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衡宝战役中乡之战风云录</h3> <h3>潇湘中部,</h3><h3>宝庆古土。</h3><h3>蒸水开源,</h3><h3>云山拥吻。</h3><h3>孕育着一块神奇的地方。</h3><h3>这就是你呀,</h3><h3>邵东灵官殿!</h3><h3> </h3><h3><br></h3><h3>你历史悠远,</h3><h3>上溯三千年,</h3><h3>青铜冶炼术遥遥领先。</h3><h3>四虎铜镈的惊现,</h3><h3>让你名扬世间。<br></h3><h3> </h3><h3><br></h3><h3>你古韵犹存,</h3><h3>别具一格的方言,</h3><h3>从不拖泥带水,</h3><h3>与大唐盛宋的官话,</h3><h3>颇有一些渊源。<br></h3><h3> </h3><h3><br></h3><h3>你交通方便,</h3><h3>鸡鸣三阳闻,</h3><h3>两广中间贯。</h3><h3>出衡阳舟车不断,</h3><h3>入八桂大路通天。</h3><h3> </h3><h3><br></h3><h3>你宛如世外桃源,</h3><h3>金沙水暖,</h3><h3>处处炊烟。</h3><h3>人畜相戏,</h3><h3>终老一生。<br></h3><h3><br></h3><h3> 你是衡宝战役决胜的天眼</h3><h3> 你是四野杀敌雪恨的利剑</h3><h3> 为了国家新生,</h3><h3> 为了黎民福全,</h3><h3> 多少英雄,多少豪杰,</h3><h1> <font color="#ed2308">血沃灵官殿!</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目 录<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上)日出大云山</font><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第一回</font></h1><h1><font color="#ed2308">林无敌决意血耻 小诸葛欲挽狂澜<br></font><font color="#ed2308">第二回<br></font><font color="#ed2308">中乡圈部队云集 三阳界电波纵横</font></h1><h1><font color="#ed2308">第三回<br></font><font color="#ed2308">丁大胆深入虎穴 白狐狸垂涎欲滴</font></h1><h1><font color="#ed2308"></font> (中)缠战大中乡<br><font color="#ed2308">第四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孙家冲桂敌猛攻 石株桥大军分兵</font><br><font color="#ed2308">第五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神前洞营长捐躯 白鹿村政指中伏</font><br><font color="#ed2308">第六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长丰岭敌我异势 同乐坪冤家路窄</font><br><font color="#ed2308">第七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黄土铺绕前阻顽 普云山撵后追敌</font><br><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下)情倾蒸水河<br></font><font color="#ed2308">第八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地下党暗中相助 沙子佬明里支援</font><br><font color="#ed2308">第九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衡宝战史册永载 众英烈浩气长存</font><br><font color="#ed2308">第十回</font><br><font color="#ed2308">拜先烈后裔倾情 承遗志干群齐心 </font></h1><h1><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h1><h1><font color="#ed2308"></font> 附: 后 记</h1><h3></h3> <h3></h3><h1><font color="#b04fbb">第一回 林无敌决意雪耻 </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小诸葛欲挽狂澜</font></h1><h3></h3><h3></h3><h3> 在今湖南省邵东市的东南边界,有一古镇,因清末隶属宝庆府邵阳县中乡,故又俗称中乡。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云山,为全市最高山峰,位于镇域东边,最新测量海拔高达1020米,显得鹤立鸡群,山上终日云雾缭绕,听说曾有仙人出没。山上有座六仙殿,潺潺流出的山泉水,与几十里外耳石岭成家冲流出的另一股山泉,一起成为湘江的一级支系蒸水的源头,两只水源,在灵官殿以北的小岭山同流合淌,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两岸子民。蒸水河合流后,奔腾不息,流向沙坪,期间再次汇合从简家陇镇皇帝岭发源的第三股河水,浩浩荡荡,经衡阳,入湘江,奔洞庭而贯长江,最终纳入东海。中乡四周,大云山、三面山、大木岭、芭蕉山等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形成一个小盆地。整个灵官殿,从高处俯瞰,酷似一个被切开的半边桃核壳。桃核壳里,中乡人的先祖,自唐宋以来,便从江西等地,陆续迁居于此。中乡圈里,人人讲着一口与周围地方明显不同的的方言,恰朗许那是要喝水了,喊伢伢那是在叫爸爸。听起来好像很土,其实,这是正宗的中国话,据语言学家考证,与唐宋时期汉语官话是接近的。境内百姓杂居,罗姓最多,而同一个罗姓,又有铁塘罗,佳木罗,白鹿罗,公田罗“中乡四罗”除此之外,还有城边罗,蒸左罗,单单一个罗姓,便搞得外地人云里雾里,总是弄不清,骂也不是,笑也不是。另外,还有宁、李、刘、贺、程等人数较多的大姓。最让人称奇的是,在大云山赤壁岭一带,生息着汉高祖刘邦的一支后裔,在盆地中央镇江亭一带,又居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支后人。1984年,当时民安村的青年小伙子贺国荣,一锄头挖出了一件十多斤重的青铜器,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件现存湖南省博物馆的四虎铜镈,竟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蒸阳古国的王室乐器!由此可见中乡历史之悠久,人文之丰富。境内水田密布,气候温暖,水稻一年两熟,山可栽茶,水可养鱼,无旱无涝,有山有水,真可谓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境内美景如画,像 赤壁鹿鸣 、马鞍驮月 、银炕夕照等等,名声在外,有诗为证:</h3><h3>赤壁鹿鸣 </h3><h3> 云山果落见猿过,赤壁叶干闻鹿鸣。罗氏先祖识白鹿,从此停步好放歌。</h3><h3>马鞍月驮 </h3><h3> 山似马鞍谁敢跨?月如银盘当空挂。马鞍山间清泉流,便驮玉轮走天涯。</h3><h3>银炕夕照 </h3><h3> 日照山凹树生烟,行人走在白云间。樵歌声声不见影,一抹斜阳涂银炕。</h3><h3> 如此福地,中乡人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自耕自足,怡然自得,千百年来倒也自由自在,朝看大云山,暮洗蒸水河,不知不觉,到了民国三十八年。</h3><h3> 民国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历一九四九年,这真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罗贯中老先生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又应验了。就是这年的十月一日,湘谭韶山冲里走出来的那个毛润之,操着一口湘乡话,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啦!!这是个崭新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王朝变换,城头屡屡变换大王旗,可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不容易建了一个中华民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可满清家天下刚毁,浙江蒋中正独裁又起,民主遥不可及,更是把个神州大地弄得民生调弊,民权也是无从谈起。所谓三民主义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共产党顺应时势,高举马列义旗,推翻了蒋家王朝,一举建立了工人农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五千年,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此,这真乃旷世奇变,在五洲四洋都掀起了一股中国旋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是当时地球上最轰动的大事了。</h3><h3> 然而,在中乡大地,在灵官殿的田野村落,人们照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不知阔口庙内外,国共异势,空口岭上下,山河变色。 </h3><h3> 不过,饶是再闭塞,纵是再迟钝,还是有些怪异的事情,搅动着人们的神经。这年的中秋节前后,一队又一队的丘八,(中乡人总喜欢把当兵的叫丘八,前几年,很多人家被丘八抓了壮丁,他们对丘八又恨又怕)从他们家远处的石板路上,或者屋门前的泥巴路上匆匆走过时,人们还是议论纷纷,是不是要打仗了,胆大的,还端着一个大木瓢,盛满井水,递到背枪的人手里,殷勤地说着“恰点朗许,恰点朗许,日本鬼子不是tiu(赶)走了?又来里?你代式(大家)要到哪里切打呀?”借此探出点什么消息来。</h3><h3> 当然,这些都是白搭,很多丘八理也不理,一个胡子拉碴看起来快四十岁的老兵油子,斜着眼睛,丢下一句话“这是军事机密,你有几个脑壳!这你也打听”</h3><h3> 一口软中带脆的桂柳话,看来是广西兵,边说边做举枪状。吓得送水的人手一抖,井水洒了一地,把一双新布鞋都弄湿了。于是赶忙走开了,边走边嘀咕“哈死架人,快走快走,喀样个雀架脑壳(这样丢个脑代)硬是划不来”</h3><h3> 油条老兵虽然有点吓唬人,但却不是故弄玄虚,虽然一个小兵也难以知道更多的消息,但是灵官殿地区的地理舆情,交通线路,确实已是很多兵家想知晓的军情。在灵官殿地区,很多双眼睛都盯着这里呢!这里面,有威名赫赫的共产党的无敌将军林彪,有大名鼎鼎的国名党的小诸葛白崇禧,就连参加开国大典后正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也在电报里一次又一次的提到衡宝,提到灵官殿。一个偏远的湘中南农村,为何会引起这些战神级别的军事家乃至开国领袖的关注呢?林彪,白崇禧为何这样会心有灵犀的同时将目光聚焦于这个默默无闻的的闭塞的村落聚居地带呢?作为敌对的双方,他们如此关注对方,并不是要请什么客,送什么礼吧?他们到底想干什么?灵官殿,这个在地图上一点也不显眼的小圆点,难道真的获得了历史老人的青睐,从此要扬名天下了吗?嘿,其实还真是!中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场决定新旧中国最终命运的大战役,就将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活生生的上演! </h3><h3> 为此,笔者不得不将时间再拉回到前几年,来看一看林彪和白崇禧的恩怨纠葛。</h3><h3> 林彪和白崇禧分别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名将,提起这两人的名字,可以说是谁人不知,无人不晓。</h3><h3> 林彪,湖北黄冈人,二十多岁就当上了红军的军团长,从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1950年,曾被斯大林称为无敌元帅。白崇禧,广西临桂人,1893年出生。在林彪出生的那一年,白崇禧已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堂,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白崇禧是国民党军中出类拔萃的战将,号称“小诸葛”。他所组建的第七军战斗力很强,可与蒋介石嫡系的新一军、新六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军、第十八军等五大王牌媲美。</h3><h3> 1946年4月,东北四平保卫战开始。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守城,国民党攻城,战斗非常激烈,蒋介石派国防部长白崇禧到前线督战,于是同林彪开始第一次的面对面的较量。当时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尽管民主联军浴血奋战,但林彪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还是弃城而去。如此战果,令战神林彪很不爽,而白崇禧因此战参谋有功(实际指挥是蒋介石、具体指挥为陈明仁等),大出风头,以林彪克星自居。小诸葛洋洋得意,而林彪郁郁寡欢,不过,这个耻辱,他是牢牢的记住了。</h3><h3> 战局很快发展到了1949年,林彪亲率百万虎狼之师,千里追歼白崇禧。为报一箭之仇,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从东北到武汉,他穷追猛赶。无奈小诸葛十分小心,脚底抹油,一溜再溜,比兔子还快。</h3><h3> 于是,林彪加快了追击的速度。不料 ,旧恨未报,又添新仇。1949年8月16日,林彪的49军 146师由于求战心切,进至双峰青树坪,结果又被白崇禧集中优势兵力,狠狠咬了一口。</h3><h3> 如此两次较量,林彪都没有占到上风。时间转眼到了十月初,正在武汉的东北王,不由得想起了因生病而不能随军南下的四野政委罗荣桓的话“要警惕广西兵团,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两广(广东、广西)部队。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部队要有准备,尤其是指挥员,要心内有底,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唉,政委真有先见之明呀,我还是大意了。</h3><h3> 此时,他又想起了在东北的岁月,想起了四平街之战,他那被侮辱的自尊心就隐隐作痛。他嚼着黄豆,心里说“老狐狸,你等着,看谁笑到最后?” </h3><h3> 而此时的白崇禧似乎感觉到了林彪咄咄逼人的雪耻心情。被毛泽东称为“天低吴楚,眼空无物”的白崇禧此刻正站在衡阳湘粤联合防线司令部的巨幅地图前,正在沉思。此时的他,仍手握二十万重兵,且战斗力颇强。上有老乡李宗仁代理总统,下有家乡子弟兵唯命是从,更有美国人暗送秋波。他觉得共产党并非不可阻挡,林彪也不过尔尔。蒋该死失败了,不等于我也会失败,反倒给了我们桂系机会。只要将士用心,合理筹谋,再借靠下美国佬的帮助,不说保全半壁江山,建一个湘桂粤黔滇之类的独立王国,不是不可能呀。到时,立住脚跟,等到国际形势突变,再图反攻。哈,我等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携民国于再造的伟人。想到这,白崇禧嘴角竞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林彪呀林彪,你别逼人太甚,跟我斗,你还嫩了点。”</h3><h3> 两个军事奇才,如今倒像两只充血的斗公鸡,都把对方当做猎物,恨不得立置对方于死地。可谁都又不敢再轻举妄动。都在等最佳机会哩。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这不仅左右了后来被史家称为衡宝战役的进程,也一举改写林白二人的命运,更是把一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边远乡镇———中乡灵官殿,一下子堆到了历史的前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回 中乡圈部队云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三阳界电波纵横</span></h1><p> 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初的时候,白崇禧手中的兵力,还有五个兵团十一个军,共计二十余万人,这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也是最大一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集团,是桂系的压舱石,也被国民党视作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当白崇禧撤退到湖南衡阳之后,精心部署了衡宝防线,以图阻止我军向中南地区挺进。</p><p> 白崇禧有他的如意算盘。</p><p> 他所谓的衡宝防线,就是依托两条交通干道而部署的防御地带,分别是湖南境内的衡阳至宝庆公路(东西方向),粤汉铁路衡山至乐昌段(南北方向)。</p><p> 对于白崇禧而言,在衡宝地区构筑防线,真正的意图并不是想在衡宝地区展开决战,而是其在退守广西之前的一次试探。如果衡宝地区局势不利的话,那么白崇禧还有广西这条退路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哪,对林彪,白还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的! </p><p> 而我军对于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方针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采取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战术,兵分三路大举南压。东路大军从江西南下广东,而后沿着海岸线兜底直插广西;中路大军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为主,从正面向衡宝地区施压,牵制白崇禧集团主力,并寻求歼敌之机,迫使其向广西溃退;西路大军沿着湖南贵州交界挺进,直插云南和广西交界,封堵敌人退往云贵之路。 </p><p> 而在这时,白部的看家部队第7军及第46军正屯驻在灵官殿地区及其周边。</p><p> 而我中路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45军的一个师,也就是一三五师,行军途中,未开电台,并未接到野司暂停前进的电令,于10月5日,一下子钻到敌人防御中心,也就是退往广西的必经之地:中乡地区。一三五师也是万人之众,加上敌人的两个军,不足二百平方千米的中乡地区,竟一下子云集数万人枪,在中乡历史上,这也恐怕是破天荒的第一次。</p><p> 却说四野总部林彪焦急地等待着第一三五师的消息时,丁盛与政委韦祖珍于5 日14时联名向野司报告了第一三五 师所处位置。 </p><p> 林彪闻报,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丁愣子真是大胆,插得敌人肚子里去了,这可随时有被围歼的危险。喜的是,终于揪住狐狸尾巴了,你白崇禧打也好,逃也好,得先问问我林彪肯不肯了! </p><p> 这灵官殿,莫不就是我军围歼白匪的天眼之地?</p><p> 林彪大脑飞速运转,思筹一番,即于5日18时半,林彪立即致电了丁盛、韦祖珍:“(一)你师明日上午应在现地休息和待命,准备下午向湘桂路前进,于6 号12时左右突然进至洪桥、大营市之线翻毁铁路。(二)你们暂时归我们直接指挥,望告电台特别注意联络我们。(三)目前敌后甚空虚,你们须采取机动灵活的独立行动,袭歼小敌,截击退敌。”</p><p> 收到野司的指示电后,丁盛紧张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师部当即研究了野司的指示电,决定次日上午不休息,天一亮就离开灵官殿,向野司规定的目标——洪桥方向前进。并立即电告野司自己的决定。 </p><p> 然而6日整天,一三五师在进军途中,遭敌四个师先后围攻。林彪闻言,遥控指挥,又不断发出电令,令四野中路军火速赶往灵官殿和祁东地区。</p><p> 8 日和9 日,四野总部和林彪又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对各追击部署通过无线电台进行调整。 </p><p> 而白崇禧,自然也是利用电台,和中乡地区的第7军军长李本一,副军长凌云上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一举一动 。</p><p> 一时间,在小小的灵官殿上空,在这三阳交界的崇山峻岭,发报声滴滴嗒嗒,电波纵横交错,双方报务人员,也在无形的战场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p><p> 双方都在运筹帷幄,可谁又会最终决胜千里?请看下集。</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h1><font color="#b04fbb" style="">第三回 丁大胆深入虎穴 </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style=""> 白狐狸垂涎欲滴</font></h1><h1></h1><h3></h3><h3><br></h3><h3> 这里要说下一三五师。一三五师师长丁盛,生于一九一三年,江西于都人,是个放牛娃,一九三○年加入中央红军,原先当过中央当时的核心之一王稼祥的勤务兵,在娄山关战斗中曾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但在解放战争前,丁盛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战绩。后在东北战场上,先后担任旅长、师长的丁盛,因敢打敢拼,已有“丁大胆”的名头。但他大放异彩,举军闻名,却还是灵官殿战场上的这次误闯白虎堂!</h3><h3> 前文说到,由于没有及时接到上级电令,丁师长率万人之众,长驱直入,竟然闯到白崇禧的防御中心———灵官殿来了。丁盛饶是再大胆,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虽说身经百战,早已生死置之度外,但自己手里掌握着万人之众,又牵涉着中南战场的大局,决不能掉以轻心。现在自己在局部已是孤军,四面强敌环伺,稍不注意,便有灭顶之灾!而白崇禧在国军里也算是翘楚了,面对这样的机会,他肯定会咬上一口的。 </h3><h3> 但丁盛不仅是一位悍将,同时也是一位智将。面对这生死之地,他并没有慌乱,反倒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他隐约感觉到这巨大的危机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战机!他马上召集政委韦祖珍,副师长吴瑞山等师部领导,召开军情分析会。会上,丁说,我们已钻到虎穴,但我们绝不能做待宰的羔羊,我们要钉在敌人腹心,拖住它,粘住它,为大部队赶上争取宝贵的时间。韦政委也同意师长的分析,他说,我们要号召全师将士准备吃大苦、作大牺牲,一定要有心理思想准备,最后胜利必定属于我们。会议很简短,也很快形成决议:各团抢占山头,作好警戒,设立好指挥所。各指挥所的设立,开始大家也费了一番脑筋。丁盛5日下午到达的这个地方,就是灵官殿町,中乡属丘陵地区,多山少平地,中乡人喜欢把一些比较大的平坦之地叫作“町”中乡圈里有名的町有白鹿町和石株桥町,而灵官殿町(包括今天大全居委会、善田村、小岭山村、永田村一部、实花村一部)是中乡最大的一个町。最后,师部设在町里靠山的一个小庙里(在原毛荷殿区区政府附近),这样便于进可攻,而退可守,同时又便于指挥。各团指挥所也依靠山头,建立临时指挥机构。</h3><h3> 后勤方面, 好在10月4日,部队在水东江段截获了敌人几卡车的大米和白面,于是,各连司务长乘夜炒好米,烙好白面,每人准备了三天的粮食,战士们每人的军用水壶,也装好了甘冽的泉水。当晚,战士们就在山坎边,农舍旁,就地宿营。</h3><h3> 却说白崇禧,也在5日夜里,获悉一支共军部队,已突入自己防线中心,但人数番号尚不明晓。但作为一位职业军阀,他认为这是一支骄军!而且是骄军冒进!这送上门的肉,岂可弃之不顾?作为享誉军界的一只老狐狸,他仿佛嗅到了肉香。在湘粤联防衡阳司令部里,他盯着大墙壁地图上的灵官殿小圆点,对着众幕僚说,不管我们是撤是守,先把这股共军吃了,让灵官殿变成第二个青树坪,我要让林彪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说完这话,这位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眼里竟然闪出两道幽幽的凶光,令人不寒而栗!</h3><h3> 白的话得到了一阵掌声,确实,白的这些话也不全是狂妄之言。在灵官殿地区驻扎着他的看家部队——第7军。第7军里的171师和172师,多是八桂子弟,是白的嫡系。这些广西兵,装备好,作战经验丰富,尤其善打山地战。而且,由于白崇禧奸滑狡诈,这些部队自解放战争以来,很少与我军直接对抗,因而编制全,士气高。对于四野部队,他们认为这些东北虎,打打平原战或许还可以,但和自己在南方丘陵打山地战,是赶鸭子上架,必会摔得半死。这些桂系部队,也是骄傲得很那。面对远途而来,又是孤军深入的一三五师,他们是没太放在眼里的。这也难怪白崇禧信心爆棚了。</h3><h3> 丁盛已入险境,白军也是杀机四起。到底是丁盛绝地求生!还是白匪歹意得逞?</h3><h3><u>请看第二篇《缠战大中乡》</u></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