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详,这次有机会一睹太行真面目。</h3><h3>国庆假期,大小12驴友,在最美的季节,从河南新乡开始,驴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南太行。</h3><h3><br></h3> <h3>10月1号上午观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下午坐上十四个多小时车程的火车开始了这次驴行。</h3> <h3>驴行理念: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h3> <h3>旅途中的孩子学习也不松懈。</h3> <h3>10月2号早晨八点多到达郑州新乡。接地气的小米粥和原豆浆给了我们初来乍到的好印象。</h3> <h3>下午三点多,天路领队预租的车把我们从新乡火车站接到了第一站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古胶乡马武寨。</h3> <h3>马武寨,四周百里皆为绝壁。巍巍太行,造成了这里的交通不便,闭塞的环境使这里仍保有着淳朴的人情和原始的生态。</h3> <h3>正是山楂成熟的季节,沿途中村落里到处可见鲜红的果子。</h3> <h3>10月3号,清晨五点多自然苏醒。</h3> <h3></h3><h3>近些年热火起来的户外驴行激活了这闭塞地域的经济。村里人家都开着家庭客栈兼饭堂。</h3><h3>早餐,老面的卷子,柴火熬的小米粥,简单而满足。</h3> <h3>此行12人,领队天路和夫人樱子,资深领队老林,过客,四宝妈香香、白云、背影和我,四崽甜甜姑娘、豪哥、张煜和牛牛。<br></h3> <h3>今天的行程是从马武寨到七星潭,经抱犊村路餐,再往八里沟,然后返回宿营抱犊村。</h3> <h3>出门即是秋色无边。金黄的野菊肆意绽放,牵牛也调皮地吹着喇叭,柿子树挂满火红的灯笼,地里的玉米也像要撑破衣裳。一切都是美好的景象。</h3> <h3>去往七星潭的沿途风光。</h3> <h3>过七星潭的这段走得很慢,长假驴友扎堆,摩肩接踵。</h3> <h3>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逆着初升的朝阳,空旷的山谷,不需要拍清楚每一张脸,已然惊艳。</h3> <h3>抱犊村位于悬崖峭壁之上,离地面高达数百米,至今仍然没有通公路,只能步行上山。要进入村庄需要跋山涉水徒步4小时才能到达。</h3> <h3>村里人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能自产的物资就靠这个装在悬崖上的卷扬机从山下拉上来。</h3> <h3>到达太行空中驿站——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胶乡抱犊村。</h3><h3>时间尚早,未到十一点,休整,简午餐。</h3> <h3>这里三面环山,依水为邻、依山而建、密集而居。</h3> <h3>这简直是个石头村,村民自古以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石匠,房屋是石头、地面是石头、围墙是石头,还有石磨、石凳、石灶、石槽等等。</h3> <h3>村里头的山楂、柿子、梨子挂满枝头。买袋柿饼只有一个好的,全生了虫。村民现摘的梨子一块钱一个,这个不洗倒是可以放心吃(老林啥水果都从来不洗,直接吃,只说莫要洗掉了果霜。那柿饼不是背影给抢了扔了,也要和着虫🐛一起吃进肚里,只当蛋白质😄)</h3><h3><br></h3><h3><br></h3> <h3>以前抱犊村道路异常险峻,牛羊等身材较大的牲畜无法入村,村民迫不得已只能怀抱牲畜的幼犊步行进村,然后让它们在村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人们便起名为抱犊村。</h3> <h3>午餐后,前往八里沟。</h3> <h3>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h3> <h3>途经老龙口。</h3><h3>这一段是著名的红石岩层,赤红色的岩壁一层层的叠加,犹如波浪一样飘向远方。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最显赫的证明,是几百万年来水流冲刷的作用。</h3> <h3>太行山,从低处看,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h3> <h3>从高处俯视,又如一阶阶石梯,拾级而上似乎就能抵达新的世界。</h3> <h3>在山西与河南间穿插行走。</h3> <h3>八里沟返回抱犊村。过夜。</h3><h3>下午的八里沟走得有点虐,二十公里上上下下的山路走下来脚是真难受了。累了,吃不下饭,吃个梨子,睡了。</h3> <h3>10月4日,抱犊山庄。早餐依旧山里标配,小米粥,老面馒头。所谓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热爱户外的人都是追求至简至真生活的。</h3> <h3>昨夜雨疏风骤,今日天气不容乐观。</h3> <h3>出发下一站,西莲,然后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也是宿营地,张沟。</h3> <h3>又经老龙口,细雨霏霏,躲开了昨天扎堆的驴友,合影留念。<br></h3> <h3>风渐起兮波渐涌。</h3> <h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世一遭,就是旅行一场,停停走走。</h3> <h3>云海天涯两杳茫。</h3> <h3>途遇一驴队,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娃,坐路边抱怨,母亲极为耐心地做工作,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他战胜自己,继续向前。我们也鼓劲打气,我们队伍有四个孩子,要他跟着我们一起走。母亲报以微笑,没有责骂孩子,也没有拿别人家孩子去羞辱指责自家孩子。</h3> <h3>一个多钟头的样子,路边哭泣的孩子赶上了我们,一个人赶上来的。问他怎么一个人,赞他好厉害,孩子可爱地回答:我本来就是走第一的,刚才哭😭了四十五分钟,落下了!😄</h3><h3>哈哈,这就是孩子。</h3> <h3>到达西莲寺,雨越下越大了。两条路,我们选择了一条短而艰难的。</h3> <h3>雨中的小路泥泞湿滑,另一个队伍的一个女的一直在嚎哭着救命,说自己会滚下山去,不肯走那条路,执意要从没有路的树林子里面钻。还好我们的队友身经百战,借助路旁的树枝和拐杖,手脚并用,费了些周折,总算相安无事爬上了坡。</h3> <h3>到达锡崖沟隧道口,结束艰难的爬坡路。我们又从河南翻到了山西。车子将我们接往张沟。下车有一段狼狈经历,可惜没有照片为证。这里给众驴友一一记下,留作日后谈资。</h3><h3>下得车来,狂风大作。背上行囊,穿上雨衣,只见前面的队友一路小跑,我和牛牛也跟着跑起来。到一围墙外,前面队友“呼”一声爬上墙,“哧”一声跳进墙内。不用催促,牛跟着效仿,我也跟着跳了进去。后来才知道是逃票。锡崖沟属王莽岭景区,我们从山那边过来,要去到这边的张沟,经过景区大门,习惯性地绕个道。</h3><h3>风越来越猛,我们走得越来越急,一路又想着刚才齐刷刷翻墙的动作很好笑,于是又跑又笑着朝客栈奔去,只说怎么没人拍照,刚才翻墙的窘迫,此时风雨里奔跑的狼狈。</h3> <h3>风雨里奔跑到天意山庄,这些天来最好的住处。双人标间。各自回房洗澡。夜里,北风怒号,知道后两天的行程要被耽搁。</h3> <h3>10月5日晨,雨且停,风未住,大家决定改变行程。今天下山,一路观景,往郑州。</h3><h3>途经回龙挂壁公路。</h3> <h3>挂壁公路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交通专家称,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都很少见。</h3> <h3>回龙挂壁公路可谓是现有挂壁公路中难度系数最大的,全线长约8公里,沿悬崖绝壁而建,期间在山腹里转了个“S”形穿山而出,最大坡度可达30度。</h3> <h3>结束挂壁公路,下山。</h3> <h3>太行山驴行到此结束。车接往郑州。</h3> <h3>10月6日晨,郑州火车站,取票。回程车票仍是“况且况且”。孩子学习自助取票,以后就跟着户二代玩哈。</h3> <h3>下午四点多的回程票,时间充裕,来郑州博物馆参观。</h3> <h3>讲解员跟孩子互动问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h3> <h3>下午四点,郑州火车站候车,归家。</h3><h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充实,美好,寂静,欢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