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有一个叫“桂峰”的小村落,这里曾是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如今还保存着39幢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几经风雨,漫步其中,一路古意浓浓,仿若穿越历史,梦回明清。</h3><h3>2002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 <h3>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选择了桂峰村。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蔡氏子孙遵承着“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历代儒风不衰,仅明清两代就出进士3名、举人12名、秀才412名。</h3> <h3>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真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漫步村中,宛如涉足于一片梦中仙境。 </h3> <h3>尤溪桂峰古村村中、曲巷通幽,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可谓是福建最美的乡村之一。</h3> <h3>印桥即“石印桥”,始建于明万历 32 年(1604),因桥下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桥周边种有四株金桂、两株紫荆,桂花树头的石墩砌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状,称为日、月、书、印,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寓意财富、权力源自于知识。</h3> <h3>桂峰村民将自已收获的稻谷、辣椒、玉米、地瓜、南瓜和红白萝卜等色彩缤纷的农作物拿出来晾晒,以备入仓,求得来年再丰收满满。</h3> <h3> 提起晒秋,很多人会想起婺源和徽州,孰不知,在福建省内也隐藏了一个有晒秋传统的村子。</h3> <h3>当地村民用收获来的辣椒、玉米、地瓜和红白萝卜等色彩缤纷的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竹木制的晒架上。长长圆圆的晒匾,五颜六色的农作物,散落在明清古民居里,独具乡土气息。</h3> <h3>天高云淡秋色美,五谷丰登乐开怀。</h3> <h3>游客看晒秋,拍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在秋日的暖阳下,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h3> <h3>红红的辣椒总是充满诗意和情怀。</h3>