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联盟“自主、合作、高效”四学课堂模式省级教学能手示范公开展示活动

实在点儿

<h1><b><font color="#ed2308">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时值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时,为了全面贯彻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题实验成果,坚持课题引领课改,平定县实验小学“自主、合作、高效”四学课堂模式展示竞赛活动,继新教师摸底听课之后,进入了第二阶段----实验小学联盟省级教学能手示范公开教学阶段。10月9日至11日,李晓琴 郭翠红 侯帅宇 单志红 白燕华 李艳青等六名省级教学能手进行了公开示范教学,柏井联校和石门口联校以及实验小学的有关领导和教师分期参加了活动。</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实验小学联盟“自主、合作、高效”四学课堂模式省级教学能手示范公开展示活动的实施方案</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展示活动安排表</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第一部分:语文篇</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签到表</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0月9日省级教学能手李晓琴执教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只有立足四位一体,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编者意图,教学目标才能定位,文本价值才有生命,学生个性化阅读才有意义。</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课标版六年级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本学期改版,编写在在统编教材的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就是最大的钻研点。重新钻研教材,重新认识学生,重新领会编者的意图,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想象、朗读、角色体验等手段,以读为主,师生互动,找准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善于取舍,不以经验调控课堂节奏,不以经验驾驭把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敢于充分显露学生思维和阅读的形成过程,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本,切实服务它在本教材的地位和阶段性目标,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李老师大胆处理原本六年级的课文,准确定位这一课在三年级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和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整节课以读代讲,通过阅读感受文中深刻的词句段,张扬个性,注重独特体验。结尾带领学生走出文本,感悟想象,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想象表达。(三年级语文教师白玉芳)</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李老师的课堂一直都是行云流水,自然真实的课堂。每次都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背后埋藏着的是李老师低下身子,埋头钻研的精神。课堂从一开始的导入就落在了实处。通过设计填空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轻重音的指导朗读来对可怜的小女孩的背景进行重温。这些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把握。课堂最大的亮点是对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当六年级的课文回到三年级,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李老师果断降低课文理解难度,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情。在幻象与现实的五次碰掩中,让学生体会到童话的魅力。难得的是李老师还将长文短教,留出大量的时间以读为本,激发情感。小组合作读,男女生互读,教师引读多种朗读方式来实现自己课堂的教学目标。李老师的的深厚功力督促着我在教学的实践之路上更要低下身子认真钻研。(三年级语文教师张娅婷)</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10月9日省级教学能手郭翠红执教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开国大典》作为记录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时刻的一篇课文,对于孩子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载体,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特点。恰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动听旋律,这一时代背景从遥远的70年走来,缓缓进入我和孩子们心底,今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恍若眼前。</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作为第三课时的教学,基于扎实落实本单元革命精神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要素和点面结合的语言要素,我陪伴学生从阅读感悟、语用训练双线展开,通过感受课文情感基调、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学以致用、总结收获五大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发现规律、总结点面结合的写法、落实语言训练、感悟心中的爱国情感,环环相扣,亦步亦趋,努力让孩子们学有收获。俯下身来,用心去听、去看、去理解,需要时去鼓励、去引导,注视孩子亲自推开语言文字这扇窗,阳光射入心田,这种感觉明媚又温暖……</font></b></h1><h3> </h3> <h1><font color="#808080"><b>  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事件。国庆大典的热潮还未褪去,郭老师的《开国大典》便激情澎湃、光芒四射而来。郭老师善于对课堂氛围的渲染,恰当使用视频、图片,和多形式的朗读指导,由黑白的照片引出有色彩的文字,把感官和文本自然、有力地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她将写作训练融于课堂教学。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写作。理解课文的同时,郭老师不失时机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她一方面理清了课文内容,一方面灌输了如何去写这类文章的方法。抓住有效关键文本,抓住点面结合这一训练点,设计《狱中联欢》一课精准练习,在此基础上练习“国庆阅兵”片段写作,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b><b> (六年级语文教师李晓琴)</b></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  郭老师精讲 “典礼盛况”,结合今年的70周年阅兵盛况,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方法,探讨“阅兵式”“群众游行”的场面。“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写法指导的基础上,用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阅兵盛况,学生能准确抓住人民子弟兵的威武雄壮以及人民群众的欢心鼓舞,并感悟了阅兵式的雄健有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堂课异彩纷呈。(五年级语文教师冯丽萍)</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有幸聆听郭老师上的《开国大典》第三课时,课堂看似轻松平淡,却尽显郭老师解读文本、巧妙设计的功力,可谓是“着眼一处,落实一处,处处有精彩”。课上老师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将感官和文本自然结合,感染了学生,激动、自豪感情溢于言表;轮读、师生读、范读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达到师生思维情感的共鸣;读写结合将阅读与写作无缝连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教师薛晓华)</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郭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晰。从国庆视频资料引出有色彩的文字,把感官和文本自然、有力地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五年级语文教师赵晓平)</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联盟议课反思表</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研讨活动记录</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语文学科活动时,郝瑞宏校长希望联盟听课教师以两节课为范例,深入思考,取长补短,举一反三,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语文教材全面改版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新旧教材的衔接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紧急任务,要做到深化改革和提升质量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第二部分:数学篇</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签到表</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10月10日进行数学学科活动,开始前,李双才副校长对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作课教师进行介绍,对研讨活动提出要求。</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10月10日省级教学能手侯帅宇执教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追求简约,抵达丰富。“比”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一节重要的概念课。概念课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去公开课上触碰,因为它的知识点太多、太零散。所以我就如何把这些“点”串成“线”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整节课我力求“简约”,从而抵达“丰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把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并结合我校的“导学、自学、互学、悟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激情饱满的情况下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这节概念课教学我所彰显的是:积极引导学生自探自学数学;选材上突出数学文化的渗透熏陶;对教材教法的创新性突破。我真的是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付诸于课堂。</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侯老师从容不迫的气度、不疾不徐的语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的安排,以“比的意义”为主线,教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处理恰当。整节课安排有序,变化有致;既有高潮又有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活而不乱。(六年级数学教师 张晖京)</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侯老师这节《比的意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深挖“比”,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反复强化,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六年级数学教师杨晓燕)</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10月10日省级教学能手单志红执教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工程问题”在原实验稿教材中隐退,而在新修订稿教材中重出江湖,其意图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和以前特意编排的“工程问题”有所不同。教学时要注意避免在“工程问题”上不断变式、不断深挖,应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例题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能力。</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怎样的经历更有效,如何设计高效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使思维拾级而上?整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过程,理解用抽象的“1”解决问题,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变与不变的跨越,经历自主建模的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font></b></h1><h3><font color="#808080"> </font></h3> <h1><b><font color="#39b54a">  本节课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单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灵活的解题技巧,而且教给了学生更加实用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应在教学中加强渗透。”本课中单老师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六年级数学教师郭永芬)</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我们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节课的导入和例题就是犯了这种错误,可以合并将例题改编为导入的复习题,这样就很顺其自然地由具体数导入到总量不确定的时候,问:当没有准确实数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很自然地学生想到假设总数。(六年级数学教师赵慧)</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郝瑞宏校长在数学研讨时,结合两节课例对我校“导学 自学 互学 悟学”进行解读,对“自主 合作 高效”的关键目标提出要求。特别是结合六年级教学实际,就如何进行目标确定,如何进行方法研究,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如何进行落实四学模式,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发表意见,向参会教师提出希望。</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评课议课记录表</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教研活动记录表</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第三部分:综合篇</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签到表</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10月11日综合活动开始前李双才副校长对活动进行说明并提出要求</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10月11日省级教学能手白燕华执教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登鹳雀楼》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字。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  教学理念: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不过度去讲解诗的意思,让他们能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知道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了。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扎实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古诗新唱更加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听了白老师的《登鹳雀楼》一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上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态大方自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思路清晰,紧扣主题,整堂课从导入、探究、学习、闯关、巩固、拓展等环节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产生想学、主动去学的欲望,在后半节课学生即将有疲惫时,白老师设计了古诗新唱,既巩固了古诗,又再一次掀起了学生学习的高潮。(二年级语文教师姚盛芳)</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今天听了白燕华老师的课收益颇多。白老师的课设计巧妙,理念突出,有思路,有深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课堂设计条理清晰,环环紧扣。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注重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等,是一节成功的好课。 特别是白老师语言精炼,过渡自然,引导到位,点拨巧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效果明显。(二年级语文教师杨晓瑛)</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10月11日省级教学能手李艳青执教三年级信息技术《十指敲击练兵忙》</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本课是山西经济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四个活动内容。本课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认识并掌握了基准键,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字母键的排列位置,掌握正确的手指分工和操作姿势,为学生更好的熟练操作键盘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教学理念 :1.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导学、自学、互学、悟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和“我能行”教育,设计了“自主学习我能行”、 “操作实践我能行”、“展示评价我能行”、“回顾总结我能行”等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师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2.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微视频引入课堂。根据我县正在开展的导学案教学实验,设计了本课的自学导读单。3.信息技术教学重在操作,操作训练体现分层优化。</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李艳青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课堂设计合理,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教态自然,对课堂的把握好,始终调动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锻炼、提升自己。面对一个知识难点,不知如何去突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听了李老师的课,豁然开朗,举一反三。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让信息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以便于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董书娴)</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李老师的这节课教具精致,实践操作方法多样化,视频资料详细,让孩子们对打字的方法一目了然,观看过程中,孩子们瞬间就坐成了正确的姿势,充分说明我们的备课一定要充分、精准和详细。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总结出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李姣姣)</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联盟议课反思表</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教研活动记录表</font></b></h1> <h1><font color="#ff8a00"><b>  在综合学科研讨活动时,郝瑞宏校长结合课例就如何推进低年级识字和写字教学,特别是就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发表了看法,针对性地向参加活动教师提出教学建议。郝校长认为白燕华老师的课从整体出发,有思路,有想法,识字写字方法多,符合低年级的教学特点。但要注意形式和效果的关系,深和浅的关系,字词教学需要加强。李艳青老师的课用微视频突破教学的关键点,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互帮互学,激励竞争,效果明显。希望听课的老师们多思考,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  柏井联校副校长冯青山: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活动,有很多感受,感到教学能手确实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讲课教师风格各异,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我们要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提升个人能力,促进教学进步。</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石门口联校教研室主任蔡新燕:感谢实验小学搭建的平台,三天来,我们不仅关注课堂,还关注学校的方方面面,我们听课的教师多是新教师、代课教师,希望老师们多观察,多感悟,多反思,回去后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的是教师紧随时代的前沿理念,是教师深厚的知识积淀,是教师长期历炼的精湛技艺,更是我校多年坚持课堂教学教研改革的丰硕成果。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击鼓催征,奋楫扬帆,让我们乘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的东风,昂扬斗志,在课堂教学百花园里深耕细作,让“自主 合作 高效”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联盟中开花结果,绽放光彩!</font></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1><font color="#167efb"><b>撰稿:任鑫华 张迎萍<br></b><b>摄影:董书娴</b></font></h1>

教学

学生

教师

课堂

语文

老师

六年级

课堂教学

文本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