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风花雪月情

栉风沐影

<h3>  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很美丽,然而我特别钟情于大理,因为大理的苍山洱海。苍山很高,最高峰已经超过四千米,进入极高山的行列,却又不像藏区的雪岭冰峰,无法上去,苍山坐缆车,很轻松就上顶了。洱海很大,面积有251平方公里,但又没有大到如青海湖,环湖一圈有400公里,难以休闲似的绕行。洱海绕湖一圈,驾车悠行,停车赏景拍照,也在一天内可以完成。苍山脚下就是洱海,山水这般的绝美组合,可以媲美瑞士的琉森湖,实在是大自然的造化与垂青。</h3><h3> 大理具有悠久历史,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史书记载,公元四世纪白族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秦汉时期,大理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给大理留下了众多文化和宗教遗迹,赋予这块宝地深厚的文化底蕴。</h3> <h3> 点苍山</h3><h3> 说到苍山,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升庵写道:“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功,各显其技”。寥寥数语,非常精妙地道出了苍山的精髓。苍山十九峰,有七座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终年白雪压顶,才有了大理“苍山雪”的景观一绝。</h3> <h3>  清晨,山顶白雪被一缕阳光改变了颜色。然而,这才三月底,受异常气候变化的影响,大片山脊裸露出来,积雪减少,真不知以后的岁月,苍山雪是否会消失殆尽,从而成为了绝唱?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h3> <h3>  苍山系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呈南北向组成,巍峨雄壮的气势与洱海的秀丽婉约交相辉映。</h3> <h3>  从大理坝子眺望苍山,晨光被飘掠的云彩弄得潇潇洒洒,变幻照耀在山峦村落。</h3> <h3>  湛蓝天空,云舒云卷,“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h3> <h3>  到了苍山必要上顶。登上玉局峰,一览众山小。玉局峰海拔4097米,是苍山第二高的山峰。山顶西风强劲,让人几乎站立不稳。风从南边山口穿过,形成了大理四景的下关风。杨慎有诗《海风行》:“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贯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波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生动描写了下关风具有的雷霆万钧之力和雄浑气势。</h3> <h3>  向北看去,苍山余峰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像一道坚固屏障,拱卫着大理这片乐土。山坳里有一个高山冰碛湖,叫洗马潭,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率兵翻越苍山,曾在这里驻扎洗马,故而得名。洗马潭水质清澈,纤尘不染。洗马潭周边山上布满高山杜鹃,春夏之交,杜鹃花盛开,五彩缤纷,斑斓如霞。</h3> <h3>  苍山西麓,隐藏有大片的高山草甸。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四周环抱的山坡上,每年五月,鹃花烂漫,姹紫嫣红。这里有个动听的名称:花甸坝。</h3> <h3>  深入苍山腹地,一个名叫官房坪的地方,满山遍野长满高大的杜鹃树,盛花时节,花大如碗,花红似火。(花甸坝和官房坪都有专门的文章介绍)</h3> <h3>  苍山十九峰,峰与峰之间均有溪水奔流入洱海,这就是有名的苍山十八溪。苍山森林茂密,山高谷深,溪流穿行其间,常听得到水声,只偶尔可见踪影。</h3> <h3>  这些高山银链,大多只能远观,无法靠前。</h3> <h3>清碧溪瀑布,潭中水恰如其名。</h3> <h3>  玉带云,婀娜多姿的飘动,好似一段律动的柔美乐章。</h3> <h3>  云,本来都是用来观望的,而在苍山,却可以步入缭绕白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何等真实的幻境!</h3> <h3>  这条游道就叫玉带路,在苍山的半山腰,从南到北,长约30公里。如与玉带云同步,则走在虚无缥缈中,云雾既在头顶,又在身边,伴着鸟儿的歌唱,忘记一切烦恼,哪怕只是暂时的也好。</h3><h3><br></h3> <h3>  待到秋日,彩林缤纷,就在足下,你会更真切地享受到苍山的赏心悦目。</h3><h3><br></h3> <h3>  突然一阵风雨袭来,浇湿了山路,淋透了身体,打凉了游人的心。匆忙回到山下,却见一道彩虹高挂,炫丽之极。这大概是老天给的安慰吧!</h3><h3><br></h3> <h3>  国道214大理段,短短三十多公里,集中了大理众多遗迹和寺庙,有的就在路边,有的离国道不过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这段路称为景观大道。</h3> <h3> 崇圣寺三塔</h3><h3> 大理具有悠久历史,也就保留了众多文化遗址和宗教寺庙,它们基本上都背靠苍山,滨临洱海,这之中首屈一指的当是崇圣寺及其三塔。</h3><h3> 从苍山上鸟瞰崇圣寺,绿荫怀抱的金黄色寺庙建筑气势恢宏。</h3> <h3>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丰佑年间,但在咸同年间已毁,唯有三塔完好保留下来。</h3> <h3>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三塔为一大二小,大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坐塔之一。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呈三足鼎立之势,站立塔下,头顶蓝天,仰望三塔,气势非凡。</h3><h3> 著名的标志象征——三塔倒影。</h3> <h3>  三塔历经千年风雨、几十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迄今傲立天地,实为一个奇迹。而塔砖更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佛教密宗的各种经咒,大概就是这些梵文咒语既使三塔“永镇山川”,又保佑自身屹立不倒。</h3> <h3>  背倚昂扬苍山,崇圣寺的红墙金瓦庄重宏伟,“佛国”的神韵飞扬。</h3> <h3> 周城</h3><h3> 周城,可别小看了,它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全村1500多户,几乎都是白族人。这里十分完好的保留着白族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h3> <h3>  周城也是有名的白族扎染艺术之乡,扎染这种集文化、艺术于一身的传统工艺,在明末清初就已盛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h3><h3><br></h3> <h3>  在周城,年逾花甲的老人扎布刺绣随处可见。她们眼不花,手灵巧,精神矍铄,从青春少女扎到耄耋之年,多少手工艺术品伴随着悠悠岁月从手中流淌而出。</h3><h3><br></h3> <h3>  白族扎染工艺品精工制作,凝重素雅,图案清新,色彩绚丽,与精美的手工刺绣品一道,走出国门,远销世界。</h3> <h3> 喜洲古镇</h3><h3> 喜洲具有千年历史,是白族历史文化名镇。与周城村不同的是,喜洲古镇的特色在于这里保存有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个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这些古民居散落在古镇各处,使得喜洲好似一座民居建筑大观园,透露出古朴的质感和美感。</h3> <h3>  历史上的喜洲是南诏国的军事重镇和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古迹甚多,镇内随处可见明清历史民间建筑群。</h3><h3><br></h3> <h3>  穿行在喜洲古镇的小街小巷,两边各具特色的民居院落接踵而来,它们独树一帜,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h3> <h3>  喜洲好些有名的建筑都藏在深处,不深入进去很难发现,悠长的历史遗留需要充裕时间慢慢地走街串巷,找寻发现。</h3><h3><br></h3> <h3>  喜洲有名的“严、董、尹、杨”四大家之一的尹家大院,不仔细看就错过了。</h3> <h3>  喜洲白族民居以典雅、大方、实用而著称于世,一个小小院落可以看作白族社会的缩影,故有“要了解白族社会、历史、文化,先从了解喜洲开始”的说法。</h3> <h3> 大理古城</h3><h3> 大理古城史称叶榆城、紫城,始建于1382年。唐宋时期,古城就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 <h3>  大理古城内分布有文物古迹十几处,城池格局基本保存下来,可惜浓烈的现代商业气氛冲淡了历史韵味,在当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h3> <h3>  大理古城文献楼位于古城南门一公里外,史上几毁几修,现在看到的是1999年才重建的。楼上高悬的“文献名邦”匾由清朝康熙三十年,云南提督偏图亲笔题写,清王朝钦赐。</h3> <h3> 周保中纪念馆</h3><h3> 周保中将军是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的纪念馆已成为大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 无为寺</h3><h3> 离开国道214转向西,进去大约6公里,苍山兰峰脚下就是无为寺。</h3><h3> “无为”是佛教名词,指无生无灭的绝对存在。寺庙隐于苍山麓,苍山无为,佛的精神永存。</h3> <h3>  无为寺始建于南诏,是一座千年古刹。无为寺作为佛教滇密的发祥地,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大理国22位帝王中,有10位在此出家为僧,还有15位皇族子弟出家无为寺,举世罕见。</h3> <h3>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天龙寺即为此寺,武术点苍流派就发源于这里,寺内高手众多,眼前这位僧人,观其身形气势,应该是武林大师吧。</h3><h3><br></h3> <h3> 蝴蝶泉</h3><h3> 苍山云弄峰下,电影《五朵金花》成就了蝴蝶泉的美名。泉水依旧清冽,可惜蝴蝶不见。</h3> <h3> 感通寺</h3><h3> 大理的重要佛教建筑。明代辉煌时,曾有寺庵三十六院,后几经损毁,清初重建。</h3> <h3>  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曾游玩此寺,并赋诗一首: </h3><h3> 《感通寺》</h3><h3> 岳麓苍山半,波涛黑水分。</h3><h3> 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h3><h3> 壁古仙苔见,泉香瑞草聞。</h3><h3> 花宫三十六,一一远人群。</h3><h3> </h3> <h3> 蛇骨塔</h3><h3> 关于蛇骨塔,流传一个故事。南诏年间,苍山马龙峰下出现一条巨蟒,岸上吃人,海里毁船,百姓深受其害。为难之时,年轻石匠段赤诚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杀死巨蟒。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蛇骨烧成灰,混合泥土烧制砖块,在段赤诚墓地上建起这座高耸大塔。</h3><h3> 蛇骨塔高30.7米,平面四方形,十三级,唐代风格。其建筑技艺高超,自唐至今,稳固如初。</h3><h3> 该塔又名佛图塔,可是当地许多人,只知蛇骨塔,不晓佛图塔。</h3> <h3> 南诏德化碑</h3><h3> 德化碑位于太和城遗址内,1200年过去,太和城迹已如烟云,唯有德化碑矗立。碑正面刻碑文三千八百于字,目前仅存数百字。</h3><h3> 碑文述说了南诏雄霸一方的历史,以及与唐王朝的一段是非曲直。同时还记载了当时云南的诸多史迹,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又被称之为一块丰碑。</h3> <h3> 观音堂</h3><h3> 大理白族崇信观音,信徒口颂观音经,一心向往莲花界。据传南诏王就是受观音点化而获王位。观音因佛而道,是白族的“本主”,大理的寺庙大都是观音庙。</h3><h3> 观音堂又名大石庵,民间还流传有很多相关的故事。</h3> <h3> 大理影视城</h3><h3> 金庸先生笔下大作《天龙八部》蜚声海内外,为拍摄同名电视剧耗资亿元打造了这座影视城,故又名天龙八部影视城。游客络绎不绝,只为武侠之谜。</h3> <h3> 凤阳邑茶马古道</h3><h3> 凤阳邑是一个自然村,村子还完好保留着石头建筑和一段茶马古道,就在下关镇苍山脚下,离国道214不远。</h3> <h3>  因为国道的出口没有标志,我们也是询问多位当地人才找到这儿。游客大都追逐风花雪月去了,这儿游客极少,我们得以慢慢品味。</h3> <h3>  这个百年古镇,,历史上曾经十分繁荣。保存下来的茶马古道约五百米,两旁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民居院落四十余座,由于受山体滑坡的威胁,居民大多已经搬迁,十室九空,但其总体格局尚存。</h3><h3> 细雨霏霏,经时间打磨的石板路锃亮如镜,雨水从斑驳陈旧的石墙土房上滴答流下,倍感沧桑。偶有年轻游客打马而过,马蹄声碎,喇叭声咽。</h3> <h3> 保和寺</h3><h3> 位于苍山莲花峰下的保和寺是大理的有名佛寺,因莲花峰形似鸡足,又称小鸡足山。故寺庙门匾上书“小鸡足保和寺”。</h3> <h3>  保和寺是集佛教、道教、白族本主等为一体的道场,供奉了诸多佛像。庙前古柏参天,庇荫森然。照壁绘有小鸡足二十四景,正如庙门对联所写:半山开佛阁万众拜其下;松柏傲风霜云霞映此中。</h3> <h3> 神都</h3><h3> 大理一带最典型且很有名气的白族本主庙。</h3> <h3> 天龙寺</h3><h3> 大理人心目中的天龙寺其实就是崇圣寺,不知此天龙寺的由来。</h3><h3><br></h3> <h3> 中和寺</h3><h3> 中和寺乃大理著名的道教寺庙,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中和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中和寺都要举行祭祀玉皇大帝圣诞的、最大的庙会“松花会”。</h3><h3><br></h3> <h3>  中和寺建于唐代,也是几经毁坏,现在仅存的玉皇阁和聚仙楼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修寺庙后的建筑。</h3> <h3>  寺庙地处中和峰半山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具有俯瞰洱海风光的最佳角度,坐索道上去,洱海饱览无遗。</h3> <h3> 石门关</h3><h3> 喜欢核桃的人都知道云南漾濞核桃很好,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漾濞的石门关。漾濞县在苍山西坡,距大理约20公里。虽然它不处在214景观大道边,但石门关景观特别,去看看,顺便买点漾濞核桃,何乐而不为。</h3><h3> “天开石门,走进苍山”,石门关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元朝忽必烈就是从这里翻越苍山攻克了大理国。</h3><h3> 放眼望去,苍山西麓群山连绵,一道巨大石壁中,V型关口赫然,好似被利斧劈开,其状不由得让人目瞪口呆。源自数百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才是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道石门奇景。</h3> <h3>  进入关口,两边岩壁高耸,天空只见一线。关谷幽深,石门河水在乱石中穿行。仰望天空,白云飘然而过,岩随云动,仿佛山壁就要合拢。</h3> <h3>  走过一段缓缓上坡路后,沿栈道拾级而上,爬上一个小平台踹息,回看下面,只觉腿软。</h3> <h3>  前面一段玻璃栈道,悬空三百米,惊险,也想像得到建造时的艰难。</h3> <h3>  对石门关,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描写:“清芙蓉两片,差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崇栾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而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更是写道:“为爱石门关,归途日已晚”,石门关之雄奇险峻、壮美山水,值得一看。</h3> <h3> 罗荃半岛</h3><h3> 离开苍山来到海边,洱海东岸有一个景色秀丽的半岛,叫罗荃半岛。史传唐天宝之战中,南诏两次大破唐军,罗荃法师功不可没,昭王将东崖之地赐封给法师,罗荃法师在此建寺讲经,“罗荃”冠名沿用千年,至今未变。</h3><h3> 半岛三面环水,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h3> <h3>  志书记载,洱海本来有四大名阁,但到了民国时期,四阁均杳无踪影,现仅此海东天镜阁恢复重建。</h3> <h3>  罗荃塔,据考证为公元791年建造。现在人们看见的罗荃塔是2010年重修,保留了四方密檐和无顶的主要特点。塔高42.9米,顶层是俯瞰苍海的绝佳处。</h3> <h3> 南诏风情岛</h3><h3> 洱海三岛之一的南诏风情岛,浓缩了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展现出千年的文化底蕴。</h3> <h3>  福星广场上的汉白玉观音雕像,高17.5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h3> <h3>  南诏行宫,仿古皇宫而建,建筑风格基调为唐代,采用的是“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窗、大理民居建筑的基础和外形色彩”,占地8000多平方米,雄伟壮观。</h3> <h3> 双廊古镇</h3><h3>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双廊古镇得此美誉,成了网红打卡地。</h3><h3> 双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被萝莳曲、莲花曲环抱,故而得名。近迎洱海碧波,远观点苍山峰,头顶蓝天白云,抚摸温慵阳光,景色迷人,特别适宜休闲。</h3> <h3>  近年来双廊正大兴土木,进行改造。双廊本有不少人文景物,修建之间,草草一转。 </h3><h3> </h3><h3> 戏台。</h3> <h3> 魁星阁。</h3> <h3> 洱海</h3><h3> 苍洱风光,登过苍山,就要亲近洱海。洱海古称昆明池,因状似人耳,加之湖泊在云南多称为“海”,故洱海就成为最流行的叫法。在飞机上看洱海,其狭长形态更为直观。</h3> <h3>  洱海南北长约40多公里,东西宽仅7、8公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站在东岸看苍山和站在西边看玉案山都清晰可及,而南北相望,则烟波浩渺,天水一线,尽管是驻足苍山上,也难一镜拍出洱海全貌。</h3> <h3>  环湖一周大约140公里,沿湖边公路徐徐前行,尽情享受湖光山色,是不可错过的行程安排。</h3><h3> 晨曦中的洱海,美丽醉人。</h3> <h3>  朝阳露出半个身影,微风泛起轻柔涟漪,此时洱海似花季少女,橘红色纱巾掩映着俏丽面容,满目皆是清纯祥和。</h3> <h3>  几棵小树挺立水中,明镜似的水面倒影出同样的婀娜多姿。</h3> <h3>  三原色为基调的湖湾,</h3> <h3>  秀美是其视觉景象的特色。</h3> <h3>  西洱河口,洱海水从这里自然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h3> <h3>  玉带云与水中草一同随风飘荡。</h3><h3><br></h3> <h3>  一叶孤舟随浪起伏,赶海汉子稳立其中,波澜不惊。</h3> <h3>  几只小舢板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h3> <h3>  罗时江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之一,这片地方曾经污水横流,经过治理,现在建成了罗时江生态湿地公园。</h3> <h3>  洱海北边的一个半岛,像一艏巨型航母的舰首。</h3> <h3>  洱海依偎着苍山,浪花召唤着白云。</h3> <h3>  小普陀,岛虽小却很精致。传说观音菩萨在这里丢下一颗镇海大印,镇抑风浪,保护渔民,大印即为该岛,明代在岛上始建观音阁。</h3><h3> 清晨,如果遇上湖面雾气霭霭,小普陀若隐若现,“岚霭普陀”之景显现,才是幸运。可惜我与之无缘。</h3> <h3>  洱海号称有九曲,大小有别,形态各异。外人一般不清楚每个湖曲的具体位置及对应名称,亲眼看看这些洲曲湖湾的美丽最重要。</h3> <h3>  挖色镇旁边,一道人工堤坝伸进湖中,水深时,堤坝没入水下,人们涉水踏浪,与水亲近,感受秀水轻波的抚摸。</h3> <h3>  黑发飘飘,白裙飒飒,站在蓝天碧水之间眺望苍洱,可有不一样的澎湃心潮?</h3> <h3> 甜蜜无声,只等海枯石烂。</h3><h3><br></h3><h3><br></h3> <h3>  “天生异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月中娥。”明代诗人李元阳这样赞美金梭岛。</h3><h3> 金梭岛是洱海最大的岛屿,两头高阔,中部低狭,上面保存有很多白族民居和本主庙。南诏时期,每年盛夏都有皇亲国戚上岛避暑。</h3> <h3>  雾气霭霭,朦胧了对面的城池。细浪漾动的湖中,小渔船默默地忙碌着自己的生活。</h3> <h3>  天有不测风云,黑云盖顶下的洱海另有韵味。</h3> <h3>  下关吹来的疾风掀起波浪,猛烈冲击岸边礁石,洱海变了颜色与模样。</h3> <h3>  洱海不再是温柔恬静,它正在展现力量。这也是一种美,雄浑气势之美。</h3> <h3>  风雨过后,慕色降临,又见洱海的宁静祥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下对影遥传酒,树里聞歌不见人。”—杨升庵</h3><h3> </h3><h3><br></h3> <h3> 彩云</h3><h3> 云南誉为“彩云之南”,大理的彩云尤为美丽,看着彩云与风花雪月的交相辉映,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h3> <h3>  红与黑的“龙卷”。</h3> <h3>  晚霞满天。</h3><h3><br></h3> <h3> 金色“飞碟”。</h3> <h3> 燃烧的天空。</h3> <h3>  大理的美仑美奂绝不仅仅如此。当年杨升庵一首《滇海曲》,赋予风花血月的大理最佳之赞誉:<br></h3><h3>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h3><h3>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h3><h3> 如今苍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让风流激荡的大理更上一层楼。</h3>

苍山

洱海

大理

白族

南诏

喜洲

三塔

石门

崇圣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