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孩子与家长最漫长的告别

海 霞

<h3><br></h3><h3>好朋友悦霞,去年儿子高考,成功考入了吉林大学,全家开心。</h3><h3><br></h3><h3>原计划她和爱人一起送儿子上大学后顺便到其它地方旅游,到学校后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她控制不住满眼是泪。</h3><h3><br></h3><h3>孩子已经离开,可是她和爱人站到校园的花坛却待了很久。</h3><h3><br></h3><h3>后来,她们哪也没去,只是在儿子学校旁边的旅店住了几天就回来了。</h3><h3><br></h3><h3>她说,没有心情。</h3><h3><br></h3><h3>她说,忽然感觉孩子仿佛已经不再属于她了,属于整个世界了。</h3><h3><br></h3><h3>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了。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知道每个父母都会经历这一天,可是心中依然充满了失落和不舍。</h3><h3><br></h3><h3>她和我说起那时的感受,已是半年后,依然能感觉出她情绪低落。</h3><h3><br></h3><h3>她说,她爱人更没出息,有一天翻手机翻着,忽然放声大哭,询问后才知想孩子了。</h3><h3><br></h3><h3>她说,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高考是孩子与家长最漫长的告别。</h3><h3><br></h3><h3>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是成长需要,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h3><h3><br></h3><h3>学习放手,是我们父母必修课程。</h3><h3><br></h3><h3><b>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b></h3><h3><b><br></b></h3> <h3><h3>霞霞,我的好朋友,儿子高考去了深圳。</h3><h3><br></h3><h3>她和爱人送孩子,及顺便陪孩子玩,一起走了一个月,回来后没有二十天,正好赶上国庆又去看望儿子。</h3><h3><br></h3><h3>她说,不放心,不习惯,又想孩子,那种想念怎么表达呢,就是立刻就想到孩子身边。</h3><h3><br></h3><h3>昨天和好朋友萍萍通电话,她送儿子上大学刚回来,几句话不离儿子,也满是感慨。</h3></h3><h3><br></h3><h3>这几天她满脑子都是儿子,从小到大儿子都没和她们分离过,不适应,心里难受。</h3><h3><br></h3><h3>儿子上大学,就彻底放飞了。</h3><h3><br></h3><h3>儿子开开心心上大学,可能孩子也没什么感觉。可是我们的感受却完全不同。想想我们那时候上学不也是这样吗。</h3><h3><br></h3><h3>龙应台说:“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h3><h3><br></h3><h3>所以呀,生孩子养孩子才能体会到我们过去父母那一辈子那时的心情。我们那个时候上大学走了,也许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现在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h3><h3><br></h3><h3>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过来的。</h3><h3><br></h3><h3>所以孩子和我们从上大学开始就更加渐行渐远了。</h3><h3><br></h3><h3>她也说高中阶段可能是我们和孩子一个最漫长的告别过程。</h3><h3><br></h3><h3>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h3><h3><br></h3><h3>她的感慨我能懂,从女儿上高中开始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h3><h3><br></h3><h3>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文中说:“<b>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b><b>,</b><b>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b></h3><h3><br></h3> <h3><br></h3><h3>女儿高中想住校,和我说了很多次,我不同意。</h3><h3><br></h3><h3>除了考虑她的自律能力,主要是我内心的不接受。</h3><h3><br></h3><h3>再有三年孩子上大学后,和我们相处时间会少很多,高中三年是最后能天天见面的岁月了。</h3><h3><br></h3><h3>不舍,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h3><h3><br></h3><h3>即使现在她晚上回来,其它时间吃住在学校,我都觉得好像缺少了点什么似的。</h3><h3><br></h3><h3>有时回来,孩子也顾不上和我们交流,忙着写作业去了。</h3><h3><br></h3><h3>有时晚上我睡觉早的话,基本一天看不到女儿,心里虽然感觉空牢牢的,但是想想第二天就能见到女儿又多了欣慰。</h3><h3><br></h3><h3>董卿曾经这样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h3><h3><br></h3><h3>每每想起女儿上大学后的远走高飞,再想想,大学毕业工作、成家后,我们彼此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我就难受。</h3><h3><br></h3><h3>不舒服中有对女儿的不放心和想念,更多的是内心的落寞。</h3><h3><br></h3><h3>每每想到这些,觉得女儿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h3><h3><br></h3><h3>感谢孩子的陪伴!</h3><h3><br></h3> <h3><br></h3><h3></h3><h3>我还记得《小欢喜》中,宋倩的爱让英子想逃离。</h3><h3><br></h3><h3>心怀感恩和孩子相处,我们就会少了指责和抱怨,多了爱心和耐心,我们就再不会说什么‘都是为你好,其实是为我们自己好’的话语了,就会多了对孩子这一独立个体的尊重。<br></h3><h3><br></h3><h3><b>爱孩子不重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才是最重要的。</b></h3><h3><br></h3><h3>高中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孩子找到自我的时期,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化的关键时期。</h3><h3><br></h3><h3>不干涉,不支使,不设计,一切由孩子自己在家长的引领下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独立完成。</h3><h3><br></h3><h3>我们能做的是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做一个好的陪伴者。<br></h3><h3><br></h3><h3><b>父母是引领者,更是陪伴者。</b></h3><h3><br></h3><h3>《小欢喜》中,方圆说过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咱们也是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的,没人替代咱们。<br></h3><h3><br></h3><h3>父母学习放手,从孩子上高中开始,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