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啃老的巨婴背后,都有一对过度溺爱的父母。

冯花昌

<h3>2019-10-08</h3><h3><br></h3><h3>婚姻心理咨询师:冯花昌</h3><h3><br></h3><h3><br></h3><h3>与人相处,最高明的智慧是心无成见;</h3><h3>成就自我,最重要的品质是远见明察。</h3><h3>成见好坏,不过心态一瞬的转变,累的是自己,轻松的也可能是自己。远见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一艘船是划到对岸,还是航向浩瀚大海,就要看它的目的地定在哪里。</h3> <h3>真正优秀的人,早已明白这个道理:成见不可有,远见不可无。</h3> <h3>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h3><h3><br></h3><h3>基本信息</h3><h3><br></h3><h3>中文名:魏永康</h3><h3><br></h3><h3>国籍:中国</h3><h3><br></h3><h3>民族:汉</h3><h3><br></h3><h3>出生地:湖南省华容县</h3><h3><br></h3><h3>出生日期:1983年6月</h3><h3><br></h3><h3>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h3> <h3>人物经历</h3><h3><br></h3><h3>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h3> <h3>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2岁开始,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h3> <h3>1985年,还只有2岁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h3> <h3>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曾学梅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h3> <h3>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h3><h3><br></h3><h3>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长远的眼界,那么他总会被眼下的小问题困住心智。再往深了想一想,眼下这些小问题,是不是也因为母亲给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是错误的代价,教育方法不对而造成的呢?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h3> <h3>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h3> <h3>爱“耍横”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没有底线的父母。</h3><h3>我们现在一直提倡要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快乐成长,但是好像这个和孩子做朋友的底线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一旦我们过于放手,孩子被惯坏了,那么就真的是头痛了。</h3> <h3>的确,我们要跟孩子做朋友是没有错,但是如果只知道和孩子做朋友,那么就真的完蛋了。</h3> <h3>人家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世上不可能有无限的自由,想要给孩子自由,那也应该有底线。</h3> <h3>我有个朋友,他和自家孩子就是以朋友自居的,孩子说什么都答应,这么大的人了,在孩子面前一点尊严都没有,这孩子只要觉得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就对他横加指责,他还不会说一个不字,嘴巴上还美名其曰:“我这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h3> <h3>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h3> <h3>你越给予,孩子就会要的越多;你越无私,孩子就越理所当然。</h3><h3><br></h3><h3>诚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爱需要取舍,需要节制。</h3><h3><br></h3><h3>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他的人生需要自己来争取。</h3><h3><br></h3><h3>父母不竭尽全力,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快</h3> <h3>由于父母没有坚持原则,就会导致孩子越发蛮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旦撒泼耍横,父母的原则就会轰然崩塌。</h3><h3><br></h3><h3>没有底线的退让,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无视规则。</h3> <h3>“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指着中国科学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h3><h3><br></h3><h3>神童13岁考入大学</h3><h3><br></h3><h3>是什么让母亲讲出如此绝情之语?故事还要从头说起。</h3> <h3>1978年恢复高考时,许多家乡的同学、老师都来信,让曾雪梅回去报名参加高考,但那时,曾学梅已经结婚。尽管放弃高考,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儿子。</h3> <h3>曾雪梅在魏永康1岁3个月时,就开始教他写字,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称呼就此传开。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魏永康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到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h3> <h3>也是从1991年开始,湖南省内的媒体发现了这个小县城中的“神童”,并进行了报道。“华容神童”进一步升级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h3> <h3>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h3> <h3>高中时母亲还喂饭</h3><h3><br></h3><h3>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h3> <h3>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这也让她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h3><h3><br></h3><h3>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h3> <h3>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h3> <h3>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学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学梅说。</h3> <h3>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母亲陪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魏永康大学毕业。</h3> <h3>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h3> <h3>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h3><h3><br></h3><h3>“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当她来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后,指着中国科学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h3> <h3>曾学梅咬牙切齿地骂,父亲魏炳南则骂她:“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h3><h3><br></h3><h3>“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曾学梅说,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h3> <h3>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h3><h3>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h3> <h3> </h3><h3>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h3><h3>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不懂爸爸妈妈赚钱辛苦养家糊口…大女儿和小女儿),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爱人),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h3> <h3>老泪纵横后悔太狠</h3><h3>“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如今的曾学梅老泪纵横,她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当时能够鼓励儿子,或者不骂儿子那么狠,孩子也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h3> <h3>魏永康离家出走了,最长的一次整整39天。魏永康用了近500元钱,跑了16个省市,先后去了杭州、宁波、舟山、上海、郑州、茂名、湛江等地玩,待到他去玉林玩时,把剩下的钱弄丢了,落了个身无分文的境地。</h3> <h3>最后,还是警察将魏永康带回到了曾学梅的身边。</h3><h3><br></h3><h3>魏永康的这次出走正是因为挨了母亲的打,“是我的错,真的全部是我的错,他后面的这一段错都在我,全部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太对不起他了。”</h3> <h3>曾学梅看了看客厅墙壁上的英语、日语,告诉记者,这是她当年自学的:“将来他出国了,就可以不用带翻译,我都能给他做翻译了。”</h3> <h3>过去的时光却不能倒转,她和儿子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我有心结,他也有,但千错万错还是我的错”。</h3><h3>魏永康的人生轨迹</h3> <h3>●1995年,12岁,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h3><h3>●1995年,12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h3><h3>●1995年,12岁,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h3> <h3>●1999年,16岁,湘潭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20周年物理知识抢答竞赛二等奖。</h3><h3>●从2003年,魏永康被中国科学院退学后,始终都没有找到未来的“出路”,之后的求职、求学之路则一路坎坷。</h3> <h3>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白纸一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父母。这才是最好的父母,让孩子向阳生长。学会让孩子自己为行为负责(今天犯下的错…拿家里的钱去门口超市买东西!)</h3> <h3>每个孩子都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往左走,是成为一个善良的、有品德的人,往右走,就可能一步一步地滑入到犯罪的深渊。</h3> <h3>美国学校给父母的备忘录写道:</h3><h3>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h3><h3>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h3><h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h3><h3>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消弱我对人生的希望。</h3><h3>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h3><h3>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h3><h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h3><h3>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消弱我对人生的希望。</h3><h3>孩子是需要管教的,管教就意味着父母要舍得“狠下心”,舍得立规矩。</h3><h3>没有底线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h3><h3>与所有家长共勉。</h3> <h3>而从不轻易原谅孩子的父母,就是在用一道道底线指引孩子走上正途。</h3><h3>父母的底线在哪里,孩子未来的方向就在哪里。</h3> <h3>心理咨询师:冯花昌,分析原因之一,总结出来的事情,因为自理能力的欠缺,13岁读大学的魏永康,还是离不开妈妈。于是魏妈妈就继续陪读到魏永康到本科毕业。有了妈妈的陪伴,魏永康的生存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提高。在学习上,魏永康依然很是厉害,继续保持神童之名,在17岁考生了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h3> <h3>如果魏永康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17岁应该完全可以照顾自己了。他的前途将是一帆风顺,可是事实却是没有了妈妈的陪伴,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大冬天穿单衣,考试忘记时间因为没有人叫他起床……于是,中国科学院对在读研三时的魏永康进行劝退处理!</h3><h3><br></h3><h3><br></h3><h3>魏永康所在中学的校长对他的评价是“又是天才,又是怪才”!成为“神童”,魏妈妈功不可没,魏永康被中国科学院退学,魏妈妈也难辞其咎。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魏妈妈教导魏永康要心无旁骛的学习,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统统代劳,导致成年的魏永康也没有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魏妈妈没有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孩子的智商重要,情商也很重要,只注重智商的培养,而忽略了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将不会照顾自己,不懂与人相处。“东方神童”考上中国科学院,自理能力差被劝退,谁该反思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