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巨人》[美]Neil Rackham 著---读书笔记(完整版)

深蓝DBC

<strong>《销售巨人》<strong>[美]Neil Rackham 著</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大订单销售</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bsp;</strong><div><strong></strong><h3>大订单是相对于一锤子买卖的单次消费行为而言(小订单),指买方需要参与决策的人多,买卖双方多次接触,决策失误可能会给决策者造成风险,销售周期长,且需要后续服务支持的消费行为。<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br></strong></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蓝俱乐部 darkblueclub”</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3><strong>第一部分 </strong><strong>面谈过程</strong></h3><br><h3></h3></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br><strong>一、初步接触。</strong></h3><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1、第一印象。缘故专业化,转介绍缘故化。</h3><h3>2、开场白。</h3><h3>通常我们认为以直接陈述可以带给客户的利益为开场白效果最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重大订单生意谈判中这种直白的利益陈述的开场白往往毫无效果,而且容易掉入异议陷阱中,特别是面对经验丰富的大客户的时候。</h3><br><h3>比如:在当今市场上生产效率是输赢胜败的关键,我们的产品可以对您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帮助。</h3><br><h3>回顾我们面谈的目的,核心工作是明确客户需求,为此,开场白的目的是能够获得客户给我们提问问题的许可。</h3><br><h3>1)&nbsp; 自我介绍(前职,现职,对公司和行业的认同,长期服务公司。但是不要长篇大论,没人对你那么感兴趣)。</h3><br><h3>2)&nbsp; 明确拜访面谈的目的(但不是介绍产品和服务的细节,不要过早讲出对策)。别绕弯子,客户都是精明的,也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尽早切入主题。</h3><br><h3>3)&nbsp; 我问他问题是合理的。如果过程中不停地是客户在问问题而我们在不停的回答客户的问题,这往往会出现需求不明确之前被迫的暴露了方案,必须努力扭转,以便沟通进入我们的轨道上来(需求开发过程)。</h3><br>&nbsp;<strong>二、需求调查。</strong><strong></strong><strong>面谈的核心(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需求效益问题)。</strong><strong></strong><h3>到底是满足客户需要的,还是满足客户想要的?</h3><br><h3>通过深度发问,让客户逐步产生对现状的不满和不安,激发其潜在的需求(隐含需求:客户对难点、困难和不满的陈述。)。</h3><br><h3>从很小的缺点开始,逐步转变为很清晰的问题和不满,最后变成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行动的企图(明确需求:客户对愿望和需求的具体陈述)。</h3><br><h3>比如:</h3><br><h3>隐含需求---我的电脑运行速度太慢了。</h3><br><h3>明确需求---我需要买一台运行内存8G的电脑。</h3><br>&nbsp;<strong>三、能力证实。</strong><strong></strong><h3>能力证实的基础:特征、优点和利益。</h3><br><h3>在大订单销售过程中没有明确客户需求的时候进行能力证实,效果不好。</h3><br><h3>我们往往会在一开始被迫向客户介绍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和优点,那么也一定得想办法在沟通中回到需求开发上面。</h3><br>1、特征:产品和服务的事实,数据和产品特点信息。<h3>产品特征的陈述,容易造成客户对产品价格的异议。</h3><br><h3>比如:交货周期,产品技术指标等。</h3><br>2、优点:优点陈述是表明产品和服务或它们的特征如何使用或帮助客户。<h3>产品优点的陈述,容易造成客户对产品价值的异议。</h3><br><h3>比如:设备更容易操作。自动功能提高效率。静音性能更好。</h3><br>3、利益:<strong>利益陈述是表明一种产品和服务如何满足客户所表达的明确需求。</strong><h3>利益可以说明特征如何帮助客户,节约成本,满足需求,提供竞争对手提供不了的服务,使人有购买动机的一切内容。</h3><br><h3><strong>利益应该是同时可以吸引买方的个人需求,而不仅仅是只吸引买方的组织需求。</strong></h3><br><h3><h3></h3></h3> <h3>4、异议处理</h3><br><h3><strong>异议防范比异议处理更重要。</strong></h3><br><h3>我们必须承认异议的存在,但是更应该认识到,异议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比客户的多。</h3><br><h3>比如:在客户需求不明确(不强烈)之前,过早的让客户知道了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比如成本)或者说过早的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客户这时还没有迫切需求,会拒绝用昂贵的成本去解决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问题。</h3><br><h3>解决异议问题的技巧。</h3><br><h3>1)&nbsp; 画出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图画。</h3><br><h3>2)&nbsp; Yes but法则,回到客户需求开发。</h3><br><h3>3)&nbsp; 案例运用。买灯泡,买的是光明。</h3><br><h3></h3> <strong>四、晋级承诺和收场白</strong><strong></strong><h3>在大订单的销售过程中,客户和销售人员相处的时间越长越好,所以慎用收场白技巧,否则将失去客户的信任。</h3><br><h3>越是精明的客户,越是不愿意被他人“控制”,而只是愿意自己做选择和决定。</h3><br>1、收场白。<h3>1)&nbsp; 假设成交法。比如:你希望货物发到什么地方?</h3><br><h3>2)&nbsp; 二者择一法。比如:你看是星期二发货还是星期三发货更好一些?</h3><br><h3>3)&nbsp; 最后通牒(威胁)法。比如:如果现在您不买,下周一开始价格会上调。</h3><br><h3>4)&nbsp; 空白合同法。即使客户没有明确表示购买信息,但是销售人员直接在合同上开始填写客户信息。</h3><br>&nbsp;2、晋级承诺。<h3>面谈成果之一就是谈判进展晋级(面谈结果还可能是:签约成交,暂时中断,明确拒绝),即可以使生意继续朝着最终结果发展的行为。</h3><br><h3>1)&nbsp; 客户同意参加一个产品演示会。</h3><br><h3>2)&nbsp; 有让你见更高一级决策层的余地。</h3><br><h3>3)&nbsp; 同意试运行或检测我们的产品。</h3><br><h3>4)&nbsp; 部分接受原本根本不接受的预算支出。</h3><br><strong>获得晋级承诺的重要方法:</strong><strong></strong><h3>1)&nbsp; 注重需求调查和能力证实。让客户意识到多产品的迫切需求。</h3><br><h3>2)&nbsp; 检查关键点。听懂客户的潜在需求和真实的顾虑。</h3><br><h3>比如: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提到的吗?</h3><br><h3>3)&nbsp; 总结利益点。总分总方法。重复客户的话,整理总结思路,强调利益点。</h3><br><h3>比如:我们已经知道了新的系统可以加速订单的处理速度,帮助控制成本的方法。</h3><br><h3>4)&nbsp; 提议一个承诺。向客户合理建议下一步的内容。</h3><br><h3>比如:我想下一步您和您的会计可以看看这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h3><br>&nbsp;<strong>五、小结</strong><strong></strong><h3>明确每次面谈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事先设计和罗列面谈问题纲要和可能出现的异议处理,事后回顾并评估面谈效果。</h3><br>比如可以设定的“目标”:<h3>让他同意参加一次产品演示会。</h3><br><h3>订立和他们老板(上一级)会面的时间。</h3><br><h3>得到部分承诺/许可。</h3><br>&nbsp;<strong>第二部分 </strong><strong>销售提问</strong><strong></strong><h3></h3> <strong>一、背景问题。</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关于事实、背景和客户正在做的事情。</strong><strong></strong><h3>问题的设计只为收集对自己有用信息,问多了会让对方反感而拒绝继续沟通。而且背景问题只合适在初次面谈中使用。</h3><br><h3>通常设计为开放式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多说,通过倾听的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h3><br>比如:你们用这些设备多久啦?设备是租的还是买的?有多少员工在使用它?您能和我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发展计划吗?你的意见如何?你对这个产品的目标是什么?你从事什么行业?你从事的行业前景怎么看?公司的年销售额多少?雇佣了都少人?&nbsp;<div><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二、难点问题。</strong><strong>关于客户的难点和不满(通常是让人进入不愉悦状态的问题)。</strong></h3><strong></strong><h3>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诱客户说出隐含需求,发现客户目前遇到的问题、难点、对现状的不满和不安,然后对应找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客户解决的点,建构可能性方案。</h3><br><h3>在没有确定客户的明确需求之前,避免直接针对隐含需求提供解决方案。</h3><br><h3>同时避免:敏感区域问题,最近客户刚刚做的重大决策问题,自身的产品服务问题。</h3><br><h3>比如:这项操作是否很难执行?机器出故障的时候,现在的服务商通常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提供维修服务?机器设备通常多长时间会出现一次故障?哪个部分最容易出问题?你担心这些老机器的质量吗?是什么阻止你达成那个目标的?在这个领域中,你正在面临什么问题?这个系统的那部分产生错误/出现状况?&nbsp;</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三、暗示问题。</strong><strong>关于客户的困境的结果或影响(通常是让人进入不愉悦状态的问题)。</strong></h3><strong></strong><h3>问题的设计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问与他有关的问题,然后研究问题的影响和后果,通过总分总的方式,总结客户的问题,目的是让客户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h3><br><h3>强调难题的结果,扩大难题的影响,和其它潜在的难题联系在一起。</h3><br><h3>写下一个客户可能的难题,然后问自己,这个难题有可能引出什么相关的困难或困境,然后把这些困难看作是难题的暗示问题。</h3><br>比如:这个问题对你们的远期利益有什么影响?你说它们很难操作,那么对你们的产品质量是否有影响?只是3个人接受过使用技能培训,那不会产生工作瓶颈吗?这种人事变动对培训费用来说意味着什么?加班加点不会增加更多的成本吗?<h3></h3></div> <strong>四、需求和效益问题。</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客户在解决方案中能感知到的价值、用途或意义(通常是让人愉悦的问题)。</strong><div><strong></strong><h3>防范异议出现的关键。重点在“效益”。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客户告诉你,我们提供的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能让他获利多少。通过情景代入法实现。问题设计的关注点是注重解决问题的对策,构建提供对策和行动方案的积极气氛,而不是关注问题本身。同时通过问题,让客户告知他能得到的利益,让客户感觉自己是专家,自己的主意正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避免在我们自身没有答案的方面使用需求-效益问题。</h3><h3>比如:这对您有什么帮助?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帮助到您的方法?如果把它的运行速度提高10%对您是否有利呢/可以节约多少资金?如果我们可以将其运行质量提高,那会给你怎样的帮助呢?您对控制长途电话费用的方案有兴趣吗?为什么这对您那么重要呢?我明白了,还有没有其他的要求?您说这正是你所需要的,更低的库存水平你们有什么具体的好处呢?这可以帮您节约资金吗?&nbsp;</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五、小结</strong></h3><h3><strong></strong>1、通过背景问题导致提问难点问题,通过难点问题激发引出隐含需求,通过暗示问题和需求效益问题把隐含需求转变成明确需求。</h3><h3><strong>2、</strong><strong>难点问题和暗示问题都会使客户感觉沮丧,造成情绪低落,所以一定适可而止。</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和陌生人谈论自身的不足,在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或许可认同以后再进行。</strong></h3><h3><strong></strong>3、<strong>不要去问那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解决不了的问题。</strong></h3><h3><strong></strong>4、<strong>客户提出了一个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的明确需求时,通常YES</strong><strong>,but</strong><strong>方法,尽量把客户带回到隐含需求阶段,再次开发其他我们能够满足的需求出来。</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bsp;</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第三部分&nbsp;实践</strong></h3><h3><strong>一、原则</strong></h3><h3>1、一次实践一种行为。不要急功近利。</h3><h3>2、一种行为至少尝试三次。不要过早的对新的行为方式的有效性下结论,多尝试再说。</h3><h3>3、先数量后质量。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灵活运用。</h3><h3>4、在安全的情况下实践。不要拿客户练习,你代表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你个人。&nbsp;</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二、方法</strong></h3><h3>1、写下将要拜访客户名单,拟定拜访目的,列出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需求效益问题,每个问题至少列五条。</h3><h3>2、列出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优点、利益点,每个至少列三条。</h3><h3>3、列出以往拜访客户过程中客户提出的异议话题。分类标识哪些是自身造成的(可防范的),哪些是客户的。</h3><h3>4、设定一个场景,然后找亲密同事/朋友进行问答练习,录音录像自己回顾优化。自我检查优化的点:</h3><h3>1)&nbsp; 面谈步骤是否对?</h3><br><h3>2)&nbsp; 开场白是否啰嗦了?</h3><br><h3>3)&nbsp; 客户说的时间和自己说的时间分别占比多少?</h3><br><h3>4)&nbsp; 提问步骤是否逻辑正确。</h3><br><h3>5)&nbsp; 不同类型问题的数量占比。</h3><br><h3>6)&nbsp; 能力证实中特征、优点和利益点陈述占比。</h3><br><h3>&nbsp;5、销售策划。确定一个拜访客户,按照上述的方法策划面谈内容和步骤,然后行动。</h3><h3><br></h3><h3>&nbsp;<strong>三、评估</strong></h3><h3>1、每次拜访后,评估面谈前准备的工作清单完成情况,总结分析面谈目的达成与否,列出下次需要弥补改善的点。</h3><h3>2、客户异议有哪些?出现的原因分析。<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结束语:</strong></h3><h3><strong></strong><strong>请忘掉上面所有的技巧!</strong><strong>!!</strong></h3><h3><strong>对于经验丰富的大客户,所有的“</strong><strong>销售技巧”</strong><strong>带来的后果就是让他们反感!</strong><strong>!!</strong></h3><h3><strong>至始至终以买方为中心而不是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努力去理解客户而不是说服客户!</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bsp;</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bsp;</strong><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strong><strong>深蓝俱乐部</strong><strong></strong><strong>2019</strong><strong>年7</strong><strong>月23</strong><strong>日</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微信号darkblueclub</strong></h3><h3><strong>声明:</strong><strong>本文为[美]Neil Rackham 著《销售巨人》的读书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strong></h3><div><strong></strong><h3></h3></div></div>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jaVqJnrrfrvI2_OVBgVYA">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