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五)黄刀镇之旅(1)—-极光盛宴

小毛

<p>&nbsp;&nbsp;&nbsp;&nbsp;第一夜---锥形帐篷---初识极光</p><p>&nbsp;&nbsp;&nbsp;&nbsp;相传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夜幕降临。远山、近树、河流和丘陵,以及所有的一切全被夜幕包裹。一个名叫附宝的年轻女子独自坐在旷野上,她仰望夜空中的群星闪烁。突然,在北斗七星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其时,环的亮度急剧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四下里万物都清晰分明,形影可见,一切都变得鲜活生动。附宝见此情景,不禁怦然心动。由此便身怀六甲,诞下个男婴。&nbsp;</p><p>&nbsp;&nbsp;&nbsp;&nbsp;这男婴就是黄帝轩辕氏。</p><p>以上所述可能是世界上关于极光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p><p>&nbsp;&nbsp;&nbsp;&nbsp;公元2019年,美女附宝诞下的轩辕氏后裔一行25位团友,成为追逐这世界上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极光的一行人。</p><p>&nbsp;&nbsp;&nbsp;&nbsp;9月23日从香港飞赴加拿大卡尔加里的金秋行摄之旅启程后的第六天,用过酒店早餐,我们从卡尔加里乘坐飞机抵达加拿大西北领地的首府——黄刀镇。</p><p>&nbsp;&nbsp;&nbsp;&nbsp;我是在今年三、四月份,初识黄刀镇大名。当时特别奇怪,一个特别洋气的加拿大何以会有一个如此中国乡土气息的名字。到了黄刀镇才知,人家还真是一个地地道道叫“黄刀镇”的地方。“Yelloknife”是黄刀镇的英文名字。“Yello”是“黄色”的意思;“knife”,是“刀”之意。翻成中文的“耶洛奈夫”乃“黄刀”之谓也。&nbsp;</p><p>&nbsp;&nbsp;&nbsp;&nbsp;今年三、四月份旅行社让我们预交黄刀镇往返的机票全款时就明确告诉我们:因为飞往黄刀镇的游客太多,机票需提早预订,并交齐全款;如果9月份由于个人原因此次加拿大之旅不能成行,黄刀镇的机票款一分不退。此言对于年届70的我们,真是一种告诫:如果我们的身体或家庭出现任何问题而不能飞赴加拿大,最起码黄刀镇的往返机票是要打水漂了。</p><p>到了黄刀镇,才知道一个只有2万人口的加拿大西北小镇为什么会这么“火”!&nbsp;</p><p>&nbsp;&nbsp;&nbsp;&nbsp;坐落在古老的火山岩石上、可追溯到四百万年地壳运动史的黄刀镇是加拿大最美丽的未受破坏的景观之一;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八个可以看到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凡到黄刀镇的游客,都是为了仰望夜空,看浩渺苍穹下出现的奇异大自然的梦幻之舞。</p><p>何谓极光?</p><p>&nbsp;&nbsp;&nbsp;&nbsp;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p><p>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p><p>&nbsp;&nbsp;&nbsp;&nbsp;黄刀镇位于北极圈200多公里,北纬62.3度,正好落在北极圈光环中心。据黄刀镇旅游局公布的数据说,黄刀镇一年约有240天左右可以欣赏到北极光,连续住3晚可看到北极光的机率高达95%。这个以前是日本、**、香港以及东南亚游客光顾的领地,近年来被大批涌入的中国大陆游客搞的热火朝天。</p><p>&nbsp;&nbsp;&nbsp;&nbsp;第一夜——-锥形帐篷——初识极光</p><p>&nbsp;&nbsp;&nbsp;&nbsp;看极光需“昼伏夜出”。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黄刀镇后吃过午餐,导游告知我们下午休息。晚上十点,旅游巴士载着我们一行25人在漆黑原野的路上向一个叫极光村的地方驶去。照亮路前方靠的是车灯。因为地广人稀,黄刀镇的山野之路没有路灯;也因为以看极光为主业的黄刀镇对“光污染”的极度重视,因为黑暗对于极光的完美展现是基本、也是必备条件。</p><p>&nbsp;&nbsp;&nbsp;&nbsp;到了一个叫极光村的地方,黑暗得不敢迈步。远处数座锥形帐篷里有些亮光,是这处方圆不算小的极光村的地方唯一可见光。</p><p>&nbsp;&nbsp;&nbsp;&nbsp;这里的一切都令我们感到非常新鲜。大家急不可待地跑到帐篷外的空地上,按着事前攻略的常识迅速支起三脚架(不论用哪种拍摄工具,都必须使用三脚架,以防因曝光时间长而出现抖动)、调整着长枪短炮或手机的各种数据,生怕漏掉那寂静夜空里可能转瞬既逝的“惊鸿一瞥”。</p><p>&nbsp;&nbsp;&nbsp;&nbsp;我们虔诚地、激动地仰望着夜空。地陪导游小董告诉我们,今天白天虽然有些云,但是见到极光的机率非常高。在极光没有出现之前,谁也不肯回到帐篷内。黄刀镇的夜晚虽然有些冷,但是我们的内心已经被急切想一睹神秘极光的热情燃烧似火,哪个还会感到寒冷!</p><p>&nbsp;&nbsp;&nbsp;&nbsp;当夜空中出现了如翡翠般碧绿的极光,且极光变幻莫测、腾挪辗转,甚至翩翩起舞、极尽妖娆之能事时,初识这蓝色精灵的我们惊呼、惊喜、激动、尖叫,一片手忙脚乱。一时间团里最优秀的摄影师也很难把这上苍赐给我们的绿色精灵准确定格。</p><p>&nbsp;&nbsp;&nbsp;&nbsp;拍摄极光对于任何人都是全新的课题。尽管大家来前已经有所准备、做了攻略,但是,从未与这蓝色精灵谋面的任何人都难免大失水准。因为欣赏极光对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我们所在的极光村不许有任何光源出现。考虑到一些因素,我们带了两个便携式手电筒。到后被告知,在极光村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使用。在锥形帐篷散发出来的微弱的亮光中,大家摸索着架三脚架、调整相机数据,还要急切地欣赏这从未见过的炫目极光,当一轮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极光在天空中秀完谢幕之后,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遗憾:这令人穷词的绿色精灵,准备登台表演前,为什么这么悄无声息?是想一鸣惊人,还是故意制造惊喜?要知道,仅仅20多分钟的极光秀的倏忽来、悄然而去,让我们最资深的摄影师还未来得及调整好相机!难道你不愿意让自己美丽的倩影永远定格,让我们永久欣赏、玩味、赞叹!</p><p>&nbsp;&nbsp;&nbsp;&nbsp;团友们开始回忆倏忽逝去的精灵,那一道横空出世,那一抹丝滑似锦,那一片大绿把整个夜空染成翡翠色,群星在翠绿间晶莹闪亮,好似无数珠宝镶嵌在苍穹间的硕大翡翠宝石。更令人们万分感慨的是,在硕大无朋的浩瀚苍穹间飘忽舞动的这些奇珍异宝、竟是些还能舞动出比天仙们的舞蹈更妩媚动人的天地精灵!</p><p>气象万千、变化无穷;色彩艳丽、妩媚多姿;横空出世、大气磅礴,可能是先人们所见极光很少、没有造出能准确描摹这天地精灵的更好词汇——任何言语都无法尽容这天地造化出的极光秀的炫舞。</p><p>&nbsp;&nbsp;&nbsp;&nbsp;走进我们租下的四号锥形帐篷里,燃烧得正旺的壁炉子使整座帐篷都很温暖。喝杯热饮、吃些小食等补充热量的东西后,大家又回到广场空地前虔诚等待。</p><p>&nbsp;&nbsp;&nbsp;&nbsp;在兴奋、激动、期盼、苦等中一直熬到凌晨近两点,那令我们欣喜万分、激动不已的绿色为主调的精灵再也没有在广阔的天幕上狂舞,我们个个怀着万分依恋,一步三抬头,仰望夜空,最后只好悻悻然打道回府。</p><p>&nbsp;&nbsp;&nbsp;&nbsp;初识极光。才知道这美丽的精灵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家伙。何时来,以何种方式、形态来,任由它自己说了算,人类所能做的,就是仰望漆黑、寂寥的夜空,拜极光所赐,给我们机会欣赏它的妖娆和美丽。</p> <h3>团友们在酒店大堂等待出发去”追光”。</h3> <p>每晚十点左右,我们乘车去极光村,等待欣赏极光。</p><p><br></p> <h3>在一个不算大的中餐馆准备用晚餐。</h3> <p>大巴车上的中文,可知中国游客之多。</p> <h3>极光之都黄刀镇随处可见极光宣传图片,这是一幅雪夜极光图片。</h3> <p>刚刚在有锥形帐篷安装好三脚架和手机固定夹,就听见极光出来了的呼叫。先生匆忙提着机子钻出帐篷,只见一团团形态各异的极光雨自天而降。先生慌忙中按下快门,拍下第一张极光照片。</p> <p>第一晚能记录下游客在极光村的影像,已实属不易。</p> <p>极光从头顶掠过,调整脚架屏住呼吸,总算又抓拍到一张。</p> <p>极光村里不止我们一个团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