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

彼岸枫树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90年的岁末和往年一样多雪、寒冷,留给我特别的记忆是我的女儿降生了。公公从外地托人捎来了给孙女起的名字:冬阳!我能想象得出女儿的到来给老人带来了暖意。我清晰地记得从医院回到家的情景:一盆硕大茂盛的吊兰静静地垂落在卧室一角的花架上,深情地舒展着碧绿的新叶,仿佛已等候我们多日;熟悉的大床和一张崭新的小床并列靠窗,悠闲地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春意盎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顽皮女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还在医院育儿室里的时候,冬阳就已经挣脱捆在身上的小被子把自己的小脸挖得横一道竖一道,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的衣服袖子缝上20厘米长的大甩袖——这之后,她果然没有再挖脸。但是,她又把注意力转移到腿上,她一刻不停地瞪被子,我就不停地给她往身上盖。后来,婆婆想了个办法,把一个婴儿毛巾被在她身上绕了一圈,然后用带子在胳膊弯处系住,这一招也奏效了。冬阳可能觉得实在没事可干了,哭闹着坚决不躺了,那时,她出生还不到20天。我们轮流着抱着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每来一个串门的,我都赶快让客人帮忙。听老人们说在月子里淘气的孩子出月子就好了,但这经验在冬阳身上太不灵验了。姨妈和姑妈都说冬阳这孩子看起来特别费劲,等于看别人家的两个孩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阳从小喜欢看武打片,并且用心模仿。上幼儿园前在姥姥家最爱干的事就是手持木剑在沙发、写字台和床上来回穿梭。姥姥姥爷最担心的就是她摔下来,所以,只要她去了,就得有一个人专门盯着她。冬阳玩过的玩具很多,但时间不长就想方设法弄坏了或砸碎了,到她上幼儿院的时候,家里的所有电器除了冰箱外全被她不同程度地拆坏了。我们家的所有插座都用布条或棉花球塞着,因为她经常往里伸指头,被电过几次,但她并不害怕。她每次要到亲戚家去的时候我都得提前嘱咐,这样,还是在亲戚家打碎了很多杯子之类的东西。冬阳从来不与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在我的记忆里被她打过的几乎全是男孩子。</p><p>&nbsp;&nbsp;&nbsp;冬阳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在会计部门工作。因受工作性质的限制,一年四季接送孩子总是早去晚归。因为几乎每天都是班里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老师们也有些不满。有时候,看到她脸上有伤,我也不好意思向老师打听。记得有一天傍晚,冬阳站在幼儿园大门口离我还老远就大喊:妈妈,妈妈,老师在我手上写字了,我一看,原来写得是:“请交管理费”!心中禁不住涌起一阵歉意:确实忘了。冬阳那时的理想很简单,就是爸爸妈妈每天第一个接她回家,但当时这却是不现实的。长大后,她告诉我,有一天,爸爸去外地开会回来,还不到放学时间就去接她,她骄傲地告诉小朋友:看!看!我爸爸第一个来接我了!我想,多亏有这么一次,不然,孩子会多么失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茁壮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终于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冬阳告别了她一直不喜欢留的小分头(我嫌梳起来费时,不给她留长发),扎起两个小辫子,背着让她引以为豪的文具,走进了小区里的一所子弟学校,自己觉得是个大孩子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冬阳特别听老师的话,集体荣誉感特别强。一、二年级的时候,她经常比别人放学回家晚,一开始我们都没注意到,后来开家长会时我才知道:因为有一次她小组的卫生打扫得不彻底,老师在班会上说过,作为小组长,她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她发现有的同学打扫得还是不认真,她就索性不让别人干了,轮到她小组值日时,卫生全由她自己打扫。因为老师说过“不爱护书籍的孩子不是好学生”,所以她非常爱护书籍,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她。一开始她让我用她喜欢的挂历包书皮;过了不长时间,她用的书都自己用专用包书纸包上了。别人借她用过的书本,她总是嘱咐:“及时归还,别拆书皮”。三年级的时候,冬阳从小组长升为副班长。从那以后,我新买的家庭用品,她经常会问可否拿到学校里用。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把木地板专用笤帚,她一眼就看上了,跟我商量想拿到学校用。我说学校水泥地面不适合,给她一把普通新笤帚,她不要,说学校里有,这件事后她老觉得我太小气。不久,她看到家里新添了一对漂亮的暖水瓶,她又告诉我说,班里有的同学喝凉水,她想拿一个暖瓶给同学们用,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便告诉她这种暖瓶太小了。当天傍晚我到商店里给她买了把大号的,这次她很满意。第二天,老师打电话说:大姐,谢谢你!孩子们离家都很近,不需要暖瓶,以后不要这样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冬阳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是择校生,班里没有一个原来熟识的同学。军训结束后,老师指定班干部时没有指定她,让她难受了好长时间。我鼓励她毛遂自荐,她说,这样不好。冬阳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孩子,也不太用功,但她很会听老师讲课,所以,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好的。不久,冬阳和同学们处得很熟了,后来,几乎成了班里的灵魂人物,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学习好的还是差的,都愿意围着她转,她又找回了当班干部的感觉,责任感也与日俱增。有一次,班里一位调皮的男生在背后议论一位女生穿的衣服透明等话题,冬阳二话没说,把那位男生拽到走廊上,让其当面保证以后坚决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那男生因理亏而胆怯,乖乖地做了保证。这件事冬阳一直没对任何同学说起,当她告诉我说她要保护当事人时,我抬头仔细打量她:挺高的个子,脸上挂满了儿童般的认真。有一年年终,我们单位对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我当时觉得自己工作尽职尽责,因此也没多想什么。分管领导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有几位同事给我投了不称职票,领导鼓励我说只要用心研究工作方法,以后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我很伤心,在办公室里坐了很长时间,觉得心情平静了后才回到了家。晚饭后,冬阳问我是不是挺累的,我说不累。她说,妈妈肯定有不痛快的事。我觉得也没什么必要瞒她,就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冬阳若无其事地说:妈妈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同事们不好意思当面对你说,才用这种方式,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好好想想,改了就是了。那一刻,我感到眼眶有些湿润,一个不到15岁的孩子能如此对待不同的意见,我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初中三年呼啸而过,冬阳在父母忙碌的时光中长大了。这时,她的奶奶、爷爷、姥姥、姥爷都快八十岁了,他们交替着生病、住院,如风中残烛,在亲人们的悉心关照下顽强地燃烧着。冬阳每当看到爸爸妈妈沉默无语时,首先会问奶奶姥姥他们没事吧?我们不愿意让她分散精力,而她总是一一打电话问过后才放心。进入高中后,有一段时间,冬阳的情绪低落,她老问我为什么自己比以前用功了反而成绩不如以前了;我告诉她,她所在的高中是好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以前你得益于会听课,现在仅限于会听课就远远不够了。这时,我也深刻地反省自己: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成长。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有时间就和她聊天,谈过去、谈未来,谈如何在逆境中自我解救等。后来,冬阳的学习成绩慢慢地赶了上来,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快乐。高中时期,冬阳不再谈论当班干部的事情,这或许是因长期以来养成的不够勤奋的学习习惯使她觉得已没有资格担任高中的班干部。但是,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乐于助人、爱管闲事,让她周围的人感到很温暖。班里乡镇来的孩子、外地借读的孩子比较多,因此,我和老公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孩子们的办事员。我们经常拿着冬阳列的明细表往来于各个超市之间,等给她发票时,她经常会商议我:我们班这个同学家里挺困难的,是否可以少要一点钱?我说,当然可以,但下一次,你要先说明白哪个同学需要照顾,我们挑便宜的买,她说,便宜的质量不好。后来,临近毕业的时候,她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要东西,然后带到学校分给她周围的同学,她告诉我,平日里同学们对她帮助很大,毕业后,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我想起了自己悄然远去的中学时代,心里感到暖暖的,很亲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飞吧,孩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阳是幸运的,她出生于我们祖国腾飞的时代,接受着良好的教育,物质生活上无忧无虑。上小学的时候,她常说,老师说孩子是小树,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就长歪了;初中时她常说,老师让我们无条件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高中的时候,她告诉我,我们老师说了,同学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应该有“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心。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我知道孩子就这样长大了。冬阳成长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央行家庭里,深受央行文化的熏陶。她从小就知道,努力工作才会受人尊重,要干好工作就得不断学习等常识。记得她还不会写字的时候,看到我自学时不停地在书本上写、画,就说:妈妈,我帮你学。后来,我看到我用过的书被她用彩笔画满了弯弯曲曲的线。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家里经常谈论金融系统考核情况的缘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冬阳就像模像样地把考评机制引入了家庭。她把爸爸妈妈和她自己都列在一张田字格纸上贴在墙上,上面用彩笔画着小红旗和小花朵,每次都是她自己得第一,而我可能因为是家里唯一体罚她的人,并且也不随便给她零花钱,一般都是排名最后。过了几年,我们搬家时才发现:家里一直未启用的一本大事记(结婚时朋友送的),也被她当成考核薄了,也不知她是根据什么设置的分数。我们三人最高分150分,最低分50分,每个人分数后面都有备注。例如:打扫卫生次数,爸爸喝酒、抽烟次数之类的。这时候估计是二年级以后了,她不再老是第一,也增添了加分和扣分的原因,明显地流露出成长的痕迹。</p><p>&nbsp;&nbsp;&nbsp;&nbsp;&nbsp;冬阳高考分数出来后,她自己有些失望,我们都劝她,大学不是终点,你可以继续考研。冬阳很喜欢学中文,成绩也很好,一直想将来做文字工作,而我建议她报财经类大学的金融专业。她痛快地答应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时光荏苒,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自己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当我们韶华逝去,下一代正如喷薄而出的朝阳,在祖国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他(她)们有的可以做共和国大厦的栋梁,有的可以做砖、做瓦,共同撑起祖国的明天,塑造民族的未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阳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却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中学时代的老师对她的评价很一致:这个孩子一身正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愿冬阳人如其名:融化冰雪,以感恩之心温暖众生;苦炼本领,用渊博学识回报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