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梅山西书凤山桥修建落成庆典取得的圆满成功

吴氏(厦门)电子商务

<h3>文稿:吴同一</h3><h3>资料:吴开炜</h3><h3>图文编辑:吴日宙</h3> <h3> 二O一九年十月七日(农历九月初九上午十点半)在大田县梅山镇西书村隆重召开凤山桥落成典礼仪式;在这秋高气爽、收获丰硕的季节里,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今天的大好日子。我们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庆祝活动,共同庆祝西书凤山桥的落成典礼,共同见证家乡的公益事业再添一道秀丽的田园风景。做为祖辈居住在此的故乡的人,我深信各位宗亲都怀揣着对家乡的向往美好的追求与憧憬最淳朴的热爱,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人情事故和谐相处,外面的世界虽然很大、很精彩、热闹非凡,却也十分的陌生,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始终不及乡村那种纯朴的民风,厚重的感情发自内心深处的亲切,这就是我祖辈居住的地方留下深刻的历史足迹,西书是我可爱的故乡!</h3><h3><br></h3> <h3>  西书凤山桥的落成,是经过了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和无私的慷慨解囊。首先感谢在吴同衡会长的带领下,全体理事成员的不懈努力,今天让凤山古桥旧貌换新颜表示诚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其次,是方圆百公里內的各地吴氏和外姓爱心人士踴跃捐款达四十多万元,尤其是梅山镇郭井村爱心人士罗广来先生首当其中值得称赞,祝愿他们健康平安、幸福美满!第三、热烈欢迎今天到场的各位热心人士兄弟姐妹们在百忙之中亲临现场参加凤山桥的落成庆典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这片土地的根几百年如一日地激励着每一位在外漂泊的家乡人战胜一切困难,为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没有家乡的养育,没有父老乡亲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欢庆的时光。十一国庆大阅兵刚刚过去,大家看到那新式的武器,雄壮的军威,多么的鼓舞人心!“中国团结如一人,吴氏团结一家亲”坦率地说:没有国家?哪有我们的小家?国家强大了,我们小家就幸福安康,我们要珍惜这数百年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和我们的先辈无私奋献的结果,才让我们过上国泰君安、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大好日子。在理事会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游行队伍抬起“康公尊王”排列一条长龙锣鼓喧天、烟花爆竹雷鸣、铜管乐队悠长、佛事道法庄严、舞狮队杂技表演传来阵阵喝彩,还特请大田太华高甲戏剧团来演出助阵三天三夜热闹非凡,这么井然有序,这么和谐祥非同寻常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体现的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正所谓: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这也体现了我们吴氏修建凤山古桥的合心力强大,自觉性强的吴氏家风的传承。大家都看到了分工明确、各</h3><h3>司其职做好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吴氏团结协作的重要理念,也是家风家教的永续经营的结果。吴同行会长携全体理事成员迎接大田蓬莱口理事会监事长吴树桔、常副会长吴启迪、吴新增、吴瑞藩、副会长吴遵平宗亲和厦门吴氏大田蓬莱口祠理事会名誉会长吴文程、常务副会长吴日宙、秘书长吴同一、副会长吴伟东、吴永财、吴开文等宗亲莅临现场祝贺表示感谢!厦门宗親文程会长说:“做事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修路架桥造福子孙后代是积福积德的一种福报的根源”;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h3> <h3>  下午,我们嘉宾一行参观了清朝末年西书村(旧时称沶头)一位在陕西省白水县任知县的历史人物吴腾汉的故居,镇纪检书记李生军给我们深刻上了一堂具有跨时代廉洁奉公颇具影响力深动的课。我们的吴氏家族文化是渊远流长,千百年来早就植入进这片黑土地的一草一木,融入了我们每一位吴氏后人的血脉传承之中,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远在他乡的吴氏宗亲,要常沟通勤来往,有喜同贺、有难同当、同心同德共同营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凝聚力极强的吴氏家族,把未完成祖业的夙愿都一一实现。凤山古桥落成典礼虽已圆满落幕,但美好的祝福时刻缠绕在我们的身边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永远永远⋯···。</h3><h3><br></h3><h3> 梅山西书凤山桥修建理事会</h3><h3> 厦门吴氏大田蓬莱口祠理事会(整编)</h3><h3> 2019.10.07</h3> <h3>主持人:吴同一</h3> <h3>西书凤山桥筹建理事会</h3><h3>吴同衡会长讲话:</h3><h3>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父老乡亲们:  </h3><h3>大家上午好!</h3><h3> “晴空万里人欢笑,喜气洋洋话庆典。”在这吉庆的日子里,请让我代表梅山镇西书水尾凤山桥修建理事会向出席今天凤山桥修缮完工庆典的各位领导、来宾、父老乡亲、向工程筹建理事会,向为修桥出资出力的各界人士、父老乡亲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h3><h3> 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凤山桥能够顺利的在这短期内完工下来,离不开大家的鼎力支持,看到手机微信中那一排长长的接龙捐款,大家这么热心于公益事业,我真的十分感动。凤山桥的修缮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为我们自己办了一件大好事。由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姓氏,奋进的姓氏,有凝聚力的姓氏。 同时让我感受到:只要是我们本着办事无私心、财务公开、开源节流的原则去做事,一定会得到族人的鼎力相助!“成事立杆见于当时,是非功过评于后世。”人间沧桑自有公道 。      </h3><h3> 最后祝我们的公益事业越办越红火,祝各位父老乡亲身体越来越健康,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h3><h3><br></h3><h3>谢谢大家!                                     <br></h3> <h3>大田吴氏蓬莱口祠理事会</h3><h3>吴启迪常务副会长讲话:</h3><h3>尊敬的各位来宾、吴氏宗亲、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h3><h3> 金色十月,秋风送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举国同庆、举国欢庆的日子刚过去几天,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美好而喜庆的日子,我很荣兴与各位吴氏宗亲、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到梅山镇西书村,参加吴氏西书凤山桥的落成庆典。在此,我谨代表吴上涓会长,代表大田县蓬莱口祠理事会向吴氏西书凤山桥的重建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慷慨解囊相助吴氏西书凤山桥的吴氏宗亲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吴氏西书凤山桥筹备理事会对我们的盛情邀请表示由衷的感谢。亭桥,即是亭,又是桥。古人出行,不像今天这样方便,官人奉差出入,举人进京应试。抑或是庶民百姓走亲访友,大多都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向他们的目的地。于是,那些古道上,五里、十里必有凉亭或铺屋供劳者从憩。明万历年间,梅山西书先民为方便交通,免受河流阻隔之苦,招工匠,捐资造桥。其时七品郎官吴携元,恰好回乡省亲,于是捐出薪体,并亲自监工,竭尽心力,建造桥梁,造福梓里。此桥名“凤山桥”,又称“峰山桥”。 桥处西书村水尾,两岸青山相对,枫树参天,林木葱郁,遮云蔽日,桥下流水涤凉,悠悠转动的水车,让人回味那逝去的古老岁月。因年深日久,桥廊破漏,桥板腐蚀,清乾隆年间进行一次翻建,桥长22米,宽6.3米,高5.5米。附近新建公路桥后,人们虽然较少从此处来往,但桥梁、桥廊保存完整,风貌犹存。 过去的成功是现在发展的基础,未来的蓝图要靠我们去描画。今在吴氏西书凤山桥筹备理事会吴同衡会长的带领下,吴氏宗亲众志成诚,不忘初心,重建凤山桥,是为村民做实事、行善事,为子孙造福。我们真诚地期望西书吴氏以此次庆典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梅山镇西书村建设的更加美好。</h3><h3>最后祝各位来宾、吴氏宗亲、兄弟姐妹们家庭幸福,万事如意!</h3><h3>谢谢大家!</h3> <h3>厦门吴氏大田蓬莱口祠理事会</h3><h3>吴文程名誉会长讲话</h3><h3>尊敬的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h3><h3>大家好!</h3><h3> 在这蓝天高远,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里,今天是个大好日子。我们相聚在一起,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喜事----共同庆祝西书凤山桥的落成典礼,共同见证家乡的公益事业再添一笔精神财富。喝一杯家乡的酒,做一生故乡的人,我深信,在座的各位父老乡亲都跟我一样,心里都揣着对家乡最淳朴的热爱。时时刻刻脑子里想的都是故乡的山山水水。外面的世界虽然很大,但是很陌生,哪怕再精彩也终究没有故乡的那种发自肺腑的亲切感。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这里就是故乡。西书凤山桥的落成,是经过了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和无私的慷慨解囊。正是因为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这片土地的根几百年如一日地激励着每一位在外漂泊的家乡人战胜一切困难,为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没有家乡的养育,没有父老乡亲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做事,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修一条路,一百年以后可能早就被改造、被填平。修一座桥,一百年以后可能早就被侵蚀、被移走。但是即便是一百年后被拆掉,它代代相传的精神和情感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里继续延续、永不停息!因为我们的吴氏家族文化是永远不能消磨的,它的根千百年来早就植入进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早就融入了我们每一位吴氏后人的血脉传承之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在座的和远在他乡的吴家人,要常沟通,勤来往.有喜同贺,有难同帮.团结一致,共同营造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凝聚力极强的吴氏家族!最后衷心感谢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胜意!</h3><h3>谢谢大家!吴文 程 </h3><h3> 2019年10月7日</h3> <h3>西书吴开炜村书记讲话:</h3><h3>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吴氏宗亲、乡亲们:大家好!</h3><h3>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在这个旭日和风、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总是喜悦的。五彩的红叶吹落凤山桥的屋顶,给西书增添别样的色彩。神韵犹旧的凤山桥今天重新展现出她的风采。话说明朝末年,先祖为方便族人的通行集资建造廊桥,于道光二十八年前,吴氏蓬莱口祠第三十二世裔孙吴腾汉组织族人、邻里乡亲共同出资再次修建,凤山桥经过400多年风雨飘摇,历史的沉淀,桥体严重毁坏,不堪入目。年初,经族人提议按依旧如旧修建凤山桥,在仁人志士出谋划策、经济的支持。在族人及邻里乡亲共同努力之下,今天,一座威武壮观的桥廊坚挺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为之震撼。廊桥的修建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记忆,留住文物、留住了乡愁。在此,我谨代表西书吴氏族亲感谢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参与,感谢你们默默的支持和付出,同时要特别感谢西书凤山桥筹建理事会宗亲吴同衡会长及所有理事成员。你们不俱困难,不计报酬、辛劳的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吴氏族人永远传承。下面,用我自己写的一首诗词送给大家:廊桥旧貌换新颜,五谷丰登粮满仓。财聚丁旺事业强,吴氏子孙代代贤。</h3><h3> 最后,我真诚地祝福大家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事业有成、步步高升、阖家幸福!</h3><h3>谢谢大家 ! </h3><h3> </h3> <h3>【凤山古桥简介】凤山古桥座落在大田县梅山镇西书村(旧时称沶头)据老谱记载,吴氏从汉口(今湖美乡)迁徙沶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该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凤山古桥建筑雄伟独特,青山绿水怀抱四周,地处风景秀丽的沶头水尾狭谷处;由于年久长期饱受风雨侵蚀,桥体毁坏严重,吴氏后裔在此世代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可谓祖德广远,保佑吴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辉煌,为纪念先祖的丰功伟绩从溪涧河上建造一座廊式桥亭,可供行人休憇,乡亲盘古,又可避风雨。民间相传在建该桥亭之际,有百鸟争鸣和传说中的丹凤盘旋于此,其形恰似丹凤朝山展翅飞腾故称凤山桥。</h3><h3> 该桥于1849年,由清代在陕西省白水县任知县的吴腾汉先贤,在年迈告老还乡之际,率众乡亲修建而成的。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巨大挺拨的杉木铺垫,用石块料石砌成墩座。桥面铺放纵横交错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在桥面上盖起一座石灰青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多柱长廊式建筑,桥顶建造雏飞凤舞构建凤山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栩栩如生,数百年来是沶头吴氏族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沶头古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近年来,全国各地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在各姓氏中,修族谱,建祖祠已是蔚然成风。而我们吴氏族亲经吴氏家族宗贤一起共商座谈群策群力,根据我族的实际情况,发动族亲全面改观旧貌换新颜修建凤山古桥,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全体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可以见证凤山古挢已焕然一新,造福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传承价值。</h3> <h3>下午参观吴腾汉故居</h3> <h3>梅山镇党委纪检书记李生军同志</h3><h3>介绍吴腾汉生平事迹</h3> <h3>  吴腾汉,清道光年间,任陕西鄜州(今陕西富县)直隶州知州,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把地方治理得庶民富裕,库有余粮。</h3><h3> 吴腾汉告老还乡时,因穷困,无钱回家,卖掉开道用的铜锣当盘缠。鄜州万民感其恩德,送上绣有“月朗风清”四字红绸横匾一幅。</h3><h3>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谁成就着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吴腾汉?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他的人格尊严与灵魂操守?</h3> <h3>  青年时代吴仲察贫困,买谷碾米挑到二十多里外的香坪万仁场(亦称万银场)炼铁炉售卖,赚些零钱维持生活。有一次当吴仲察挑米至铁炉处,突然铁水结成银块,吴仲察离开后,仍流铁块。接连几次如此。炼铁老板感到惊异,想此人必为大财主,遂邀请吴仲察合股炼铁。仲察没钱投股,不敢答应。老板说不必投资,只合股即可对半分红。仲察复以挑米为生没暇住炉为借口又拒不答应。老板考虑后,叫他脱件衣服挂在炉边,就算合股。从此以后,铁炉天天出银块。老板也很守信用,炼铁成银对半分红给仲察。</h3><h3> 仲察成为远近闻名的巨富,他在邻近四乡买田二千多亩,年收租谷三千石(每石一百二十斤),在漈头建兴隆祠、高楼祠两座房屋。</h3><h3> 相传,吴仲察致富后,结识了大田城关范氏大富人家,在范家的影响下,吴仲察在西书村创建了学堂,其儿子吴初龙在此任教,吸收村里乡邻的孩童到此学习。</h3><h3> 吴仲察每年拿出三百六十担粮食,分别用于学堂、扫墓祭祖、修路之用。在自家磨房里,吴仲察看到贫穷人家来偷米,仲察当着没看见,悄然躲开。只是,在过年家庭团聚时提起,告诫家人,碰到困难可怜的人,哪怕人家犯了点小错误,也不可去为难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据说,若是来借米的,仲察便放下筷子给人家拿米,知道人家已是眼下无米下锅;若是人家来借谷子,便先忙完手中活再给。</h3><h3> 亦是这样的重视文化、为富见仁,以善修身,留给了后代子孙丰厚的精神遗产,至今繁衍着1000多人口。</h3><h3>吴仲察的富有于其修建的高楼祠可见一斑,几进堂屋,依山而起,虽然年代久远失修,屋内堆满柴火杂物,但其时建筑构件美轮美奂依稀可见,屋基整块条石长达四五米,布满了天井、台阶。</h3><h3> 20世纪末,一些盗贼到此寻宝,据说从屋基之下获得不少银圆,一处天井,基石遭受破坏,留下明显盗洞证据。倚在下厢房雕花装饰精美的吊角楼,仲察家的大家闺秀们,演绎着怎样的美丽风情,我们不得而知了。</h3> <h3>附带事宜:</h3><h3>1.部分联系电话:</h3><h3>筹建总顾问:吴树桔 13950992578 </h3><h3>吴树杰13860587125 </h3><h3>理事会:吴同衡 13459897919 </h3><h3>吴建盛15345912183 </h3><h3>吴元建 13799167467 </h3><h3>吴同车133850925812.</h3><h3>为了便于统计,各房头收到倡议后,请将本房头的基本情况汇总到家族理事会负责人。</h3><h3>2.捐款方式:以各房头为单位,按个人捐款列表统一上交理事会。</h3><h3>3.银行账号:6221840505045661660(农村信用社) 吴元建</h3><h3>4.凤山桥修建计划在2019年7月后择吉日动工。</h3><h3>5.除人丁款外个人捐款300元以上整体立碑铭记,按捐款数额大小排列</h3><h3>6.修建凤山桥理事会名单:</h3><h3>总顾问:吴树桔 、吴朝阳 、吴初治 、吴树杰 会 长:吴同衡、常务副会长:吴同木 、吴初淼 、吴占道 、吴初光 、吴联宝 、吴建盛、 吴昌宙、副会长:郭井:吴佳起、 吴占成、 吴永准 梅山:吴树楂 、吴联格、 吴绍旗 沈岭:吴同万、 吴初莱 、吴初民秘书长:吴佳久 理事: 吴联智、 吴加监、 吴联奎、吴联煌、 吴树楂 、吴开通、 吴树春、 吴树端、 吴初辉 、吴昌品 、吴昌海 、吴初森 、吴初建、 吴同露 、吴初场、 吴同千 、 吴同好 、吴初英 、吴初全 、吴初长 、吴昌起 、吴元珍 、吴元好 、吴元统 、吴同芳 、吴同才吴同初、 吴同朝 、吴佳旺、 吴同仟 、吴元选 、吴新添 、吴生仟 、吴新镇、 吴同琳 、 吴占宝、 吴占香 、吴英炳、吴同仲、 吴联地 吴绍伟、 吴同村 、吴开炜 、吴联华、吴联平 吴树改 、吴初潘</h3><h3>会计:吴同车 </h3><h3>出纳:吴元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