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展览馆

空城隐士

<h3>搞了几十年的画,免不了也会参加一些展览,这是检验自己的艺术水准和创作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检验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到人们认可的途径之一。不过,真正的高人倒不屑于参加这些活动,他们修养高深,境界超脱,早就把名利置之于脑后。可我不是什么高人,我俗,曾经俗不可耐,在乎过名利,拼命地给各种展览投稿,渴望自己名气越来越大。哈哈!作品入选了就会窃喜,获奖了则欣喜若狂,如果落选了则会有好几天茶饭不思,无比沮丧,像生了一场病或是掉了魂儿似的。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些朋友劝我:人啊,要把名利看淡点儿。我在心里说:这话我也会说。其实,当事情落到他们的头上时,他们和我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他们不敢承认。嘻嘻。</h3><h3>几十年来,各种级别的大大小小的展览我参加了很多,向大家汇报其中一部分吧。有的画也没能让所有人都觉得好,但好歹它就入选了,有的还获奖了,我也没得办法。</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96cm</h3><h3>《古老的山寨》参加2008年凯里学院60周年校庆画展,最后被学校收藏了。收藏费被我拿回老家买瓦盖屋了,两进三间的一栋木楼,勉强解决了一半的瓦片。</h3><h3><br></h3><h3><br></h3><h3><br></h3> <h3>140×70cm</h3><h3>《大山岁月》于2012年参加湘黔桂三省区书画联展并获得一等奖,此次展览既发奖金又退稿件,这简直是最划得来的一次参展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哈哈!</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96cm</h3><h3>《岚烟深处是我家》于2008年参加贵州省第二届国画精品展。到现场观展的人对我说,围观者众多,同时也说总觉得还欠点火候,那几棵树特别糟糕,这方面有待加强。此时,如果是心怀儒家思想的人一定会想,既如此,平时再好好把树练练。可我心里却在想,以后我不画树了。哈哈!我觉得自己好“庄子”啊。</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走近苗乡》于2012年入选贵州省第三届国画精品展。有个学美术的学生打电话来跟我说:老师,你的画很扎实,但画得太紧了,如果能松一点会更好些。我完全接受她的建议。</h3><h3><br></h3><h3><br></h3><h3><br></h3> <h3>70x70cm</h3><h3>《黑色》于1990年入选黔东南州美术大展并获得一等奖,当时的州美协主席对该画大为赞赏,他觉得有新意。在研讨会上发言道,如果说潘××的一等奖是功夫奖,那么石平武这个一等奖就是创新奖。之后,这段话被他收录进自己的美术论文集《泛舟玄海》中。这张画还挂在我的画室里的时候,一位爱写诗的语文老师看到后也曾激动不已,他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当即创作了这样一首诗:</h3><h3><br></h3><h3>眼泪蒸成的迷雾</h3><h3>被铁石心肠的山民</h3><h3>远远抛在昨夜</h3><h3>凝重的足音</h3><h3>于幽深的岩缝种出回响</h3><h3>覆盖长不出微笑的土地</h3><h3>睡不出梦的日子</h3><h3>山</h3><h3>有了脊梁</h3><h3>有了高昂于天际的头颅</h3><h3><br></h3><h3>我对诗词没有研究,不知道他这诗写得如何,只知道他一定是流露了真情。</h3><h3><br></h3><h3><br></h3> <h3>70x70cm</h3><h3>《悠悠高原河》于1988年参加贵州省教职工书画展并获得绘画类三等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40x70cm</h3><h3>《长青苔的村寨》是在凯里学院进修本科文凭时画的,后来拿去参加毕业创作展,被学校无条件留下了,没有稿酬的哟。</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山寨巍峨》于2006年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画展,组委会付了稿酬之后就把画留下了,这是征稿通知上事先说好的。后来这张画被拿到香港去拍卖,成交价是作者所得稿酬的15倍。我是在网上查到的消息。</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巍巍山寨》是我打算拿去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画展的作品,结果落选了,可是组委会打电话来说:作品虽然落选了,但我们想收藏。接着问我要多少收藏费。我想,既然已经落选,就只能比入选作品的稿酬低,于是说了一个十分保守的价格,连组委会都于心不忍,并当即愿意加到跟入选作品一样的稿酬。我当然是欣喜万分。后来有朋友到西安看展,回来告诉我说,作品挂在B厅出售,标价是所给收藏费的12倍。我又在想,他们即使打5折卖脱,也还大赚啊。</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走近侗乡》于2010年入选贵州省首届交通运输杯多彩贵州书画大赛并荣获优秀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山与寨》的命运最为悲惨,2014年江西省某机构举办一个宣传税收的画赛,要求作者投参赛作品的同时另投一件可以与主题无关的画,用于评委打分的一项参考指标。好奇葩的要求啊。我当时拿去参赛的作品是画人物的,另外那一幅就是这个《山与寨》。比赛如果获奖了是有奖金的,我想即便得的是最低等的奖,这幅画换那笔奖金也是值的,于是就舍下孩子去套狼,结果狼没套着,孩子也没了。真是悲惨至极。组委会电话通知说,作品获的是优秀奖,只颁发证书,没有奖金,作品不退。我说之前的征稿通知上不是这么说的呀,对方答复说:经费紧张,方案修改了。</h3><h3>我顿觉浑身无力,想骂一句“你们这些骗子将不得好死”都没有力气了。妈的个巴子,上了他们的老当啊。</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140x70cm</h3><h3>《新装》就是前边刚说拿去参加宣传税收的那幅人物画。我压根儿就不擅长画人物,不知道是那根神经在作怪,硬是要不厌其烦地搞这样一幅人物画去参赛。先去县税务局找熟人借来两套服装,再找模特儿穿起来摆动作,然后给她们拍照片、画速写,接下来才构图、勾墨稿……我平时几乎没搞过人物画创作,对技法的运用,对效果的追求,可以说是毫无经验。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得这么一张,根本不成体统,这种质量的画还拿去参什么赛嘛?真是无事找事。结果就出事了嘛。它丢了倒无所谓,麻烦的是《山与寨》被搭进去了,气死我也——</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苗乡物语(之一)》于2011年参加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并获得优秀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千古家园》于2012年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五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并获得优秀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侗乡的记忆》于2011年入选第三届中国银川房车文化节画展并获得优秀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层叠的木屋》是我继《侗乡的记忆》之后,于2012年再一次投向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书画大赛的画,这幅画我画得很用心,最终的效果也自我感觉良好,心里一直以为,既然《侗乡的记忆》都能获优秀奖,这一幅也应该得。可是,没得!不但没得,画也不退了,只得一本画册。呜呼哀哉唷——</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神奇苗寨》于2011年入选第一届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并被组委会收藏。接下来,这幅画跟着其它被收藏的作品一起,每隔两年又在一座大城市巡展一次,至今已展了六次之多,除了在西安的首展,还有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等。每一次展出,作者的手机都会收到消息并被邀请前去观展,可是我一次都没去,因为我不喜欢这幅画,觉得它是我这个类型的作品中画得最不好的一幅,物像造型不理想,构成生硬、别扭。我都不知道当初组委会为什么要收藏它呢。</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苗乡记忆》于2013年入选第三届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我觉得这一幅比《神奇苗寨》的效果要好一些,满以为也会被收藏,结果没有,可能是组委会觉得内容跟《神奇苗寨》雷同了吧。说实话,如果是这一幅在各大城市巡展,我会每次都去看,还会站在它前面对观众说:这是我画的。哈哈!</h3><h3><br></h3><h3><br></h3><h3><br></h3> <h3>240x120cm</h3><h3>《长征·黎平记忆》是2011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暨全国新华书画首届大展并获得铜奖的作品。此次展览的奖金比一般展览高,末等奖都是一万元,并且设一百个名额。我的天呐!我当时就是冲着这个奖项去的。该展览要求画政治题材,表现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的历程、事件、人物和丰功伟绩,可是我只擅长画古老的房子和古老的用具,如何表现政治题材呢?后来我突然想到了红军长征过黎平并召开了黎平会议的事件,于是跑去黎平会议会址收集素材和寻找灵感,最终就创作了这幅《长征·黎平记忆》,没想到的是,竟然获得了大展铜奖。这样的奖之前我没获过,结合我的能耐来判断,之后也难了,也许,这已经是我的“巅峰”了,再也没法超越了,如今想入选一个规格高一点儿的展览是相当难的,别人太厉害了,情况太复杂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神奇的苗山》是2002年从雷山西江得到的题材,表现的是西江的苗族文化。该画之前曾发表过,2010年又入选“天江丽都杯”湘黔桂三省七县“美丽乡村”书画摄影大赛,获了二等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老屋》创作于2004年,起初我想拿去投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画展,可是投稿过程中麻烦百出,如此迹象表明投也不中,就不投了。我有时候是很迷信的。哈哈!后来跟《神奇的苗山》一起发表在一本杂志上,到2010年,又跟《神奇的苗山》一起入选了“天江丽都杯”湘黔桂三省七县“美丽乡村”书画摄影大赛,获得绘画组三等奖。</h3><h3><br></h3><h3><br></h3><h3><br></h3> <h3>210x140cm</h3><h3>《苗乡物语(之二)》于2015年入选中国大连首届中国画展并获提名奖,相当于二等奖,此次展览的最高奖叫优秀奖。获奖的画一般都被组委会收藏了,每当这种时候,一些作者会很舍不得,我也不例外。但这张画我舍得,这又是个例外。之所以舍得,是因为我手上还有一幅比它更厉害的同等题材的画。哈哈!它叫《苗乡物语(之三)》,“之二”只有三个牛头骨,“之三”有四个呢,其它内容也会更丰富。</h3><h3><br></h3><h3><br></h3><h3><br></h3> <h3>280x140cm</h3><h3>《苗乡物语(之三)》在2016年贵州省民博会上展出过,得到著名画家苗再新先生的好评。为了创作这幅画,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作了十二张四尺整纸的画,最终选出四张将其拼成。这是我这个类型的画尺寸最大物件最多的一幅,虽然效果不敢说是最好,但作这样一张画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还是视之为“宝贝”,打算永远留在手上。</h3><h3><br></h3><h3><br></h3><h3><br></h3> <h3>180x96cm</h3><h3>《都柳江畔的记忆》于2008年参加贵州省首届美术专业大奖赛并获得优秀奖。</h3> <h3><br></h3><h3>作者简介:</h3><h3>空城隐士(真名:石平武),1963年生,贵州黎平人,侗族画家,高中美术教师。联系电话:1508523767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