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最难忘的重阳节……

王忠民

<h1><b><font color="#ed2308">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font></b></h1><h1></h1><h3> </h3><h3><br></h3><h3></h3> <h1>  1927年后,革命走向低潮。为了保存实力,毛泽东于1929年1月率红军开创了赣南根据地,并转战于赣、粤、闽三省边界。6月,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h1><h3></h3><h1> 就在行军途中,红四军领导层内部,在军委机构设置上出现分歧和争论。<b>“朱毛”</b>第一次出现政见不和。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总是流动作战,太像古代农民起义军黄巢、李自成们的做法。然而,这一意见不能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被认为是<b>“个人英雄主义”“家长制”</b>作风,遭到朱德、陈毅等的批评。这次会上,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选举中毛泽东竟落选了,由陈毅取代了他。还给了他党内<b>“严重警告”</b>处分。</h1><h3></h3><h1> 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领导岗位。这是一支由他亲手创建的人民军队,是朱毛会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凝聚了诸多心血的队伍。这支队伍曾奉命南下,转战赣南闽西,为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h1><h1> 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特派员的身份,来到福建西部的小县城上杭,指导地方工作。这时,毛泽东大病一场,患的是当时很难治愈的疟疾,差点送了命。他经受了身体与内心的双重打击。他第一次离开了亲手创建的红军,过着隐居般的田园生活。在老乡家里,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化名<b>“杨先生”,</b>一度还住在远离村子的一座山洞里。可想而知,一个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失去了军权,离开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军队,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教已怀有身孕的贺子珍吟诵杜牧的诗<b>《九日齐山登高》:</b><b><font color="#167efb">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font></b>内心极度失落的毛泽东,在吟诵<b><font color="#167efb">“尘世难逢开口笑”</font></b>时,当是另一种滋味。</h1><h3></h3><h1> 此时,外界没有了毛泽东的消息,国民党的报纸甚至发了一个号外,称“匪首”毛泽东被“击毙”于山中。而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也郑重其事地发了一则一千多字的《讣告》。里面说:<b>“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b>《讣告》还宣布,<b>“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使命。”</b></h1><h3></h3><h1> 民国元老,词坛著名的南社领袖柳亚子,也写了一首诗:<b>“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b>并在诗的后面注明:<b>“两列宁,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b>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被别人写进诗里。然而,让柳亚子想不到的是,他在写诗悼念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也在写诗,写战场人生的奋斗诗。</h1><h3></h3><h1> 当时,红四军乘敌人在赣南闽西的兵力空虚,转战一千多公里,除赣南以外,又先后打下福建的永定、长汀、龙岩,在这些地方建立了红色政权。9月间又攻占了上杭县城,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h1><h3><br></h3><h1> </h1> <h1>  正在永定合溪养病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心境顿时好了起来,便挥笔写下一首<b><font color="#167efb">《清平乐·蒋桂战争》:</font></b><b><font color="#167efb">“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font></b></h1><h3></h3><h1> 很快毛泽东在上海中央 “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1929年10月10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坐上担架来到了上杭,住在城南汀江岸边的一座临江小楼上面。第二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常常在这一天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他放眼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面对怒放的野菊花,美不胜收的仲秋景色和川流不息的汀江之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回首往事,一气呵成了<b><font color="#167efb">《采桑子•重阳》</font></b></h1><h1>这首词。<b><font color="#167efb">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font></b>我们也不难理解毛泽东是多么地怀念那散发着幽香的战地黄花。重阳节是思念亲人的时候,也许彼时的毛泽东已把红四军,把革命的前线当作了最为思念亲人。不久,毛泽东重新回到了红军的领导岗位。他又跨上他的那匹大白马四处征战了。柳亚子知道了毛泽东的死讯是个误传,知道了毛泽东正在江西苏区搞得轰轰烈烈,禁不住重又高唱:“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1930年1月4日晚上,毛泽东住进了上杭县古田赖坊村这家叫协成店的临街铺面。在一盏油灯下,他调墨挥笔,畅想着星火燎原的革命高潮:<b><font color="#167efb">“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font></b>这是一封写给红军将领的信,也是一首洋溢着理想主义激情的诗,一个关于革命前途的神奇预言。</h1><h1> 1930年6月,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定,在赣西南和闽西地区的红4、红6、红12军组成红军第1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这里不是慨叹韶光易逝,人生的短促,而是说正是由于人生易老,易逝、短促,所以应当更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这句话的意义是丰富的,情绪是昂扬的。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体现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h1><h1> 提起那段往事时,毛泽东不无感慨地说:<b>“我在中央苏区过了4年的小媳妇生活。”</b>这话虽有幽默调侃的成份,却无疑也道出了一个客观事实:那段往事,毛泽东心情并不舒畅。孟子说:<b>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b>毛泽东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也是经历了诸多的磨难,遭受了太多的打击和排挤。<b><font color="#167efb">毛泽东也会失意落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朴素情感。然而毛泽东最终能够渡过艰难险阻,得以脱颖而出,</font></b><b><font color="#ed2308">又让我们看到了伟人伟大而崇高的一面。毛泽东成就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华再度工作室]</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