在家乡推广发展,相反农业产业单一使农产品保持了稳定性和绿色性。秋天胖胖圆圆的南瓜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金灿灿的谷穗铺成的金色地毯布满乡间;高耸的玉米腰间背着沉甸甸的玉米棒整齐守卫在田中,似正待检阅的战士</h3> <h3>每年六月后,随着气温升高雨季来临后村周树林成了各种菌类的家园,有红葱、白葱、麻脚香、鸡枞、铜绿菌等等,有好多都还叫不上名来,老乡们都会抽空到山间树林走一走,看一看,一不小心都会采到很多磨菇,增添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增长了家庭经济收入,偶尔采摘些回家还可大饱口福,这些生活乐趣是城里人没有的。</h3> <h3>宜人气侯养育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每年春季各类品种的果木竞先开放花儿,红的似火,白的像雪,让山村的色彩浓艳起来。夏季除了山里的水果种类繁多外,山间路边也有不少野生果相继成熟,有黄刺梅、小树杨梅、野生小蓝莓、地石榴等,这些都是小时候山里的小朋友们最喜欢采摘的水果,也是城里人无法品到的美味。</h3> <h3>山里人家的水果几十年前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家乡也不例外,各种水果主要是靠祖辈们辛勤的双亲手嫁接在山间田边的,这儿一棵那儿一株,每家都有自家几株,有苹果树丶桃树、柿子树、梨树,还有那火把节才成熟的火把梨,味道各有干秋,儿时的我们总是等不到果树上的果子成熟就拿小石子打掉树上的果子解馋,在那物流不通畅的年代,现想想也可以理解。</h3> <h3>走在乡间路旁总是有各种野花小草印入你的眼帘,有知名的杜娟花,有无名的正默默地开放,不争不宠,甘愿为乡村增花添艳,正如家乡朴实劳动人民的品质。</h3> <h3>环抱在村周的山上长着许多古树,一棵棵像一位位老人见证了村庄的兴起、发展,同时也和村庄一同经历了各种风雨的洗礼,据长辈们口口相传各种古树中最年长的一棵为村头横卧水井上方的一棵老槐树,你看他的那身姿犹如一位年迈的老者,静静躺着,努力撑起上身,与天地一争高下,不屈不挠,依然守候着村庄的宁静与繁荣。</h3> <h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十多年来的护林防火,村周山林植被日夜茂盛,各种植被绿荫成片,大多植被树木以栗树和松树居多,低矮灌木丛品种繁多,有名无名成长于树林间,让树林更加浓密,为大地披上了厚厚的绿装,保护了山林的自然生态,净化了山村空气,美化了家乡的风貌。</h3> <h3>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有多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水是有性情的,冬季溪流中的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于乡间;夏季随着雨季来临河水一路高歌直奔龙潭水库。河的两旁长满了各种青青绿草,河流到了地势平缓处会长出各种野菜,其中为数较多的要数水芹菜和薄荷,偶尔吃一次也别有一番风味。河水中难免有小鱼小虾,有些河段还有螃蟹,儿时的我们放学后或假期里都会约几个伙伴一同到河道中拿鱼摸虾,时不时战果还是满满的,那时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如今的我每每回乡都会到河边走走,回味一下儿时快乐时光。</h3> <h3>家乡的冬季虽没有其他季节美,但也有他的魅力,田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引来不少蜜烽忙忙碌碌;地里绿油油的小麦在风中兴起阵阵麦浪,此时村旁水库早已经溢满,清晨水面上总是飘着一层纱雾,增添了水面的朦胧美,偶尔水面也有几只水鸟在水潜水,象极我小时候水中玩水的动作,想想自巳现在潜水的本领好似同这些鸟儿学的一样。</h3> <h3>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家乡的路也是如此,先有山间小路,后有土公路,到现在有水泥硬化的公路,蜿蜒穿行在山间,打通了山村与外界的通道,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让山村与外界的交流日渐频繁,人流物流更加快捷,进一步加快了家乡发展的速度,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彰显了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力量。</h3> <h3>在回乡道路两旁随处匀可见到各种人工美化的花草,有菊花、格桑花、樱花等,开车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总让人心旷神怡,能深刻感受到新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h3> <h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到秋季,乡村田间地里随处都可见到乡亲们勤劳的身影,除了年轻人也有老人和小孩,无论酷署还是寒冬,他们都风里来雨里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让我倍加尊敬,他们用朴实勤劳的双手自建了美丽家园。</h3> <h3>村中各家各户的老屋成排成片,这是大部分农村村庄的普遍现象,有了新居老屋自然就被闲置下来,就好象一位位已经过世的老人,被村中人逐渐遗忘,我家的老祖屋也一样,屋顶瓦片上长满了我最喜爱的多肉,让苍老的老屋更具有老者的风范,静静的立着,与世无争,从屋前走过,隐隐约约还能感受到当年奶奶、二娘、三娘和我们一家人在屋里幸福生活的情景,触摸一下门窗让我感受到童年的种种记忆,一切都好似发生在昨天。</h3><h3><br></h3> <h3>童年最早就读的学校如今已经风烛残年,记忆中校园有一棵老桑树是我儿时最早赶到校园的理由,因为早到树下总能捡到一些桑椹解一解较馋的小嘴,如今学校己经拆建他用,依然保留着学校大门及门头上若隐若现的毛主席语录,时不时勾起我童年上学时许多美好回忆。</h3> <h3>村头山脚下道路旁总能见到一些古老的山洞,这些山洞是六七十年代村里老一辈一为了圈养牲畜修建,在那些建筑材料单一而且缺乏的年代,这是家乡老一辈的智慧,如今已经成为村边一道风景。</h3> <h3>民风纯朴的乡村一直传承着彝族的传统习俗,也掺杂一些现代化信息元素,家乡的乔迁之喜秉承了传统程序,也新增了亲朋好友同参左脚舞助喜的欢快,这是年轻一代的创新也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喜事操办一切从轻从俭响应了党中央“四风”建设的要求,家乡的婚丧嫁娶都是村中所有家门共同互帮互肋完成,凝聚了乡亲们的力量,也促进了邻居间的情感,节省了办事方资金,增加活动的气氛。</h3> <h3>生老病死都是生命自然生长的规律,生者继续,逝者安息,彝族人的传统丧葬隆重是逝者亲属对逝者无限哀思的同时也是对逝者高度尊重,但随着全国丧葬改革的推行这种习俗将逐渐在历史长河中消逝,希望此图在我脑海中永远的封存,因为他是我最亲的人逝世丧葬时的场面留存。</h3> <h3>家乡美是聚山水之灵气,万物繁衍生息和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家乡的美和诗情画意,是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和大自然共同谱写了家乡的过去,也将会创造出更美好的家乡未来,家乡的明天将会如这水中轻轻漂浮的绿草更具有美和生命力,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我的期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