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精章的美篇:老兵西游记:图像篇之三:甘肃游(二)2018年6月29日——7月3日

陈精章

<h3>“天下黄河第一桥”,旧名“镇远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7年)二月,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六月竣工。桥长234米、宽7、5米。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桥”,沿用至今。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30日,禁止机动车通行。如今的“中山桥”已不是“桥”,而是一部史诗,凝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变迁,其观赏价值远远超出了交通价值。</h3> <h3>6月29日,西游团的部分人员利用早、晚空隙来“中山桥”参观。沙丽在此留影。</h3> <h3>“中山桥”的夜景:水景灯光融一体,流光溢彩相映红……形成了喜庆靓丽的风景线。</h3> <h3>美丽的兰州,让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次愉快而难望的旅行。西游团全体战友和家属们衷心感谢孙潮的精心安排,感谢孙潮和夫人王琰、赵忠、刘春记和夫人戴惠锦的全程陪同!感谢兰州的战友们!</h3><h3>6月30日清晨,西游的战友们和孙潮、赵忠握手相拥、挥泪告别。再见了,亲爱的战友们!再见了,美丽的兰州!</h3> <h3>“武威”,古称“凉州”、“雍州”,六朝古都,天下要冲。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此名。曾经的第三大城市。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武威拥有“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等美誉。</h3><h3>2018年6月30日,从兰州出发,上连霍高速,向西北方向,经3小时40分钟的行驶,中午11时许,我们来到了“武威”。</h3> <h3>“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139号,始建于东晋南北朝(公元384–403年),为安顿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的身心修建的寺院。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唯一一座以罗什祖师的名字命名的佛教寺院。</h3> <h3>吃了午饭,我们一行14人跟随战友刘俊宏来到了这里,参观游览……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而鸠摩罗什位列之首,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翻译学鼻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著名弟子有“什门四圣”、“什门八俊”、“什门十哲”。</h3> <h3>来到“罗什塔院”,正赶上《鸠摩罗什寺隆重举行第十八届水陆法会》,规模宏大,观者甚众。从东晋后凉至今,香火旺盛,天下独有。</h3> <h3>“鸠摩罗什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逐层每角都翘首,下系风铃,至顶为葫芦形铜质宝瓶,远望金碧辉煌,是武威的一大奇观。鸠摩罗什大师圆寂,以火焚尸,崭灭形碎,唯舌不灰。古今中外,仅此一例。大师的舌舍利就葬在塔下。</h3> <h3>“文庙”也叫“孔庙”、“圣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43号。始建于明正统4年(公元1439年),坐北向南,是一组造型雄伟的仿皇家宫阙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组,布局对称、结构严谨,古柏参天、槐荫蔽日。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馆藏文物4、6万余件,是历代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地方。参观完鸠摩罗什塔,一行14人便随刘俊宏来到这里。</h3> <h3>参观文庙,在此合影。</h3><h3>前排左起:郭京梅、梁锦华、刘书台、张惠英、吴翠花、沙丽、黄小莉;后排左起:刘国利、王路军、陈精章、刘建华、杨利华、刘俊宏、俞定寿、王辛。</h3> <h3>西游的战友们和俊宏在大成殿前合影留念。</h3> <h3>2018年6月30日晚,刘俊宏战友为西游的全体人员接风。</h3> <h3>接风宴上,俊宏给战友们敬酒……</h3> <h3>刘俊宏,先在航空兵23师69团机务4中队,后调空45师,现为技术五级、大校军衔、军级工资,现役。这是利华和俊宏的合影。</h3> <h3>建华和俊宏的合影</h3> <h3>俊宏和定寿的合影</h3> <h3>建华、利华、俊宏、定寿、国利、路军在酒店里的合影</h3> <h3>宴毕,家属们在酒店门口合影。</h3><h3>左起:黄小莉、潘先玉(杨宗州家属)、吴翠花、梁锦华、郭京梅、秦军莲(刘俊宏家属)、张惠英、吴新兰(史路阳家属)</h3> <h3>宴会后,战友们在酒店门口合影。</h3><h3>左起:杨宗州、史路阳、刘建华、杨利华、刘俊宏、俞定寿、陈精章、刘国利、王路军、王辛。这是西游战友们的大团聚。</h3> <h3>西游团全体成员同刘俊宏在武威“南城门”(昭武门)合影。</h3><h3>前排左起:黄小莉、沙丽、梁锦华、郭京梅、刘书台、吴新兰、潘先玉、吴翠花;中间左起:杨宗州、俞定寿、刘俊宏、杨利华、刘建华、王路军、王辛;后排左起:史路阳、刘国利、陈精章。今天是西游团的大会师,一个难忘的日子——2018年6月30日。</h3> <h3>史路阳、吴新兰夫妇和杨宗州、潘先玉夫妇在“昭武门”前合影。看,他们笑得多开心。</h3> <h3>潘先玉、吴新兰在“昭武门”前合影留念。</h3> <h3>刘书台、梁锦华、郭京梅、张惠英在“昭武门”前留下了永恒的记忆。</h3> <h3>陈精章、黄小莉夫妇在《凉州》“昭武门”前留影。</h3> <h3>王路军、刘俊宏、俞定寿、刘国利、陈精章五战友在“昭武门”前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南城门,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历经战乱,几经毁坏。从明洪武十年(1377年)至万历十五年(1617年),历时240年,进行增修加固,成了“金城汤池”。现是武威的新地标。</h3> <h3>武威“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便在这里出土。它位于武威城区北关中路,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h3><h3>2018年7月1日清晨,西游团全体人员随刘俊宏夫妇来到这里。并在此合影留念。</h3> <h3>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处,战友和家属们在此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潘先玉、吴新兰、秦军莲、刘书台、黄小莉、沙丽、张惠英、梁锦华、郭京梅、吴翠花;后排左起:杨宗州、王路军、史路阳、俞定寿、杨利华、刘俊宏、陈精章、刘建华、刘国利、王辛。</h3> <h3>国利、锦华夫妇在“马踏飞燕”标志前定格,留下永恒的瞬间。</h3> <h3>史路阳在这里的美照,一张照片,留下了“雷台”和“马踏飞燕”标志。摄影师就是摄影师。</h3> <h3>1969年,当地人在挖战备地道时,发现并挖掘出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呈飞奔状,三足腾空,右后足巧妙地轻踏在一只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鸟背上。1971年9月,郭沫若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铜奔马,仔细端详后,认为其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欣然命名为“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家级文物;2001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h3> <h3>铜车马仪仗俑列阵,“马踏飞燕”位列其首。</h3> <h3>“大佛寺”,位于张掖市城西南隅,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寺内保存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像和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真金写经。西游团一行18人离开武威后,于中午时分来到了这里。</h3> <h3>打伞☔️冒雨参观大佛寺。</h3> <h3>我国现存的最大室内卧像,佛教之宗——释迦牟尼涅槃像: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头枕莲台,右臂曲放于面颊之下,左臂展放于身体一侧,着红色架裟。比例均匀、线条流畅、形象丰满、神态安详。视之若醒,呼之则寐。身后塑十大第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h3> <h3>《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丹霞分为:“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七彩丹霞颜色艳丽,冰沟丹霞形状奇特。</h3><h3>走出大佛寺,从张掖市区出来,沿着213省道向西行驶了37公里,于下午16时我们到了“张掖七彩丹霞风景区”</h3> <h3>“七彩丹霞”地貌群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平均海拔1850米,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以其地貌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独特、色彩斑斓而称奇。</h3><h3>7月2日,凌晨5时左右、一行18人便走出宾馆,来到这里。锦华和惠英在此合影。</h3> <h3>晨,太阳从山凹处升起,艳丽无比……</h3> <h3>看……</h3> <h3>光茫四射的阳光,让游客流连忘返。陈精章在此留下永恒的记忆。</h3> <h3>看,惠英、路军夫妇和太阳的合照,配合的天衣无缝,堪称艺术……。</h3> <h3>惠英、路军夫妇手托太阳,……自信满满</h3> <h3>陈精章、俞定寿、沙丽、黄小莉在这里的全景照。半小时后,害羞的太阳躲进云层里,不再露脸。</h3> <h3>黄小莉在这里留下的全景照。</h3> <h3>吴新兰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h3> <h3>京梅、书台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h3> <h3>京梅、建华夫妇在这里留影。</h3> <h3>西游团全体18人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回忆。</h3><h3>“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无色。”阳光照射下的七彩丹霞,层次分明、色泽艳丽、让人惊叹不已。只可惜,今天的太阳露脸了半小时,便躲进云层里不再出来。</h3> <h3>沙丽、定寿夫妇,王辛、翠花夫妇,锦华、国利夫妇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回忆。</h3> <h3>利华、锦华、书台、定寿、沙丽、建华、京梅、国利在这里合影。</h3> <h3>定寿、沙丽夫妇的全景照。</h3> <h3>路军、精章、定寿、建华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回忆。</h3> <h3>沙丽、定寿夫妇在这里留下难忘的记忆。</h3> <h3>小莉、精章夫妇在此留影。</h3> <h3>黄小莉、陈精章夫妇、俞定寿、沙丽夫妇在这里的全景照。</h3> <h3>陈精章、黄小莉夫妇在这里的全景照。</h3> <h3>看,她们笑得多开心</h3> <h3>热气球升空,定寿在此留影</h3> <h3>锦华一手托起了热气球,好力气……</h3> <h3>王辛、翠花配合得恰到好处,俩人力举热气球……</h3> <h3>“七仙女”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h3> <h3>小莉、惠英、京梅、沙丽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3> <h3>路阳正在给惠英拍照……好极了!</h3> <h3>“冰沟丹霞”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境内,核心游览区约120平方公里,是中国发育最完整、造型最奇特的丹霞地貌,以“雄险神奇”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h3><h3>7月2日中午,我们一行人游玩了七彩丹霞,便来到了冰沟丹霞景区。</h3> <h3>“冰沟丹霞地质公园”深处,有许多景点。著名的有:大地之根、神驼迎宾、丝路雄关、神龟探海、古堡魅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景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h3><h3>吴新兰在入口处留影。</h3> <h3>“瑰伟磅礴创世新,千姿百态丹霞景。”俞定寿、陈精章在这里合影留念。</h3> <h3>京梅、建华夫妇在此留影</h3> <h3>书台、利华夫妇在此留影</h3> <h3>国利、锦华夫妇在此留影</h3> <h3>王辛、翠花夫妇在此留影</h3> <h3>小莉、精章夫妇在此留影</h3> <h3>定寿、沙丽夫妇在这里留影</h3> <h3>新兰在此留影</h3> <h3>“神驼迎宾”——冰沟丹霞的著名景点。</h3> <h3>“大地之根”——著名景点</h3> <h3>冰沟丹霞景点之一</h3> <h3>“赤壁千仞”——冰沟丹霞的地貌特征。</h3> <h3>冰沟丹霞地貌</h3> <h3>冰沟丹霞地貌</h3> <h3>“古堡魅影”——著名景点</h3> <h3>冰沟丹霞地貌</h3> <h3>我们行走在景区内</h3> <h3>美景不仅要看,还要拍下来,这是必须的。</h3> <h3>大家忙拍照……</h3> <h3>摄影师在讲……</h3> <h3>真是那么一回事……</h3> <h3>“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北与内蒙古相邻,西接新疆,南连青海。自古都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h3><h3>7月2日下午我们一行18人离开张掖冰沟丹霞地质公园,沿连霍高速向西北方向行驶了2小时30分钟后于17时到达这里。</h3> <h3>“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五公里处,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有“连陲锁钥”之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的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h3><h3>7月3日上午,我们由“酒泉市”来到嘉峪关。定寿、沙丽夫妇在此留影。</h3> <h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杨宗州、刘建华合影留念。</h3> <h3>小莉、精章夫妇在此留影</h3> <h3>京梅、建华夫妇在此留影</h3> <h3>“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的手书苍劲有力,特别醒目。建华、京梅夫妇在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3> <h3>五姐妹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h3> <h3>“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气势雄伟。林则徐赞曰:“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戊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国利在此留影。</h3> <h3>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十四座。国利在内城墙上留影。</h3> <h3>东门外建有关帝庙。锦华在这里留影。</h3> <h3>操练</h3> <h3>新兰在此留影。</h3> <h3>戏楼</h3> <h3>路阳在这里留下了身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