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我把这张大桌子从乡下接回来了。在乡下放了五年,没有人收拾保养,蒙了尘,结了蛛网,还有些发霉变形,桌腿也开始斑驳了,看上去可怜兮兮的。我给它仔细地洗刷了一遍,上了腊,比起以前多了几分沧桑感,但我还是喜欢。</h3><h3><br></h3><h3>记得我小的时候,裁缝上门做衣服都会取一个门板下来工作。这张桌子大长方,很开阔,差不多就是一张门板的大小,我是一见钟情买下的。后来,家里添了丁,嫌弃餐椅太笨重,又不够座位,就换了个圆桌。</h3><h3><br></h3> <h3></h3><h3><br></h3><h3>东西用久了,那也是有感情的,桌子搬走这几年,总觉得生活缺了自己的一方地界。十四年了,与其说是一个餐台,不如说是我的工作台,我的一个伴。我在上面裁剪,铺开各种手工、修理、十字绣、面点制作,还有各种奇葩的收藏。我骨子里渴望做个匠人,看到什么手作,都想试试。<br></h3><h3><br></h3><h3>小的时候父母会做各种家用的东西,我总是在一旁看着。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缝纫,直到她离开我,我才开始拿针线。人在对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探索和征服的过程中,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乐趣,沉醉其中。</h3><h3><br></h3> <h3><br></h3><h3>但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小魔丸,它的名字叫做:不知足。有时候生活会突然碰撞出一些火花,非常耀眼,你心里的魔丸就被肆放出来了,你会突然想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这种尝试带来了新鲜感,也伴随着挣扎,最终却成为不快乐的根源。</h3><h3><br></h3><h3>完美的lost。虽然我向来不喜欢汉语里面夹着英文单词这种1.30元一斤的散装英语表达。但这里,lost它会比中文更全面地形容这种状态。</h3><h3><br></h3><h3>摔了一跤,哭过爬起来,才会明白,那些痛都是给自己的,没有人会去陪你承受。你会发现别人的生活你不能随意复制,因为你无处粘贴。</h3><h3><br></h3> <h3></h3><h3><br></h3><h3>还有可能你遇到一个人,他符合你的审美,又有着跟你相似的有趣的灵魂,你们彼此欣赏,有说不完的话题,感觉老天突然空降了一个知己。但是,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再接近的灵魂也不可能完全重叠。平时高度彼此认可的你们,可以因为对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或一句否定对方的话,突然默契消失,一秒疏离。那种寒彻骨髓的垂直降温速度,远比长沙的天气,更让你感到惊悚。</h3><h3><br></h3><h3>萨特曾经说:“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谁会是谁心里的虫?人心起伏,去揣测别人的内心,需要消耗太多自己,最终还是失望。就像别人也无法完全参透你的心思。</h3><h3><br></h3><h3>知己这种奢侈品,只可遇,不可求。更何况,靠别人给的快乐,终究是不踏实的,不如享受自我。我们可以不去了解别人,但是不能不了解自己。可以被别人辜负,但是不能被自己辜负。唯自爱者,方懂爱人。不得不说,人类的智慧都是藏在书里的。一本好书,能让你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然后全其正,修其不正。</h3><h3><br></h3> <h3><br></h3><h3>这许多年以来,我都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静生活,我知道自己是谁,我在哪里,我要什么。无需羡慕外面的花花绿绿,我只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因为保胎连续躺在床上四个月,没下过楼,没买过衣服,没人陪我聊天,甚至连电话短信都极少的日子,我也能把自己填的满满的,从来没有寂寞感。任尔潇洒快活,我且孤芳自赏。因为简单,所以快乐。</h3><h3><br></h3><h3>一直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h3><h3><br></h3> <h3><h3><br></h3><h3>那些渴望被关怀、被肯定的念头,还是会不时冒出来,那是人生自带的脆弱和幼稚。所以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断发育,在失败中获得成长,逐渐羽翼丰满,温柔强大。</h3><h3><br></h3></h3><h3>成熟不是衰老,它优美、高贵。孤独也不是寂寞,它是从人群中挣脱出来的自由,是高级的享受。当我们懂得享受孤独,是心灵的真正成熟。与其努力去靠近那些让你感到片刻温暖的事情,不如将自己活成一个小太阳,自己获得永恒的温度,还可以温暖旁人。</h3><h3><br></h3> <h3><br></h3><h3>回归自己。</h3><h3><br></h3><h3>不去追求普世的完美,别人的认同。只需要清楚自己的坐标,了解自己的快活,确定用力的方向。不降格以求,自知自爱、干净纯良,把持稳定的幸福,更靠近自己喜欢的样子。</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